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九日山的導(dǎo)游詞(精選3篇)
2023年福建九日山的導(dǎo)游詞 篇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廖澤宇,也可以叫我廖導(dǎo)。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參觀“山中無石不刻字”的九日山。
九日山到了,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日山東西北三峰之一的西峰吧。西峰因唐代著名詩人秦系在此隱居,故稱高士峰;頂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稱石佛山,石佛五代陳洪進所鐫刻,高4.5米,寬1.5米,袒胸盤做于蓮座上,衣紋流暢。
接著來介紹東峰,東峰因唐代宰相江公鋪貶謫隸泉,寄跡山中,卒葬此,稱姜相峰,又稱麒麟山。
最后來介紹北峰。北峰連接?xùn)|西兩峰,稱北臺,三峰環(huán)抱成一塢。塢中白云出軸,碧譚幽間,出峽南注,為泉勝跡。
各位旅客朋友們,除了三峰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景物?讓我來為大家揭曉答案吧:還有無等巖,秦君亭,琴泉軒,思古堂等幾處景點。
2023年福建九日山的導(dǎo)游詞 篇2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參觀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區(qū)西郊南安境內(nèi)豐州鎮(zhèn)西面,距泉州市區(qū)約七公里,為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跡,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日山,一說因晉代南遷者,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遠望,故稱之;另說曾有一道人,從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該山歷史悠久,自唐以來,文人墨客曾先后登臨或隱居于此。山勢疊疊奔騰,高在百米左右,巖石懸崖,巖峣崢嶸,綠樹掩映搖翠,山前晉江流水蜿蜒蕩漾,真是“溪流灣漾,峰巒映發(fā),奧街明秀,隱為一區(qū)“,風(fēng)景優(yōu)美,文物薈萃,成為泉州著名的游覽區(qū)之一。
山有東西北三峰,其形如鉗。西峰因唐代名詩人秦系在此隱居,放稱高士峰,或稱西臺。頂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稱石佛山。石佛為五代陳洪進所倡刻,高4.5米,寬1.5米,袒胸盤坐于蓮座上,衣紋流暢對稱,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護石像,全系石構(gòu),硬山式屋頂,面闊進深,均具一間,呈方形。東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輔貶謫隸泉,寄跡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稱東臺,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稱麒麟山。北峰連接?xùn)|西兩峰,叫北臺,三峰環(huán)抱成一塢,曰白云塢。塢中白云出岫,碧譚幽間,出峽南注,為菩薩泉勝跡。
山麓原有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20xx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在此翻譯金剛經(jīng),學(xué)習(xí)漢語,山上還留有翻經(jīng)石古跡。
山中古跡遍布,目前僅留八十余處,多數(shù)集中于西峰東坡和東峰南麓,最珍貴的為宋元祈風(fēng)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處。因宋元時間,泉州海外交通相當發(fā)達,亞非人民每年往來于泉州很多。當時來泉州經(jīng)營海外貿(mào)易的番舶,要靠風(fēng)駕船。來泉的番舶要在春夏東南風(fēng)而來,秋間則順西北風(fēng)而去。由于當時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視外賓的友好關(guān)系,每年番舶揚帆之際,泉州郡守和市舶(海關(guān))有關(guān)官員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廟,在通遠王祠為番舶祈風(fēng),并刻石留記。來代石刻有十方記載有關(guān)海交職事和海交交渲活動情況,“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實騰,遵令典祈風(fēng)于昭惠廟……”,“大守貳卿顏頤仲,禱回舶南風(fēng),遵齊曲也,提舶寺丞劉克遜俱禱焉……”,“舶司歲兩祈風(fēng)于通遠王廟……”,“以遣舶祈風(fēng)于延福寺,通遠善劉廣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度莞尽酚涊d“神永春樂山山隱士也,居臺峰,后仙去,著靈響,人飼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樂山,遇一翁白須指其處,得杞、楠、夢許護送,一夕材乘漲下,眾神之。作靈樂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遠王,賜額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輒應(yīng),奏加封善利王,尋加號廣福,顯濟。”
北宋泉州已設(shè)市舶司,祈風(fēng)是他的職責(zé)之一。九日山這些祈風(fēng)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記載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績,為宋時我國人民和亞非人民之間的和平友好的歷史見證,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山中幾乎無石不刻字。歷代名人題刻甚多,從書法價值應(yīng)首推蔡襄、蘇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寬敞,眺望萬壑而來,晉江東去,令人心曠神怡。
2023年福建九日山的導(dǎo)游詞 篇3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陽光旅行社的導(dǎo)游,我姓吳,大家可以叫我小吳。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我定盡力為大家服務(wù),讓大家在南靖度過愉快的天。
南靖號稱“土樓王國”,成千上萬的土樓像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這些土樓點綴在山谷間、溪岸旁、田野上,構(gòu)成了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F(xiàn)在我們要去游覽的是田螺坑土樓群,它是“土樓王國”里最美、最具特色的處絕景。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目的地,請大家隨我同到上觀景臺,去領(lǐng)略田螺坑土樓那璀璨奪目的風(fēng)采。
田螺坑土樓群由五座土樓組成,中間座為方樓,圍繞四周的有三座圓樓和座橢圓樓。站在這里往下俯瞰,像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如果我們站在坡底的公路上抬頭往上看,田螺坑土樓群猶如西藏的布達拉宮莊嚴肅穆。
現(xiàn)在請與我同到土樓中去走走,看看。
大家請看,位于土樓群中間的是步云樓,右上方的是和昌樓,左下方的是瑞云嘍,右下方的是振昌樓,最下方的則是文昌樓。這五座土樓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每座土樓都只有個大門,進入大門是寬敞的天井,層是廚房,二層是倉庫,三層是臥室。樓里的生活設(shè)施齊全,幾百年來,這五座土樓里的人們不分輩分大小,律平等,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曾有位教授這么說:“沒有看到田螺坑土樓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樓!
各位游客朋友們,我們就要結(jié)束這次田螺坑土樓群之旅,如果田螺坑土樓群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你還沒有看夠,那么歡迎您有機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