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區(qū)。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約383500平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晉,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為中軸線,兩側(cè)形成坊、巷,呈魚骨狀散開。其中“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坊巷內(nèi)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筑更是數(shù)量眾多。這里還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歷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琢、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都是曾對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使得這塊不足400000的熱土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從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美譽。20xx年,三坊七巷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0xx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住在此,兩兄弟才華橫溢,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曾命名此地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王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二是文儒坊,舊時叫山陰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鄭穆居住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稱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實。三是光祿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nèi)タ纯?ldquo;七巷”。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后來也叫“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后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xiāng)》中,就有對這一故居的生動描述。
楊橋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nèi)鬧區(qū)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jù)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shù)世皆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詩人陳烈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nèi)。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lián)寫道“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后人遠溯劉濤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歷史,顧名思義,這里曾經(jīng)有座塔,這便是唐代閩王王審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視為是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這座塔就廢棄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內(nèi)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為古跡紀念。20世紀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傳有一首贊譽他的詩:“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在塔巷之南,晉永嘉二年(公元320xx年)固始人黃元方避亂人閩,落戶于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人福州時,因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時均要“滅燭而過”,不得打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
安民巷名稱的由來,也與黃巢有關(guān),據(jù)說他人閩時曾在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舊時這里多為社會賢達居住之所。宮巷里的豪門住宅結(jié)構(gòu)精巧,單是室內(nèi)的木雕石刻構(gòu)件就令人嘆為觀止?梢哉f是福州古建筑藝術(shù)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稱“吉避巷”。宋代鄭姓之中狀元衣錦還鄉(xiāng)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回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后街。曾經(jīng)這里店鋪林立,商賈云集,現(xiàn)在是一條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jié)合的休閑文化商業(yè)街,您可以在這里品嘗魚丸、肉燕等福州傳統(tǒng)特色小吃。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團友 大家好,首先代表我們陽光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是陽光旅行社的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這位是我們的隨隊司機劉師傅,劉師傅的駕駛經(jīng)驗非常豐富,相信大家在乘車的旅途中一定會感到既舒適又安全的。今天能擔任本團的導游工作,認識這么多朋友,我感到非常榮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的提出,我將竭盡全力為大家服務。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這里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具有地標意義的“三坊七巷”參觀游覽。三坊七巷又有 “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的圣譽。在20xx年6月揭曉的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qū)評選”中,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與北京國子監(jiān)街、平遙南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等共同參選,以最高票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以南后街為中心軸線從北到南排列整齊,縱向有序,形成“棋盤狀”的傳統(tǒng)街巷格局。在城市變遷過程中,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被改建為馬路。因此,我們今天講三坊七巷實際只有二坊五巷。我們的車已經(jīng)到南后街門口了,現(xiàn)在請大家拿好自己的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郎官巷,這里是二梅書屋,即現(xiàn)在的福建民俗博物館。我們往里面走,這里有門檻,大家要小心。
大家看到大廳上的貼金祥云了嗎?為什么是金色的呢?因為古時候的房子大多為木質(zhì),所以多發(fā)生火災,而五行中,金生水,水克火所以貼金飾紋有防火的寓意。 大廳左邊有個小屋,你們知道圖中三個人的關(guān)系嗎?這里可是有三代同堂哦。這源自福州孝文化中很具代表性的“拗九節(jié)”,拗九節(jié)又稱后九節(jié)、孝九節(jié)和送窮節(jié),即在正月二月廿九日,已出嫁的女兒要帶上以糯米、紅糖、花生和荸薺等制成的糕點回家看望父母,以求父母平安。
現(xiàn)在我們來上大廳桌子上的這個漆金人物饃盒,大家知道它是用來做什么的嗎?看來沒有人能說出來哦,它是祭祀用品,古時候只有官員才能用這種長方形的饃盒,尋常百姓是不能用的。
大家再看我們上頭的燈桿,它擺放的位置也是很講究的,如果燈桿在中柱的內(nèi)側(cè),說明這家主人的事業(yè)在本地發(fā)展;如果燈桿在中柱的外側(cè),說明主人的事業(yè)在外地甚至海外發(fā)展。福建方言中燈與丁同音,所以橫梁上有幾個燈桿,就代表這家有幾個兒子。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三個燈桿,即代表這家主人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兒子。
現(xiàn)在我們來到大廳后面,這是古時候放在女子閨房內(nèi)用來祭拜祖先的。大家看到左右兩邊的文字,每個字體都像花瓶一樣的形狀。我們稱之為花瓶文字。從左到右依次寫的是,玉堂印春色,朱樹發(fā)秋香。
我們繼續(xù)往這邊走,大家看,這塊地面可不普通哦,它叫“三合土”,建于清朝中期,歷經(jīng)近兩百多年后被泥土、砂石覆蓋了約五十厘米厚。后來在對二梅書屋進行修復改造時才發(fā)現(xiàn)這塊保存較為完整的地面。其制作原料為沙、黃土、生石灰,并加入糯米漿以達到粘稠堅固的目的。“三合土”經(jīng)過反復敲打壘砸,形成光滑平坦的地面后。用繩子在上面壓印似草紋的吉祥圖案,寓意“連綿不斷,生生不息”。 我們整個宅院叫二梅書屋,其實書屋只有面前的這一小部分,因為主人林星章特別喜歡梅樹,所以在自己的書屋前面栽種這樣兩株梅樹,于是取名叫二梅書屋。書屋旁邊呢是一個洞,林星章將它稱為七星洞,我們把它叫作雪洞。它采用的材料是紅糖、糯米、生石灰。最大的作用就是冬暖夏涼。二梅建筑中以假山、學雪洞為通道。在全國居民建筑中獨居特色,也是福州明清時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我們知道在三坊七巷中居住的人身份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每座宅院都有自己的花廳園林部分,,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宅院主人自己設計的花廳園林,大家可以看到整個園林把福州的美景都濃縮在里面了。大家看到的鰲峰和白塔都是福州的美景。旁邊是一顆兩百多年的荔枝樹,它每年都結(jié)果,3月到4月是荔枝樹開花的季節(jié),那個時候就會看到白色的荔枝花。
出了二梅書屋,我們來到的是塔巷,全長295米。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門坊口上的小塔了嗎?塔巷有千年歷史,顧名思義,在這挑巷子里曾經(jīng)有座塔,是唐代閩王 王審知的部下所建,名為“育王塔”福州在五代時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廟和佛塔,宋太守謝泌曾寫道: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七塔是當時福州城內(nèi)的一大奇觀,,包括現(xiàn)在的白塔,烏塔以及這條巷子里的育王塔。育王塔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征,但是明代時廢棄消失了,到了清代的時候才在巷門上又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為留念。
各位團友,因為時間關(guān)系,這一部分的導游講解到這里先告一段落,在這里我代表陽光旅行社全體人員再次感謝各位朋友的光臨,同時非常感謝各位一路上對我工作的支持,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希望大家在最后的幾分鐘里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不斷提高服務質(zhì)量。接下來留給大家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最后,祝各位朋友旅途愉快,一路順風!期待大家下次的光臨。謝謝大家。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鄭嶸,你們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世界有名的五A級景區(qū)——三坊七巷。
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們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三坊七巷占地約38.35平方公頃。其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來,這是衣錦坊。到了衣錦坊,我就要給大家說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書生,才高八斗,可次次應試都名落孫山,街坊鄰居都看不起他。后來,他終于考中了進士,做了官。晚年衣錦還鄉(xiāng),其地就叫衣錦坊。
大家再看看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劉濤居住在此,子孫數(shù)代皆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們瞧,這是宮巷里的沈葆楨故居。他于道光20xx年中舉人,過了七年中了進士。他是林則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現(xiàn)在,我們要求品嘗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魚丸。魚丸是我們福州的美食亮點。那白白的魚丸皮,像棉花一樣軟軟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味道香濃,就是你一點兒也不想吃,也會被那香氣迷住。
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動的時間了,我們可以自由玩耍,記住1小時后在這里集合,請您注意以下幾點:
1.請不要亂扔垃圾
2.請不要亂刻亂畫
3.請不要折花
4.請不要爬樹
希望您能做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