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通用13篇)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1
大覺山主峰周邊有八座山峰依勢而立形似蓮花,拱衛(wèi)著大覺主峰,稱為“八地”,加上天湖、天嶺、天橋、天泉、天巖、天街、天臺、天廊、天界九個“天”字號的景點合稱“九天八地”。此外,周邊還有“百景觀”,我介紹一些重點,其它的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自己去看,有景牌提示。
大覺寺內(nèi)有終年充盈清澈的聰明泉(天泉),據(jù)說小孩喝了能金榜題名、西施望月石、水簾洞、傳奇的龍床洞、西施照鏡石、寺廟大門口有威武的將軍石,傳說是范蠡的化身、姻緣亭、神秘石塔、周邊有聳立的雙燭石、呂洞賓讀書洞、南天門、千年不老松、雙乳峰、神龜問天、扇石、著名景點。
大覺巖上方、大佛山對面,依山建起了一座天臺,為朝覲大覺者之地、天臺上建起了一座懸空聳立的南天門,為天地之間的一道圣門,是游人必到之處。
姻緣亭位于蓮花山最高處、南天門上方,為兩層開放式亭閣,一根高 10.9 米象征天長地久的龍柱高高聳立,是情侶們的必游之地。
大覺寺東邊的大佛山被譽為“天界”。 它海拔 1228 米,巍峨聳立,山體酷似佛身,一座高 108米的“大覺者”佛像將筑造其上,成為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室外佛像。 “大覺者”莊重靜穆,氣勢恢弘,成為天人合一的象征。
大覺巖不僅是宗教圣地,而且一直是名聞遐邇的旅游勝地,被譽為“絕妙仙境之天下第一巖”。王安石、朱熹、都曾造訪大覺山,還有文人雅士隱居這里,有詩為證:“雄偉壯觀獅子巖,美妙神奇民間傳、早聞鳥語鐘鼓音,晚觀日落朝佛聲。日出陽光照仙洞,滿寺香氣撲鼻中、群山懷抱春常在,奇石異景在險峰。 ”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2
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人間仙境、覺者天堂”的大覺山風景區(qū)。
大覺山風景區(qū)位于武夷山脈中段西麓,距離資溪縣城僅 7 公里,東距武夷山風景區(qū) 130公里,面積是它的三倍、北距道教名山龍虎山 50公里,二者面積相當,并分享瀘溪河的上下游。
“神奇、神圣”的大覺山風景區(qū)是資溪標志性的旅游品牌、神秘、撫州市首個國家 4A級景區(qū),榮獲“中國十佳旅游休閑景區(qū)”、“最佳國際休閑旅游名山”、“江西十佳新旅游景區(qū)”、稱號。
20_ 年底,海南客商李啟明先生投資創(chuàng)辦大覺山景區(qū)。 景區(qū)總面積 204 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 97% 以上,分東西兩大片。東區(qū)指尚待開發(fā)的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是西區(qū),以迄今 1600余年的宗教文化特色為主體,以峰巖、索道、幽谷、峽谷漂流、森林景觀為勝,新建成樓閣廊亭、人工項目,是一個集宗教朝圣、潭瀑、生態(tài)觀光和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qū)。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3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神山圣水、覺者天堂”大覺山風景區(qū)!
大覺山,源于佛教中的佛陀,指有覺悟的修行之人;是世界佛教與自然文化大公園。
大覺者,則是大覺大悟、達到最高修行境界的圣賢。
大覺山,國內(nèi)首個以大覺文化為主題的景區(qū),位于江西省東部、撫州市資溪縣境內(nèi),武夷山脈西麓,主峰海拔1647米。景區(qū)總規(guī)劃面積204平方公里,分為東區(qū)和西區(qū)。東區(qū)是以30萬畝原始森林為核心的原始森林旅游區(qū),西區(qū)是以宗教文化、峽谷漂流為主體的綜合型旅游景區(qū)。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高達97.43%,空氣中負氧離子平均每立方厘米達3萬個,是天然氧吧、動植物基因庫,被國家林業(yè)局定為華南虎野化放歸基地。
大覺山天造地設(shè),鬼斧神工,山水靈動,精美絕倫,天然詮釋了大覺文化。峽谷飛瀑,千年古鎮(zhèn),亭臺樓閣,奇山秀水與文化靈魂的完美融合,蘊含著宇宙玄妙之道。
大覺者峰聳立于層巒疊嶂、崇山峻嶺之間,是大覺山的核心景觀,狀若大徹大悟的釋迦摩尼。觀世音佛像景觀從容自然,天賜美景,隱藏著大自然無盡的神奇和奧秘……
大覺山旅游景區(qū),利用獨特的生態(tài)資源,邀請國內(nèi)外著名旅游專家規(guī)劃論證,結(jié)合高科技旅游文化理念,進行合理的項目開發(fā)。
在海拔300米至1200米之間打造擺渡觀光車、獨軌觀光車與索道、隧道、游步道路線為一體,形成了30公里游覽環(huán)線。在景區(qū)范圍內(nèi)乘坐環(huán)線旅游觀光,串聯(lián)起規(guī)劃中的山頂寺廟及沿線崖壁景觀。隱藏著山峰、湖泊、亭臺、洞穴、軒閣。天湖、天路、天橋、天巖、天泉、天門、天臺、天街、天界構(gòu)成奇妙的“九天”景觀;大覺山“九天”之下的蓮花峰、神龜峰、筆架峰、翠屏峰、將軍峰、文曲峰、疊羅峰、金剛峰等8座山峰拔地而起,構(gòu)成“八地”景觀。置身“九天、八地、百景觀”,飽覽全景,美不勝收,頓悟確實是“神山圣水,覺者天堂”。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4
各位領(lǐng)導(dǎo),大家上午好!
歡迎來到“千年古剎”大覺寺參觀游覽。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廣場,在進入寺院以前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覺寺。大覺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唐貞觀20_年。明朝時避更名為大覺寺。1360多年來,大覺寺與海豐塔,默默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變。
據(jù)專家評定,大覺寺文物價值極高。僅從建筑上來說,大覺寺主體建筑氣勢恢宏,工藝精巧,隨著歷史的變遷,與清代學(xué)堂的其他建筑已經(jīng)渾然一體,F(xiàn)在,在大覺寺的原址上,人們能領(lǐng)略到的不單是盛唐以來的佛教文明,而且還有清代至民國的官辦學(xué)堂,建國后蘇聯(lián)風格的建筑,歷史的足跡清晰可辨。
佛教名稱為“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他記載了16位羅漢的姓名和出處,使羅漢影響逐漸流傳。傳說,古印度有個叫波旬的惡魔,煽動人拆寺毀廟,殺害僧人,劫掠佛經(jīng)。龍王激于義憤,用洪水討伐波旬,并將佛經(jīng)藏于龍宮。后慶友降伏龍王,取回佛經(jīng),故稱“降龍羅漢”。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5
我們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大覺寺。 它坐落于海拔 1118 米的蓮花山主峰大覺巖(天巖)中。大覺巖是一個天然巨型巖洞,外形猶如一只雄獅張開巨口、內(nèi)部呈長方形,外高內(nèi)低,寬近百米,深約 30 米,高約 9 米,可容納約 20_ 人,洞之深廓,世所罕見。寺內(nèi)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王殿和祖師殿四個殿堂,塑有 40 尊佛像,并建有純花木結(jié)構(gòu)的禪室、廂房、。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最新改造后的大覺寺。
大家一定想知道大覺寺得名的由來吧。 相傳東晉咸和元年(公元 326年),杭州靈隱寺的一位禪師云游江南,來到大覺山,驚嘆于山景的壯麗不凡和環(huán)境的清幽,決定在此修身弘法,最后圓寂于此,由此大覺山香火旺盛,千年不衰。禪師法名“大覺”,后人為紀念他,將巖洞更名大覺巖,寺廟更名為大覺寺,大覺山也由此得名。
大覺巖最早叫獅子巖。 傳說古時候九只獅子來到這里,見風景絕佳便住下了。它們吃光了周邊的野獸后要餓肚子,便商議只留下一只,其余的都走,但是誰也不愿走,于是開始爭吵斗毆。弱者逃離了,只剩下一雄一雌兩只獅子旗鼓相當,相爭不下,惡斗七七四十九天,雄獅被打敗,母獅也累得張著大嘴喘氣。最后,母獅的身子變硬了,變成了一座大山,毛發(fā)變成了滿山樹木,翹起的尾巴變成了巖旁的大石筍,張大的嘴巴變成了如今的獅子巖。
大覺寺是觀音菩薩的主道場,每逢觀音菩薩三個節(jié)日,上大覺寺朝拜的信眾絡(luò)繹不絕,成為周邊縣市一個著名的宗教朝覲勝地。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6
現(xiàn)在咱們看見的這座大型照壁叫“九龍壁”,是用優(yōu)質(zhì)青石鐫刻而成!熬琵埍凇备4.2米,長15米,重60噸,上部是石梁石瓦;下盤為清式須彌蓮花座;中間“九龍壁”用十一塊高2.2米,寬1.3米的青石精雕細鑿拼接而成,十一塊青石拼接,不露隙縫,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塊青石上鐫刻而成。九條青龍騰云跨風、盤旋翻滾,神志各異、栩栩如生,有欲上青天之勢,充實表現(xiàn)了中華人的共同體的龍文化!熬琵埍凇北趁婵逃小吨亟ù笥X寺記》。
現(xiàn)在有的游客可能著急啦!小王啊,你剛才還給我們留謎來者,你是不是忘啦!笑忘沒忘,咱們現(xiàn)在就去揭秘神奇,F(xiàn)在咱們看見的西邊這座樓閣式舍利佛塔叫海豐塔,大家再數(shù)一數(shù)他有多少層,(游客數(shù)塔的時候講)海豐塔是魯北平原燦爛文化的重要標志,是千年古縣無棣厚重歷史人類社會形態(tài)文化的象征。與滄州獅子?xùn)|光縣的鐵菩薩同等名望,被譽為冀魯三勝。大家都數(shù)完啦吧,咱們的海豐塔也是十三層。和前面的臺階相互呼應(yīng),再佛教當中,十三是非常高貴的,只有像佛祖這種級別的高層才有資格享用。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覺寺可以說是佛教圣地。
海豐塔往南50米是海豐塔的舊塔基,當時由于各種原因沒有挖掘,至于地宮中會有怎樣的發(fā)現(xiàn)呢?我們和您一樣的期待。等以后時機成熟,我們竭誠歡迎您再來無棣,看一看沉睡1360多年的佛教圣物。
線面咱們再去看一看西偏殿地藏殿這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所以稱“地藏王菩薩”,又因其“決心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又稱大愿菩薩。
東偏殿是觀音殿正中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其左右兩側(cè)分別是龍女和善財童子。據(jù)傳觀音下凡前已成佛,名慈航大士,由于人間疾苦之聲直達天庭,她大發(fā)慈悲之心,請求佛祖甘愿下界救苦救難,于是她投胎作了妙莊國王的三公主——妙善,后來便有了女身菩薩像。
至此,咱們已游逛完了大覺寺,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您可以爬爬塔,照照相,敲敲鐘,擊擊鼓,當然也可以聽小王講講那些海豐塔的故事。30分鐘后,咱們門口集合,去參觀吳式芬故居。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7
各位領(lǐng)導(dǎo),大家上午好!
歡迎來到“千年古剎”大覺寺參觀游覽。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廣場,在進入寺院以前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覺寺。大覺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唐貞觀13年。明朝時避更名為大覺寺。1360多年來,大覺寺與海豐塔,默默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變。
據(jù)專家評定,大覺寺文物價值極高。僅從建筑上來說,大覺寺主體建筑氣勢恢宏,工藝精巧,隨著歷史的變遷,與清代學(xué)堂的其他建筑已經(jīng)渾然一體,F(xiàn)在,在大覺寺的原址上,人們能領(lǐng)略到的不單是盛唐以來的佛教文明,而且還有清代至民國的官辦學(xué)堂,建國后蘇聯(lián)風格的建筑,歷史的足跡清晰可辨
簡單的介紹完,下面咱們進入大覺寺參觀。
首先咱們參觀的第一殿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彌勒佛又稱彌勒,密宗稱甘露王,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凈土”,故又稱“接引佛”。佛經(jīng)說此佛于過去世為菩薩時,名法藏,曾發(fā)四十八愿,長期修行而成佛。有十三個名號,后世所謂“念佛”,多指念此佛名號。兩側(cè)的四大護世天王,分別守護咱們老百姓說的風調(diào)雨順。在我們當?shù)赜蟹N說法:“拜大肚彌勒,笑口常開,煩惱無蹤。”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拜一下。
出了天王殿,咱們回頭看一下彌勒佛身后站了一位武將,它就是寶剎的護法神韋馱菩薩。韋馱手執(zhí)行法律器金剛杵,或以杵柱地,暗示這座寺院為非接待寺;或雙手合十,將杵擱于肘間,暗示為接待寺。
現(xiàn)在咱們咱們繼續(xù)參觀,天王殿東西兩側(cè)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想必晨鐘暮鼓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晨鐘,一天勞作開始;暮鼓,一天勞作結(jié)束。鐘鼓都是108響,俗稱緊18,慢18,不緊不慢又18.。佛經(jīng)中說:人有108種煩惱,聽鐘響鼓鳴108次,可除盡人間煩惱。
如果你想求得平安吉祥,就登上鐘樓敲三下大鐘,那么福祿壽就會永遠地圍繞在你的身邊;如果你想求得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就登上鼓樓擊鼓三聲,那么你就會平步青云財源滾滾喜氣盈門。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8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游,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__
大覺寺位于海淀區(qū)西北旸臺山麓,始建于遼咸雍四年(1068年),為契丹人所建,坐西朝東的寺院,體現(xiàn)了契丹人尊日東向的習俗。因寺內(nèi)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
大覺寺位于海淀區(qū)西北旸臺山麓,始建于遼咸雍四年(1068年),為契丹人所建,坐西朝東的寺院,體現(xiàn)了契丹人尊日東向的習俗。因寺內(nèi)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金代稱靈泉寺,是金章宗時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被稱為“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剎”。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后改稱大覺寺。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花和環(huán)境的清幽而著稱。寺內(nèi)建筑依山勢層疊而上,自東向西由四進院落組成。山門、碑亭、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動靜等觀)殿、大悲壇、舍利塔等組成,還有四宜堂,憩云軒,領(lǐng)要亭,龍王堂等建筑,多是清代重建而成。殿宇雄偉古樸,布局深廣嚴謹。寺內(nèi)后山是一處別致的園林,麓林曲徑,疊石流泉,情趣非凡。大覺寺環(huán)境優(yōu)雅,群山環(huán)抱,寺前平疇沃野,景界開闊;寺后層巒疊嶂,林莽蒼郁。山上的清泉從寺后石隙注入,淙淙而下,沿著南北兩路院落中的水漕流向前院的水池,泉水清澈,四時不竭。院內(nèi)有一棵乾隆年間從四川移來的玉蘭樹,花繁瓣大,色潔香濃,樹齡300年上下,堪為京城玉蘭之最。還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銀杏樹,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圍,濃蔭可蔽半個院落,據(jù)說已傲立千年之久。迦陵佛塔為清代主持僧迦陵的舍利塔,其狀猶如北海公園里的白塔,塔旁松柏參天,風景秀麗。
大覺寺內(nèi)共有古樹160株,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被列入保護范圍的古樹。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9
登上大覺山,就來到高山洞穴中的大覺巖寺,梵音裊裊,香煙繚繞。大覺巖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距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唐代高僧杭州靈隱寺的大覺禪師避世離塵,曾云游至此,參禪禮佛,大覺巖寺由此得名。大覺巖坐落在巨大的花崗巖洞,巖洞前低后高,深50米,寬99米,高19米,實屬罕見。寺院由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伽藍殿等七部分組成,形成三教合一為一體的綜合型寺廟。寺廟西側(cè)的“八仙閣”“讀書巖”,特為奇妙。
北宋資溪大儒李覯(gòu)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的施政主張和王安石的變法思想都曾得益于李覯。相傳,李覯的母親婚后多年無子,遂來大覺山拜佛求子,終于得償所愿,當朝宰相、大詞人晏殊與李覯乃是摯友,二人曾同游大覺山,留下了許多曼妙詩文。
坐落于深山峽谷中的大覺山古鎮(zhèn),古往今來,見證了無數(shù)朝圣信徒的腳步,激發(fā)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豪情。如今的大覺山古鎮(zhèn),凌空而建,建筑為形、文化為魂,融入一河三街六巷九府,再現(xiàn)大宋風骨,成為禪修靜養(yǎng),休閑度假的勝地,續(xù)寫著千年繁華,電視劇《天仙配后傳》便是在此取景拍攝。
最為刺激的大覺山峽谷漂流,途經(jīng)“一谷、三灣、六潭、九瀑”,激流勇進,跌宕起伏,素有“點燃生命激情,盡享自然精華”的盛譽。
純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神奇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大覺文化,吸引著數(shù)以千萬計的八方游客,大覺山已是世人心目中的“神山圣水,覺者天堂”!
“覺若高峰摩九天,悟似清溪徹心田”,置身大覺山,拂紅塵之牽絆,濯心頭萬千山,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盡興乎?得趣于山水,徹悟于大覺!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10
在天王殿的兩側(cè)供奉的是四大護世天王,也稱作護世天尊或四大金剛,他們手中所持的法器,取其諧音,分別代表風調(diào)雨順,預(yù)示著國泰民安。各位領(lǐng)導(dǎo)請?zhí)ь^,在我們的正上方有一尊佛祖釋迦牟尼的頭像,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望去,佛祖始終是面向我們的,這就說明佛祖對待天下眾生是人人平等、佛光普照。好,請各位領(lǐng)導(dǎo)跟隨我來到彌勒佛的背面,這里站立著一位武將,手持法器金剛杵,他就是我們寺院的護法天神韋馱菩薩。我們可以看到他手中的金剛杵是拄在地上的,這就說明我們寺院為非接待寺,不接待云游僧人,若韋馱菩薩雙手合十,將金剛杵橫于肘間,說明為接待寺,接待一切云游僧人,若韋馱菩薩將金剛杵舉過額頭,說明本寺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好,請各位領(lǐng)導(dǎo)跟隨我繼續(xù)向前參觀,在天王殿的兩側(cè),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想必各位領(lǐng)導(dǎo)對“晨鐘暮鼓”這個成語并不陌生,它是唐代的一種計時方式:早晨敲鐘,一天開始,晚上敲鼓,一天勞作結(jié)束。為什么要敲鐘呢,有這樣的說法:“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愿成佛,渡眾生!彼略褐械溺姽穆暶看问蔷o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再十八,如此重復(fù)兩次,合為108下。那為什么要定為108下呢,這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人有108種煩惱,聽鐘鼓聲108下,可以除盡人間煩惱;另一種說法是一年有12個月、24節(jié)氣、72侯(侯是一種計時單位,五天為一侯)相加合為108,象征一年輪回,天長地久。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11
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人間仙境、覺者天堂”的大覺山風景區(qū)。
大覺山風景區(qū)位于武夷山脈中段西麓,距離資溪縣城僅 7 公里,東距武夷山風景區(qū) 130公里,面積是它的三倍、北距道教名山龍虎山 50公里,二者面積相當,并分享瀘溪河的上下游。
“神奇、神圣”的大覺山風景區(qū)是資溪標志性的旅游品牌、神秘、撫州市首個國家 4A級景區(qū),榮獲“中國十佳旅游休閑景區(qū)”、“最佳國際休閑旅游名山”、“江西十佳新旅游景區(qū)”、稱號。
20__ 年底,海南客商李啟明先生投資創(chuàng)辦大覺山景區(qū)。 景區(qū)總面積 204 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 97% 以上,分東西兩大片。東區(qū)指尚待開發(fā)的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是西區(qū),以迄今 1600余年的宗教文化特色為主體,以峰巖、索道、幽谷、峽谷漂流、森林景觀為勝,新建成樓閣廊亭、人工項目,是一個集宗教朝圣、潭瀑、生態(tài)觀光和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qū)。
我們來到了投資 1.6 億元的大覺古鎮(zhèn)。 它是座影視城,占地 25畝余,沿峽谷建了三街六巷、城門吊橋、樓閣亭臺、神殿茶肆、仿古建筑,美輪美奐,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宋繁華商都,三十集電視連續(xù)劇《天仙配后傳》曾在此拍攝。大家漫步古鎮(zhèn),仰望青山聳翠,俯首溪流淙淙、坐茶肆涼亭,品一杯醇茗,聆聽松濤鳥語,沐浴清風花香,定覺心曠神怡,塵世喧囂杳然。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12
歡迎各位領(lǐng)導(dǎo)來到“千年古剎”大覺寺參觀,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廣場,首先我給各位領(lǐng)導(dǎo)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覺寺的基本情況:大覺寺,原名“普照寺”,寺內(nèi)浮屠“海豐塔”,原名“普照寺舍利塔”,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了。唐開元年間,改名為“開元寺”。五代高僧恒超曾在此掛錫二十七年,“錫”是指僧人手中的錫杖,“掛錫”就是說恒超曾在此做了二十七年住持。明初,無棣改名為“海豐”,“普照寺”隨之改名為“大覺寺”,寺內(nèi)浮屠改稱為“大覺寺塔”或“海豐塔”,此名沿用至今。1300多年來,大覺寺和海豐塔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變。好,現(xiàn)在請各位領(lǐng)導(dǎo)跟隨我一起參觀大覺寺。
我們要參觀的第一個殿是天王殿,在進殿之前,我要說的是咱們寺院的門檻是不能踩的,據(jù)說寺院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所以要輕輕的跨過去,以示對佛祖的尊敬,F(xiàn)在我們一起進入天王殿,在天王殿的正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彌勒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接班人,雖稱為佛,但還未成佛,仍然是菩薩,據(jù)佛經(jīng)記載,彌勒佛將于56.7億年后在印度的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所以又稱為未來佛。我們寺廟里所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布袋和尚。在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對聯(lián)這樣寫道: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一切可笑之人。四川峨眉山靈巖寺也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這兩副對聯(lián)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所說的正是大肚彌勒。彌勒佛一般置于天王殿,面對山門,意義是說學(xué)佛者對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歡歡喜喜,平平靜靜,不跟任何人計較,只有具備這樣的條件,才有資格進入佛門。
北京的西山大覺寺導(dǎo)游詞 篇13
大家一定想知道大覺寺得名的由來吧。 相傳東晉咸和元年(公元 326年),杭州靈隱寺的一位禪師云游江南,來到大覺山,驚嘆于山景的壯麗不凡和環(huán)境的清幽,決定在此修身弘法,最后圓寂于此,由此大覺山香火旺盛,千年不衰。禪師法名“大覺”,后人為紀念他,將巖洞更名大覺巖,寺廟更名為大覺寺,大覺山也由此得名。
大覺巖最早叫獅子巖。 傳說古時候九只獅子來到這里,見風景絕佳便住下了。它們吃光了周邊的野獸后要餓肚子,便商議只留下一只,其余的都走,但是誰也不愿走,于是開始爭吵斗毆。弱者逃離了,只剩下一雄一雌兩只獅子旗鼓相當,相爭不下,惡斗七七四十九天,雄獅被打敗,母獅也累得張著大嘴喘氣。最后,母獅的身子變硬了,變成了一座大山,毛發(fā)變成了滿山樹木,翹起的尾巴變成了巖旁的大石筍,張大的嘴巴變成了如今的獅子巖。
大覺寺是觀音菩薩的主道場,每逢觀音菩薩三個節(jié)日,上大覺寺朝拜的信眾絡(luò)繹不絕,成為周邊縣市一個著名的宗教朝覲勝地。
大覺山主峰周邊有八座山峰依勢而立形似蓮花,拱衛(wèi)著大覺主峰,稱為“八地”,加上天湖、天嶺、天橋、天泉、天巖、天街、天臺、天廊、天界九個“天”字號的景點合稱“九天八地”。此外,周邊還有“百景觀”,我介紹一些重點,其它的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自己去看,有景牌提示。
大覺寺內(nèi)有終年充盈清澈的聰明泉(天泉),據(jù)說小孩喝了能金榜題名、西施望月石、水簾洞、傳奇的龍床洞、西施照鏡石、寺廟大門口有威武的將軍石,傳說是范蠡的化身、姻緣亭、神秘石塔、周邊有聳立的雙燭石、呂洞賓讀書洞、南天門、千年不老松、雙乳峰、神龜問天、扇石、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