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寺廟導游詞作文(通用3篇)
梅州寺廟導游詞作文 篇1
各位團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去的景點是陰那山靈光寺。陰那山在離梅州城45公里的雁洋鎮(zhèn)境內(nèi),它與羅浮、南華一同被稱為“粵東三勝”。景區(qū)內(nèi)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還有觀音巖、棋盤石、銅鑼湖等景觀。它的主峰海拔1297米,像五指并聚直指青天,氣勢雄偉,也稱五指峰。許多朋友都去過泰山,知道泰山多高嗎?海拔1500多米,咱們五指峰也就比泰山低200米,夠高的了吧?現(xiàn)在,新修了全長999級的登山通道可以安全順暢的登山山頂。極目遠望,可以看到獅子巖、臥佛嶺等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唯妙唯俏,嫵媚動人。也有不少游客頭天晚上就登山住在上面,第二天凌晨看日出,當一輪紅日蓬勃欲出之時,霞光萬道,山峰都披上了金色的晨裝,那無比壯觀的感受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時一定要多留一天去看一看五指峰日出。
陰那山里有一座千年古剎靈光寺,是廣東省五大名寺之一。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唐朝高僧潘了拳。他圓寂之后,村上的人就簡歷了寺院紀念他,最初名字叫“圣壽寺”,至今已經(jīng)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后來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監(jiān)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更名為靈光寺,現(xiàn)在正門石匾上所刻“靈光寺”三個字,就是梅鼎寫的。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靈光寺,它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大家看,寺廟依山而建,面積相當廣大,有6000多平方米,寺廟上空香煙繚繞,香客和游人不絕。這座寺廟在梅州遠近聞名,除香客之外還吸引大量游客參觀,這是什么原因呢?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靈光寺有“三絕”。第一絕,就是稱為“廣東寶村”的“生死柏”。大家已經(jīng)看到寺前有兩棵相同高度的巨大柏樹。一棵枝葉繁茂,一棵卻光禿禿的,甚是奇異。你看那棵活的有30多米高,據(jù)說是創(chuàng)始人潘了拳親手種的`,樹齡達1100年以上,至今枝葉繁茂;而另一棵雖然已經(jīng)死了300多年,卻幾乎是同樣高大,依然傲然挺立,枯死而不腐,是不是令人嘆絕!前幾年,珠江電影制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棵樹的故事為背景的。第二絕要走進大殿里面來看,這是主殿大雄寶殿,這里香火經(jīng)常都是很盛,但是大家有沒有感到香煙熏人?沒有。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大家看大殿的頂,就是這殿頂?shù)脑寰鸬淖饔。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致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筑藝術的杰作。在我國這樣的蘿卜頂只有兩處,另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而不會使殿內(nèi)的人被煙嗆著。第三絕是大雄寶殿后面的山上綠樹繁茂,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寺廟原因?至今仍是個迷,有沒有哪位能解這個謎呢?
由于政府重視和海外僑胞的資助,靈光寺現(xiàn)在已經(jīng)修整一新,除大雄寶殿外,還有金剛殿、羅漢殿、觀音閣等,近來還修建了“三柏軒”、“觀音閣”,等像,又重建了山門、歇石亭、陶茶亭、古銀橋,使古跡又添了新風采,靈光寺在梅州人的心中是非常被看重的,當年許多梅州人飄洋過海外出經(jīng)商,出門前都要到這里來燒炷香,特別是到那棵生樹腳下放一大串鞭炮,希望遠遷的家族像這棵千年古樹一樣生機盎然。如今這樣的活動都常有進行,那鞭炮長得足有十幾米。下面給大家細細瀏覽。
梅州寺廟導游詞作文 篇2
靈光寺坐落于梅縣雁洋鎮(zhèn)陰那山腰海拔約500米處,寺內(nèi)面闊三間、進深七間,面積6000多平方米。與韶關南華寺、廣州光孝寺,潮州開元寺并稱廣東四大名寺。唐代高僧潘了拳來此開山建茅,圓寂后,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人們開始建寺,原名圣壽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御史梅鼎來此捐錢擴建,更名靈光寺。梅州靈光寺為什么要改名靈光寺呢?這里有一段傳說。相傳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粵東監(jiān)察御史梅鼎出巡視察,忽遇狂風暴雨。就在這危急之時,一位和尚救了他。一天,梅御史來到梅州陰那山圣壽寺進香,發(fā)現(xiàn)一尊佛像與救命恩人一模一樣。梅御史撥出白銀千兩,擴建修寺。梅御史念開山祖潘了拳威靈光大,便將"圣壽寺"改名為"靈光寺。與全國各地的寺廟相比,靈光寺有三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被稱為“三絕”或“三怪”。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參觀靈光寺。
前面就是是由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曾憲梓先生捐建的山門,碉龍畫風,極其華麗。因因為寺院大多數(shù)居于山林之中,故又稱山門殿,現(xiàn)已成為專門名詞,即使在平原也稱山門。因有空門(中)、無相門(東)、無作門(西)象征三解脫,所以又稱三門。
再往前走幾十個階梯,便可以看到寺前的草坪上有兩棵柏樹,一生一死,一枯一榮,這就是靈光寺三絕中的一絕——生死樹,當?shù)厝艘步兴皭矍闃洹⒎蚱迾洹⑸駱洹,也被譽為“廣東寶樹的生死柏”生者高約30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的那棵高約27米,雖無半片葉子,但卻鐵骨錚錚,直指長空,枯而不朽。這兩棵柏樹是潘了拳在建圣壽寺之前栽種的,至今已經(jīng)有1100多年了。死的那棵已經(jīng)死了300多年,卻與生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前幾年,珠江電影制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為背景。
來到靈光寺門口大家可以看到門匾上的“靈光寺”三字便是由梅鼎所寫的,下面嵌有一副對聯(lián)“陰那開山第一祖,靈光古剎不二門”。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琢磨琢磨!進入寺門,是四大天王殿,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掛著的是清康熙嘉應州舉人陳鶚薦所題的匾“頂外無山”,還有佛檐下的“空中有月”。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彌勒佛,據(jù)佛教說法,他是釋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過,他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才能降臨人世,所以,彌勒佛是我們?nèi)碎g崇拜的“未來佛”。而且當他出世的時候便會佛光普照、五谷豐登,百姓都很期待他的降臨。在我國,彌勒佛的形象來源于一個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梁朝,浙江的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他長得矮矮胖胖,肚子特別大。平時他瘋瘋癲癲,常常背一個布袋,面帶笑容的四處化緣,又常常示人兇吉,還十分靈驗,所以有很多百姓信仰他,人們都稱他為布袋和尚。臨終時,他說了一句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彌勒佛,大耳垂肩,橫額方面,一副細眉善目的笑模樣。正因為他整天歡天喜地的迎接大家,世人一見就會覺得“皆大歡喜”,所以我們中國在建寺廟的時候,都喜歡吧彌勒佛像放到前面。
彌勒佛兩邊的是四大天王像。據(jù)佛教說法,四大天王各持一方,護國安民、揚善除惡。大家看,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持蛇,分別象征風調(diào)雨順,代表了人們想要國泰民安的心愿。
來到后面的屏風,我們看到的是佛教護法天神韋馱。據(jù)佛教傳說,韋馱以善走如著稱,佛祖圓寂后,有邪魔把佛祖的遺骨偷走了,是韋馱奮力追回,所以,他被認為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這尊韋馱頭像威風凜凜,手持降魔金剛杵。其實韋馱的不同姿勢對于行者僧有不同的含義,如果是雙手合掌捧杵,則表示寺廟歡迎掛單和尚,可以讓他們白吃白住。而如果是像這尊一樣握杵拄地,則表示這個寺廟是不歡迎掛單和尚的。
寺里最壯觀的主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舉行儀式的主要場所。在古印度佛教徒都尊稱釋迦牟尼為“大雄”,意為他像大勇士一樣無所畏懼,所以大雄寶殿供奉的主尊佛像是釋迦牟尼,F(xiàn)在我們看到的三尊佛像,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他坐在蓮臺上,顯得出淤泥而不染,十分圣潔;頭部后面的是摩尼鏡,象征智慧和光明。左邊這位手托小塔的佛祖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叫做“清災消炎藥佛師”;右邊這位手托蓮臺的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叫做“阿彌陀佛”。在大雄寶殿里,供奉著橫三世佛,在橫三世佛面前還供奉一尊身穿黃袍的道人,他就是靈光寺的開山祖師爺潘了拳,法號叫慚愧祖師。說起這位開山祖師,還有一段故事。潘了拳是福建沙縣人,出生時便握拳不張,故潘父給他取名潘拳。
三個月后,來了一位高僧,見到小潘拳便十分喜愛,在他的左手上寫了個了字,神奇的是,寫完后小潘拳的手就張開了,為了感謝這位高僧,就把兒子的名字改為潘了拳。高僧在臨行前對潘父說:“一定要好生照料此兒,長大后必成佛祖”,說完就不見了。果真如他所言,潘了拳十多歲的時候便云游四方,一天來到大埔蓮花山脈遙望陰那山主峰,形似五指拿云,覺得這個地方跟自己很有緣分,于是決定不再云游,在此開山建茅。潘了拳為當?shù)匕傩兆隽撕芏嗪檬聦嵤,他想用更多的時間為百姓祈福消災,不過七七四十九歲就圓寂了,心生內(nèi)疚,自號慚愧,于是后人尊稱他為慚愧祖師。
大雄寶殿里經(jīng)常香煙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香煙薰人,是什么原因呢?傳說是因為殿頂?shù)脑寰鸬淖饔谩_@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制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為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筑藝術的杰作。在我國這樣的菠蘿頂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這個菠蘿頂妙就妙在它會把大殿內(nèi)的香煙及時吸到殿頂迅速排出,而不會使殿內(nèi)游人被煙嗆著。這就是我們靈光寺的“二絕”。
那么第三絕是什么呢?大家請看,在大雄寶殿后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么原因?請大家好好想想,相信你們會想出很好的理由來。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十八羅漢堂。我國在晚唐和五代時期,多以十六羅漢為主,北宋后才開始盛行十八羅漢。那么多出來的這兩位是哪兩位羅漢呢?一般民俗的說法是降龍和伏虎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親傳弟子,佛祖圓寂時特意囑咐讓他們不入涅槃,永駐人間,弘揚佛法。
與十八羅漢堂相對應的就是二十四諸天堂,他們是掌管日月星辰、水火、風雨雷電等的天神,他們的法器和兵器都是神通廣大的象征。據(jù)有關部門考證,我國的諸天神像在宋代以后才有,而且他們的形象是摹仿我國封建王朝百官的。靈光寺除了所介紹的這些殿宇外,還有金剛殿、觀音閣、鐘鼓樓、經(jīng)堂、客堂、齋堂等。此外靈光寺還有不少的傳說,例如:五色雀、片生熟魚、無篤石螺等,其中無篤是客家話,意思是沒有尾巴,這些傳說都給靈光寺增添了一層神秘感。
在此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還可以親眼目睹靈光寺三絕。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廟一定會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更加吸引游人前來參拜、游覽!
梅州寺廟導游詞作文 篇3
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全市總面積為1.58萬平方公里,現(xiàn)轄梅縣、蕉嶺縣、平遠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興寧市和梅江區(qū)六縣一市一區(qū),全市總人口約500萬人,其中客家人占97%以上,在六縣一市一區(qū)中,除豐順縣有潮汕人和極少數(shù)畬族等少數(shù)民族外,其它都是“純客住縣”。
梅州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全市山地、丘陵面積占80%以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qū)市。梅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梅州舊稱嘉應州,是著名的“世界客都”。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客家歷史文化、客家風土人情、客家村落民居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梅州又是著名的“文化之鄉(xiāng),華僑之鄉(xiāng),足球之鄉(xiāng)”和“山歌之鄉(xiāng)、金柚之鄉(xiāng)、單叢茶之鄉(xiāng)”。梅州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yè)發(fā)展較快,以青山綠水、客家風情為特色的旅游產(chǎn)品豐富多彩,主要旅游景區(qū)(點)有雁南飛、雁鳴湖、湯湖熱礦泥山莊、千江溫泉等旅游度假區(qū),有陰那山、五指石、七目嶂、合水湖、龍鯨河等自然山水景觀,有葉劍英故居和紀念館、人境廬、丘逢甲故居等名人故居,有南華又廬、仁厚溫公祠、花萼樓等客家民居,還有靈光寺、神光寺、千佛塔、萬福寺等宗教勝地。
梅州物產(chǎn)豐富,有水果、名茶、名煙、酒類、梅菜、牛肉干等各種客家特產(chǎn),此外還有陶瓷、竹編、木雕、石雕等傳統(tǒng)工藝。
客家菜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采用山區(qū)的物產(chǎn)為主要原料,保留著一定的中原風味,具有咸、香、肥的特色,以砂鍋菜見長,特色名菜有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肉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