安徽導游詞導游詞(精選3篇)
安徽導游詞導游詞 篇1
一提到安徽,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的黃山了吧。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黃山吧。
黃山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素稱黃山四絕。
黃山七十二峰,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
黃山的奇松,以石為母,以云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的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但是那遍山普普通通的奇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的美不勝收,妙不可言了,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
黃山有溫泉十五處,其中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故稱湯泉),又名朱砂泉,有兩個出入口。溫泉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自唐代的開發(fā)以來,享譽千年。
云海是黃山第一奇觀,黃山自古有云海之稱。黃山的“四絕”中,首推的就是云海了,由此可見,云海是裝扮這個“人間仙境”的神奇美容師。云以海名,誰能說不奇?奇妙之處就在于是海非海,山峰云霧相幻化,意象萬千,想象那就更是千千萬萬了!
聽我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心動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身體驗!蔽揖筒欢嗾f了大家自己去體驗黃山的奇吧!去了后,你一定會感到“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說得是如此對啊!
安徽導游詞導游詞 篇2
辛卯歲末,應常州好友增紅兄之約,兩個語文人自駕赴皖,至滁州醉翁亭小游。
我們由蘇入皖,從寧到滁,漸近瑯琊景區(qū),便不由自主地欣然背起《醉翁亭記》:“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車子經瑯琊古道,直至山門。只見山門樓牌高聳,飛檐斗角,門楣處有蘇軾題寫的“瑯耶山”三字,遒勁有力,顏色斑駁,蒼古深邃,遠處瑯琊逶迤,層巒疊嶂,寒樹叢立,讓我油然而添幾份肅穆之感。
是日天不晴朗,滿目灰暗。走進山門,不見很多游客,少熙攘,少喧嘩,偶聞幾處鳥鳴,感覺很靜。我們很喜歡這樣幽靜的氛圍。
首景即瑯琊墨苑,樼鹉方ㄖ䴙樘K州園林風格,亭堂飛檐翹角,色彩淡雅和諧,山上峰巒疊翠,山下亭、臺、軒、廊、小橋、假山曲徑相通,景色宜人。特別吸引我們的是墨苑碑廊的黑白碑刻,這里有很多關于瑯琊山、醉翁亭的墨寶鑲刻于此。我與增紅選擇在文征明書《醉翁亭記》的巨型橫式碑刻下以及蔡元培書的“山水清音”碑刻前留影。
離開瑯琊墨苑,經醉翁潭,我們到了醉翁亭。只見醉翁亭前橫臥一條淺淺的山澗,業(yè)已水落石出,一座窄窄的小石橋跨越山澗,聯(lián)接瑯琊古道與醉翁亭。一塊巨石上勒刻“千古醉翁亭”五個大字,系李瑞環(huán)在醉翁亭千年之慶時所書?缭绞瘶,踏四五級石階,過一道門楣上刻有“醉翁亭”三字的窄窄方門,連過兩道砌有三兩級石階的門檻,眼前便是醉翁亭。千年醉翁亭,赫然在眼前。站立在醉翁亭里,四柱之外是粉墻黛瓦的鏤空圍墻,透過由古圖案鏤空的墻窗,我看到遠山邈邈,古道盤旋,古木幽森,山澗蜿蜒,我忽然有思接千古的感覺,千年之前,歐公就是在此寫“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的吧?醉翁亭正是如歐公文章所言“有亭翼然”,我還想,千年前的歐公就是于此亭之上享用“宴酣之樂”“眾賓歡也”“太守醉也”的吧?駐足小坐,忽見幾枝臘梅已開出黃燦燦的花來,且香氣盈盈,我又在遐想,這香氣一定發(fā)自千年之前,歐公當年就是在此聞香把盞、作文寫詩的。想到此,我不由感動,我與歐公已經有了一回晤面了,我仿佛看到當年“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的情景了。逗留醉翁亭,見亭柱上有兩副對聯(lián),我很是喜歡,一幅是,“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另一幅是“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謂妙絕。環(huán)繞醉翁亭的亭閣不少,比如,二賢堂,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與醉翁亭相映生輝,構成了一組古亭堂齋群,或粉墻相隔,或曲徑通聯(lián),或拱門相望,別有一番風景。世稱醉翁亭為“天下第一亭”,這不僅有史為證,更是以物為證的。
醉翁亭屬于千年遺址,歐陽公館則屬于現(xiàn)代建筑。它位于醉翁亭西400米處,分東西兩院,以亭廊相連,庭廊兩側鑲刻了蘇軾、蘇唐卿、祝枝山、趙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置身其中,令人嘆為觀止。歐陽公館即歐陽修紀念館,由郭沫若親筆題寫匾額。館內正中懸有“一代文宗”巨匾,且塑有歐陽修塑像和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畫,充分展示了歐陽修的為人、為政、為學、為文,以歷史本來面貌,將歐陽修的形象再現(xiàn)于廣大游人面前。
館內還陳列著歷代收有歐陽修詩文的書籍。館內沒有他人,只有我與增紅兩人。我們細細閱讀三十幅壁畫,并站在歐陽修的塑像前,大聲誦讀由蘇軾親書的《醉翁亭記》,感覺到幽古豪放之氣充盈我身。我特別喜歡歐公塑像兩側柱子上的一副對聯(lián):“一代文宗建名亭撰名文流芳百世,雨番宰輔樹正氣立正義曠典千秋”。斷句誦讀了好幾遍以致成誦。一個語文教師,在醉翁亭下,置身歐陽公館,立于歐公面前,大聲誦讀由蘇軾書寫的《醉翁亭記》,這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于是,我想起了1997年的春天,我在武漢黃鶴樓上面對長江默念《黃鶴樓》,20_年的夏天,我在岳陽樓上,面對浩浩湯湯的洞庭湖朗誦《岳陽樓記》的情景。現(xiàn)代與歷史一次次地交匯,我與古人一次次地面晤。穿越時空,總會有偶然的相遇。
從歐陽公館到深秀湖還是有段距離的。用《醉翁亭記》里的句子來說,“峰回路轉”,我們“山行六七里”,過“蔚然深秀”門,眼前忽見一泓湖面,四面環(huán)山,一湖如鏡。深秀湖因“蔚然而深秀”而得名,湖水源自瑯琊溪,清澈透底,九曲橋、湖心亭、玉帶橋與四周山色相映成趣。我禁不住快步來到湖邊,俯首蹲身,用手撩撥湖水,清涼透心,水花飛濺,湖面頓時展開漣漪。
我們到深秀湖已是午后,無奈饑腸轆轆,但是,因為時至歲末,飯館已都休業(yè),我們只好在湖邊一家小店里泡了盒快餐面充饑,然而,盡管如此,我們也覺得心滿意足,且與增紅戲言:面客之意不在面,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面也。臨別時,我還買了一把書有《醉翁亭記》的扇面以作紀念。
離開深秀湖,我們又是一路照相,把不少石刻攝進相機,有喬石書的“瑯琊山”,沈鵬書的“與民同樂”,歐陽中石書的“千年醉翁”等。
我與增紅一路下山一路聊天,慨嘆此行無悔,收獲頗豐。增紅說:“何處無亭?何處無湖?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我連聲稱好。晚上,我們在南京與朋友聚,席間觥籌交錯,言談甚歡,其間我自然少不了講述小游醉翁亭所見所感,不知不覺酒多興濃,便隨口而出:“蒼然白發(fā),頹乎其中者,樵夫醉也,樵夫謂誰?昆山老劉也!
歐公從前建亭撰文雅乎千載,樵夫如今游山抒懷快哉一日。滁州歸來,遂寫《醉翁亭游記》以述感并備忘。
安徽導游詞導游詞 篇3
嗨,大家好!我是來自宣城市的一名小導游,我姓施,大家叫我小施好了,今天由我為大家介紹宣城市。宣城市位于皖東南,面積有1340平方公里,人口有275萬,它雖然沒有北京那么大,也沒有上海那么美麗,但它號稱皖東南門戶,它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而且還有獨特的美景。
首先我來給大家說說宣城名山之敬亭山吧!敬亭山一年四季風景都很美:春天,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山下果園里的桃花開了,一片片,一叢叢,一朵比一朵艷麗,好像在比美呢!夏天,山上綠樹成陰,小溪的水時而寬,時而窄,時而急,時而緩,還不斷地變換調子;秋天,山上的楓樹火紅火紅的,好似一把把小扇子,秋風一吹,有些樹上的落葉一片片落下,像彩色的蝴蝶在跳舞;冬天,如果你來到敬亭山,你會發(fā)現(xiàn),茶園里一片潔白,像蓋上一層棉被,敬亭山像粉妝玉砌似的。
說了這么多,大家是不是想到敬亭山去游賞一下呢?那么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