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精選15篇)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qū),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70平方公里,它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構(gòu)成一幅完美的風景圖畫,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園。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世界自然遺產(chǎn)。
這里,既有世界最美的喀斯特地貌,又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絕景燕王宮,也有古樸的民族文化之景懸棺洞葬;有巨大幽深、氣勢恢弘世界第二洞穴廳室苗廳,又有景觀壯麗的星星峽谷;有堪稱一絕的世界最高古河道遺跡盲谷,也有國內(nèi)最深的豎井通天洞,還有地球上人類最后穴居部落洞中苗寨;抑有明媚多姿的格凸鷹燕以及眾多珍奇動植物,又有濃郁獨特的民風民情。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法國科學院博士、地理學教授理查德.邁椰、歐貝.貝昂一行第三次到紫云考察。理查德.邁椰介紹說:"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熱帶國家,中國多集中在貴州,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安順地區(qū)是喀斯特地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qū),紫云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格凸河風景名勝分為大穿洞景區(qū)、黃家灣景區(qū),小穿洞景區(qū)。有4個國家級景點,12個省級景點。今天你們看到的也只不過是穿洞景區(qū),大河景區(qū)部分景點。
"格凸"一詞為苗語,意譯為跳花圣地。
來到格凸,攀登盲谷,穿行溶洞,留連苗廳,漫步青山,泛舟峽谷,乘興漂流,深潭探入,淺灘戲水,懸棺遐思,中洞尋古,藍天賞燕,坐井觀天,閑亭稍憩,瀏覽湖光山色,陶醉于大自然之中,遠離鬧市喧囂,有修煉千年一明朝得道之快感,使你進入置身物外的崇高境界。
讓我們一起感受上蒼賜給我們的這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吧!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qū)源品位高,全景區(qū)面積70平方公里,主要有黃家灣、大穿洞、大河、小穿洞四個大景區(qū),其中各大景區(qū)又有無數(shù)小景區(qū)供游人一一游覽,其中有一級景觀3個,二級景觀9個,三級景觀12個,極富神秘感,非常具有探險、旅游、科考價值,已評定為省級風景區(qū)。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2
1、苗廳:有伏流入口進入,有一巨大的溶洞廳,面積達15公頃,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洞廳。洞中鐘乳高大而怪誕,擬物逼真。
2、中洞人家:在小穿洞出口的上方,有上、中、下三個溶洞,上洞右側(cè)300米處是中洞,有稱"棕洞",洞口高50米,寬100米。深200米,這里居住著18戶苗族人家,房屋建筑為無頂木柱竹籬。中部一間石屋就是小學,往后是球場,旁邊是約3米的蛙形鐘乳石,從中流出清泉供人畜享用,是穴居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
3、竹林寨:位于格凸河伏流中段的山上,居住的是高山苗族,以吊角樓著稱。周圍是高大茂密的古樹林,翠竹叢生,紫藤纏繞。
4、小穿洞:又名"冒鼓天",該洞口高50米,寬40米,海拔790米,格凸河加上長順的擺河匯流后從小穿洞口流出,景色秀美。
四、黃家灣景區(qū)
1、古坳平湖:黃家灣水庫建成后講是一個大型的人工湖泊,面積為31平方公里,容量2.7億立方米,主航道長28公里,其中有孤島23個。湖面開闊,分為南湖和北湖兩片,青山環(huán)繞碧波蕩漾,水天一色。
2、星星峽:位于坐馬河下游的妖巖,是兩山對峙的長谷,谷中清溪石澗曲折蜿蜒,景色秀美,兩旁奇峰疊翠呈現(xiàn)峽谷套嶂谷的景觀。
3、塔山石塔:位于縣城東南一高山之顛。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3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qū),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70平方公里,它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構(gòu)成一幅完美的風景圖畫,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園。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世界自然遺產(chǎn)。
這里,既有世界最美的喀斯特地貌,又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絕景--燕王宮,也有古樸的民族文化之景懸棺洞葬;有巨大幽深、氣勢恢弘世界第二洞穴廳室--苗廳,又有景觀壯麗的星星峽谷;有堪稱一絕的世界最高古河道遺跡--盲谷,也有國內(nèi)最深的豎井--通天洞,還有地球上人類最居部落--洞中苗寨;抑有明媚多姿的格凸鷹燕以及眾多珍奇動植物,又有濃郁獨特的民風民情。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法國科學院博士、地理學教授理查德.邁椰、歐貝.貝昂一行第三次到紫云考察。理查德.邁椰介紹說:"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熱帶國家,中國多集中在貴州,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安順地區(qū)是喀斯特地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qū),紫云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格凸河風景名勝分為大穿洞景區(qū)、黃家灣景區(qū),小穿洞景區(qū)。有4個國家級景點,12個省級景點。今天你們看到的也只不過是穿洞景區(qū),大河景區(qū)部分景點。
"格凸"一詞為苗語,意譯為跳花圣地。
來到格凸,攀登盲谷,穿行溶洞,留連苗廳,漫步青山,泛舟峽谷,乘興漂流,深潭探入,淺灘戲水,懸棺遐思,中洞尋古,藍天賞燕,坐井觀天,閑亭稍憩,瀏覽湖光山色,陶醉于大自然之中,遠離鬧市喧囂,有修煉千年一明朝得道之快感,使你進入置身物外的崇高境界。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4
傳說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個兒子,岜沙人就是第三個兒子的后裔。當年蚩尤被黃帝打敗,率領(lǐng)部落開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長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遷徙的先頭部隊——九黎部落的一支。他們開山劈路、鏖戰(zhàn)熊羆,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時身著自織的無領(lǐng)右開衫銅扣青布衣,直統(tǒng)大筒褲,青布褳,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槍,上山打獵,下河打魚。爬山上樹如履平地,極擅長爬山打獵,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們十分重視自己身體的強壯,狩獵與耕作技術(shù)高超,還特別強調(diào)裝束和身體的標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發(fā)髻,發(fā)髻在岜沙苗語中稱為:“戶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志——剃掉男性頭部四周大部分的頭發(fā),僅留下中部盤發(fā)為鬏髻,并終生保持這種發(fā)式。
據(jù)說,這種裝束是從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所能見到最古老的男性發(fā)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學家尋根來到黔東南,岜沙人還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因為日本的武士裝束和岜沙人的裝束幾乎沒有二樣,所以有人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婦女著裝也極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繡圖案,配以銀項圈、手鐲,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頭上蓄留的發(fā)髻象征著生長在山上的樹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著那美麗的樹皮。岜沙人認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選準的這塊寶地,尤其是這片生于斯、養(yǎng)于斯的森林的蔭庇。于是岜沙人對樹木特別崇拜,把樹木當神祭拜。岜沙人說:“人來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
從古到今,岜沙從不濫伐樹木,有時不得以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產(chǎn)所需,其余概受制約。盡管321國道已于1965年修通過境,可就是從未有車敢到岜沙來拉過一車木材,村民們?nèi)庇腿丙},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樹,肩挑徒步到縣城去零售,從未用車拉過。岜沙絕無僅有的砍樹“行動”,那還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全國各族人民都踴躍投工獻料。懷著對主席無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決定將寨前小山頭一棵全寨視為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樟樹敬獻給毛主席紀念堂。樟樹出寨時,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兩邊夾道目送,一直到塵灰已凈。為志紀念,于樹址處建造了一座八角紀念亭“敬獻毛主席紀念堂香樟木紀念亭。”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5
香紙溝位于貴陽市東北部的烏當區(qū)新堡布依族鄉(xiāng)境內(nèi),距市區(qū)36公里,從貴陽乘車60分鐘便到景區(qū),交通便利。
香紙溝,溝谷深切,峰巒疊嶂,瀑布飛流。這里不僅有著迷人的高原峽谷風光,濃郁的布依風情。最令人稱奇的是景區(qū)內(nèi)保存著目前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倫造紙作坊系統(tǒng)。當?shù)夭家劳偷厝〔,以竹為料,從伐竹、破竹、蒸竹、漚竹、水車碾竹、竹簾抄紙等72道工藝流程、均顯得古樸而奇特,這是一種遠古文明,也是一個奇跡,一個秘密。
香紙溝是貴陽境內(nèi)一顆綠色寶石,天然氧吧”,是古老蔡倫造紙自然博物館。
香紙溝景區(qū)由龍井灣、鍋底箐、馬腳沖、南靜寺、白水溝、紅子溝、葫蘆沖、方丈溝”等十余個小景區(qū)組成,共有七十余個景點。 香紙溝盛產(chǎn)香紙”主要是民間祭拜時用來焚燒的神圣紙品”,絕不是現(xiàn)代紙可以隨便代替的。而造紙為什么成為香紙溝人世代相傳的產(chǎn)業(yè)呢?個中故事頗為有趣。
話說600多年前的民朝洪武年間,朱元璋調(diào)北增南”時,由湖南的侯爺,越國汪公率領(lǐng)的一支軍隊來到這里屯駐,為祭軍中陣亡將士,在此修碾伐竹造紙做祭品,用香紙做香(因湖南簡稱湘”),為表思鄉(xiāng)之情,就把這里定為湘子溝”。后來香紙漸成為當?shù)氐奶禺a(chǎn)行業(yè),地名和特產(chǎn)恰同音,地名也就演變成了香紙溝”。如今,這里的百姓,還供奉著越國汪公,蔡倫先師”。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6
我與媽媽剛買好了門票,一位解說員小姐就把我們帶了進去 ,一進洞內(nèi),撲入眼簾的就是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彩石。
我們走呀走呀,來到一座用木頭搭成的竹橋上,竹橋下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里的水“叮叮咚咚”的唱著一首首悅耳、清脆的歌曲,旁邊還夾著一履清香,淡淡的,甜甜的,直沁入靈魂深處,就在我正在享受這美不勝收的風景時,我看見了一條“龍”盤旋在巖石上,似乎在做著美夢,又好似注視著這里的事物。
據(jù)說這是第九的一條龍,也是最小的一條。之后,我們來到了小龍女的臥室,小龍女的床上擺放著貝殼似的枕頭,床又好似一條魚,真是十分漂亮。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于浴室,我終于如愿以償?shù)目匆娏嗣利悇尤说男↓埮在梳洗她的頭發(fā)呢!之后,我們還瀏覽了多個景點,真是一個比一個地方美。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九龍洞。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7
位于貴陽市南郊,距市區(qū)約29公里。它是貴州四大古鎮(zhèn)之一,一座建于620xx年前的軍事古鎮(zhèn)。古鎮(zhèn)內(nèi)設(shè)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悠悠古韻,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zhèn)之一。
小鎮(zhèn),名青巖,位于貴陽花溪南12公里處,城門上大書“定廣門”三個字。城門左右兩邊有逶迤城墻,上筑敵樓、垛口、炮臺。全部用方塊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蒼黑。
小鎮(zhèn)隸屬貴州省貴陽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歷史。古鎮(zhèn)曾有九寺、八廟、三宮、三閣、一院、一樓,還有石牌坊、城墻等古建筑群。原為土城,經(jīng)數(shù)百年歷史滄桑,經(jīng)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漸成街巷縱橫錯綜之石城。
貴陽境內(nèi)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典型,層層巖石堆壘,異軍突起處,即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層,使用極為方便。因此,貴陽城郊民居多以石片當瓦、石塊壘墻。大石屋連著小石屋,青蒼蒼一片,是當?shù)厣洁l(xiāng)特別的一道風景。青巖鎮(zhèn)依山傍嶺,城門城墻全用石頭建造成也就順理成章了。是的,古鎮(zhèn)的盎然古意首先來自蒼然青石。
古鎮(zhèn)的建筑依山就勢,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藝精湛,蘊含著許多神話傳說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嘆為觀止。一條條縱橫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彎曲狹長的小巷,分列兩旁的、古老的石柜臺和木柜臺,門窗間精雕細刻的小欞,石坊上倒立的石獅,無不引人發(fā)思古之幽情。信步走進一條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種強烈的時間和空間的莫大距離,青石板鋪的路、青石板壘的墻,仿佛是一條石板制成的時空隧道。
還有令人稱奇的,小小古鎮(zhèn)居然同時有古老的寺廟、肅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稱為“三教并存”。站在定廣門上遠遠望去,尖頂?shù)慕烫门c巍然的百歲坊遙遙相對,東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統(tǒng)一地在小鎮(zhèn)上合理地存在著。初一、十五,寺廟里香火不斷,而周日到教堂做禮拜的人也絡(luò)繹不絕。偏遠的地方多宗教場所并不足為奇,奇的是,鎮(zhèn)民與生俱來的、對外來事物的寬容與大度,使本不屬于這方天地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巖鎮(zhèn)的城樓上遠眺,尖頂?shù)慕烫煤兔C穆巍然的貞女牌坊遙遙相對,你不覺得它們之間的突兀,反倒感覺出一種參差文化的不對稱美,就像那鏤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顏六色的現(xiàn)代商品,流露出的是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扯不斷、理還亂。
青巖最好的是現(xiàn)代人夢寐以求的淳樸民風。累了,鎮(zhèn)民會挪出自己的椅子讓你歇歇腳;渴了,會端上一碗清涼的苦丁茶,還要為你說上一段青巖的典故,讓你的精神也解解乏。這一切,是可以隨意享受的,如果你執(zhí)意要給錢,一句“隨便拿一點就行”或“幾塊錢就行”的話語更讓你從心眼兒里喜歡這個小鎮(zhèn)。
青巖鎮(zhèn)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國家級文明市場。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農(nóng)耕文化、飲食文化、革命傳統(tǒng)文化底蘊,多民族聚居。全鎮(zhèn)總?cè)丝谥,漢族占總?cè)丝跀?shù)的61%,少數(shù)民族占總口數(shù)的39%。少數(shù)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絕大多數(shù)。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林業(yè)為輔。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產(chǎn)業(yè)為龍頭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快速。20xx年,全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營業(yè)收入43063萬元。依托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和區(qū)域優(yōu)勢,旅游經(jīng)濟收入上升趨勢明顯,與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互為補充,行成該鎮(zhèn)兩大經(jīng)濟支柱。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8
南明區(qū),貴陽市的城區(qū)之一。地處云貴高原東北部,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中心城區(qū)之一,省委辦公所在地,全省、全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全省首批建設(shè)的經(jīng)濟十強縣,全省、全市重要的交通樞紐、通信樞紐和旅游勝地。
南郊公園(有稱地下公園),位于太慈橋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面約2.5千米的小車河畔,是1965年在挖防空洞時發(fā)現(xiàn)的一個地下溶洞(稱白龍洞)。洞長578米,洞寬3米,洞高6-10米。洞內(nèi)有各種現(xiàn)狀的鐘乳石,石柱、石筍、石幔、石鐘、石花,夠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畫面。溶洞外小車河景區(qū)依山傍水,樹林成蔭,芙蓉灣、清涼泉、花圃等景區(qū)優(yōu)美寧靜,紫微山、主峰山登高一覽山城盡收眼底。南郊公園可謂“地上花園、地下宮殿”,是筑城人民遠離城市喧囂,尋找片刻寧靜的休閑游覽勝地。娘娘廟清嘉慶初(1796年),貴陽知府程煜在其宅(指月堂)右側(cè)建立娘娘廟(今指月街17號)。據(jù)說廟中塑有一娘娘雙手抱子的塑像,不生兒子的婦女,便提著雞蛋到此敬供,企盼來年生個兒子。因此,來往敬供的人很多,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更是十分熱鬧。王伯群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伯群(1885年一1944年),名文選,字伯群。出生于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下五屯鎮(zhèn)景家屯村。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參加了護國運動,為護國運動骨干分子。曾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兼交通大學校長。民國20xx年()創(chuàng)建私立“大夏大學”時任董事長兼校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大夏大學輾轉(zhuǎn)遷到貴陽,王伯群回到貴州,領(lǐng)導大夏流亡辦學。1944年病逝于重慶。 南明堂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貴陽出現(xiàn)的風景游覽勝地,地址在貴陽市區(qū)東南面南明河河灣最深處,因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而著名。仙人洞,古名來仙洞,位于貴陽市城區(qū)東山后約500米的水口寺山上,仙人洞是貴陽市較早的名勝古跡之一。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9
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qū)和世界人與生物圈網(wǎng)絡(luò)保護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貴州省南部邊陲的荔 波縣境內(nèi),毗鄰廣西環(huán)江、南丹縣,處在桂林——貴陽——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區(qū)內(nèi)。荔波樟江風景區(qū)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區(qū)、大七孔景區(qū)、水春河景區(qū)和樟江風光帶組成。茂蘭喀斯森林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21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生態(tài)科普教育和生態(tài)旅游的重要基地。
荔波樟江區(qū)風景名勝區(qū)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蒼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主體,景區(qū)內(nèi)峰巒疊嶂,溪流縱橫,景物景觀動靜相間,剛?cè)嵯酀?是既有奇、幽、俊、秀、古、野、險、雄的自然美,又有濃郁的布依、水、瑤、苗等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同時,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烈士的故鄉(xiāng)和有鄧小平領(lǐng)導的紅七軍革命活動舊址及古井、古墓群。
茂蘭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強,集中連片的森林為特色,被中外專家譽為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絕無僅有的綠色寶石。神秘奇特的喀斯特森林,將樹、石、水、藤、喬、灌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神奇。
目前風景區(qū)內(nèi)有公路可通往廣西南丹、環(huán)江、金城江和貴州的麻尾、三都、獨山、都勻、貴陽,延伸可達廣西柳州、桂林、南寧。黔桂鐵路的咽喉站麻尾火車站距小七孔景區(qū)僅36公里,在建的荔波機場距縣城9公里。從縣城乘車15公里可直抵水春河起漂點,到各景區(qū)旅游交通十分便利。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0
岜沙,是苗語中草木繁多的意思,這個村寨,是一個純苗族村寨,全村共5個寨子,371戶人家住著2061口人,全村至今還保留有濃郁的古代遺風和古老的生產(chǎn)方式。那里的男子頭頂挽有發(fā)髻,穿著自織的無領(lǐng)右開衽銅扣青布衣,直筒大褲管青布褲,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藥槍,頗有明清武士風貌。 走進岜沙,有如置身于古遠的原始部落,時間隧道瞬間將人們拉回到數(shù)百年前,村民們穿著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裝,深藍紫色泛著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綁腿。領(lǐng)口、袖口、下擺和綁腿都是姑娘們自己繡制的彩錦,項上戴著粗大的銀環(huán)。這樣的裝束,即顯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資,又十分便于她們登山和勞作。男人們梳著小辮,頭挽發(fā)髻,腰間別著砍刀,肩頭挎著獵槍。這山里雖早已沒有走獸飛禽可打,但男人出門時仍喜歡帶著獵槍,槍已成了他們的隨身飾物。
數(shù)百年過去了,昔日風俗依舊,仿佛歷史已在此處停留。岜沙有吃新節(jié)、蘆笙節(jié)、映山紅節(jié)、鬼節(jié)等節(jié)日,有斗牛、吃相思、蕩秋千、跳蘆笙、集體圍獵、成年剃發(fā)儀式等風俗,有奇特的竹編飯盒、精美的手工鋼制針盒、刺繡獵袋、牛角火藥筒等民間工藝品。蘆笙節(jié)規(guī)模盛大,人山人海,蘆笙對賽時,姑娘盛裝助威,小伙吹起蘆笙粗獷、奔放、盡顯古樸本色!∽哌M岜沙,只見房前屋后到處古樹參天,蟬鳴鳥叫。舉目望去,漫山遍野,蒼翠欲滴。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傳保護生態(tài) 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多少年來,村民們一直恪守禁止亂砍亂伐的民間習俗,公路修到村寨幾十年了,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盜伐林木的事件。這個有350戶,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沒有一輛馬拉車,手拉車,人們運貨,進縣城趕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認為,畜力運輸工具載量大,砍伐樹木就會多,破壞森林及環(huán)境。
岜沙人的這種良好習俗是從古代沿襲而來,成為必須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規(guī)民約。村里有一規(guī)定;如果有人盜伐古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要罰120斤米,120斤豬肉、120斤酒,讓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們上山拾柴都自覺保護幼苗和樹干,只修剪權(quán)枝或砍枯樹。偶爾也伐一些雜木,打成捆挑到城里賣!≡卺鄙,方圓幾公里的地方看不見墳冢,小孩生下來就種上一棵樹,待死后將數(shù)砍掉,埋在樹下,然后又種上一棵樹。這樣,既保護了生態(tài),又減少了土地的占有。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格凸河位于紫云縣境內(nèi),享有“不可思議”的美譽。今年,我有幸去到那里,輕眼目睹了他的不可思議。
步入景區(qū)大門,踏著一條竹林小徑,再拐過一座山,我們看到了一道并未看見的美景:遠處,在茂密的樹葉之間,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流進了不遠處的洞里。據(jù)說,那是女神在這里留下的足印再往前走,我們進入了洞窟里?勺屛覀兗{悶的是,本是炎炎夏日,可洞內(nèi)卻異常涼爽,仿佛步入秋天一般。這是什么情況?從隨從的表哥那兒,我們終于明白了:原來洞內(nèi)因為終年不受陽光照射,所以非常潮濕,溫度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噢,難怪!
再往里走,我們進入了洞內(nèi),溫度越來越低。上方,一道光柱灑下來,把洞內(nèi)的光線搞得忽明忽暗。可是,接下來的地方卻讓我們都望而生畏:就在不遠處,有一座看似古老的吊橋呈現(xiàn)在眼前。其實這橋是挺穩(wěn)固的,可偏偏這橋特別高,而且下方,湍急的水流就像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猛獸,等著他的“食物”到來。掉下去可不是頭破血流這么簡單。這可嚇壞了媽媽,本就恐高的她,這次被水流嚇的寸步難移?墒菦]辦法,不得不走啊,于是,他“啊”地一聲大叫,以“光速”跑向了對面,這可把我們逗壞了,一個個笑得前仰后合。
最有趣的就是回音谷了。往山谷里大叫一聲,山谷里都充斥著你的回音,十里開外都能聽到。更有趣的是,你叫的聲音越大,回音的頻率就更多。“實在是太奇妙了!”我不禁這樣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2
傳說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個兒子,岜沙人就是第三個兒子的后裔。當年蚩尤被黃帝打敗,率領(lǐng)部落開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長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遷徙的先頭部隊——九黎部落的一支。他們開山劈路、鏖戰(zhàn)熊羆,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時身著自織的無領(lǐng)右開衫銅扣青布衣,直統(tǒng)大筒褲,青布褳,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槍,上山打獵,下河打魚。爬山上樹如履平地,極擅長爬山打獵,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們十分重視自己身體的強壯,狩獵與耕作技術(shù)高超,還特別強調(diào)裝束和身體的標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發(fā)髻,發(fā)髻在岜沙苗語中稱為:“戶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志——剃掉男性頭部四周大部分的頭發(fā),僅留下中部盤發(fā)為鬏髻,并終生保持這種發(fā)式。
據(jù)說,這種裝束是從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所能見到最古老的男性發(fā)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學家尋根來到黔東南,岜沙人還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因為日本的武士裝束和岜沙人的裝束幾乎沒有二樣,所以有人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婦女著裝也極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繡圖案,配以銀項圈、手鐲,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頭上蓄留的發(fā)髻象征著生長在山上的樹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著那美麗的樹皮。岜沙人認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選準的這塊寶地,尤其是這片生于斯、養(yǎng)于斯的森林的蔭庇。于是岜沙人對樹木特別崇拜,把樹木當神祭拜。岜沙人說:“人來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3
百里竹海,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竹文化"兼有,是理想的"桃花園"勝境,兩山夾一槽的獨特地形,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體,融"雄、奇、險、秀、幽、絕"于一域。
百里竹海景觀豐富,有百竹園、觀音洞、天星塘、小峨眉山六大景區(qū)各具特色,景區(qū)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有"天然氧吧"美譽,是理想的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科考圣地。有一級景點9個,二級景點14個,三級景點27個,主要有狐貍嘴、五獅朝圣、恐龍戲珠、二龍搶寶、蝴蝶雙飛等。
百里竹海寺廟眾多,至今尚有多處遺存,有始建于唐朝的觀音廟,有年代不明的"萬人墳",有明月湖、竹豐湖等當代人造景觀。是當年四川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有民主革命時期遺跡,革命先烈李光華、王維舟、曠繼勛、蔡奎等帶領(lǐng)四川工農(nóng)紅軍第一路軍、第三路游擊隊曾在百里竹海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游擊戰(zhàn)斗和地下活動,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竹海吊腳樓是民居的一大特色,保留著閩粵民居的樣式。傳統(tǒng)房屋柱、檁、椽、梁、檐、窗皆用木材,與竹海的木板屋一脈相承。竹海木板屋又濃縮著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的歷史。300多年前,四川年年動亂,因為農(nóng)民戰(zhàn)爭(傳說張獻忠血洗四川)、匪患猖獗、饑餓瘟疫等等,梁山縣(1952年改稱梁平縣)人口銳減到4000人。湖廣移民背井離鄉(xiāng),萬里迢迢來到人煙稀少、野草蔓生的梁山。梁平壩子被先落戶的移民"占領(lǐng)"后,地處縣城西部山區(qū)的竹海接納了后至的"西部開發(fā)"者。陳家院、王家灣、張家院這類地名,就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竹海的竹產(chǎn)品豐富多彩,有竹筍、竹蓀等竹林山珍,有竹席、簍等竹編制品,有農(nóng)家臘肉、鼎罐飯等特色美食。
貴州竹海的導游詞5
相傳,觀音菩薩得道成佛后,準備選一個非常幽靜的青山綠水之地作道場。一天他駕著祥云,從東海上空冉冉而來,當他行到梁平百里槽上空時,遠眺峰巒疊翠,碧波蕩漾,綠涌千山,山上山下竹林如海,輕風吹拂,竹濤滾滾;近觀萬竹翠擁,挺拔參天,是建道場的理想之地。于是觀音菩薩禁不住降下祥云,把莽莽百里竹海作為傳道講經(jīng)的主要場所之一,他雖然定居在南海普陀山,但他常把百里竹海作為傳道講經(jīng)的重要道場。觀音每每來此就要在小峨眉山、竹峰天池、天星堂、觀音洞傳道講經(jīng),布恩解難,久而久之人們就把百里竹海叫作觀音竹海了。
殿宇
彌勒殿
按佛教寺院此殿因殿內(nèi)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的彌勒佛,民間稱他為笑羅漢。彌勒佛現(xiàn)在是菩薩,將在未來成佛,是釋迦牟尼的繼承人,是未來的佛祖。大殿內(nèi)兩側(cè),分塑身材魁梧,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托寶塔。按照中國的習慣,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本命佛殿
本命佛供奉在本命佛殿。據(jù)佛教傳承,每個人從先天一生下來就有位菩薩或佛在守護您,所生之日與有緣之佛結(jié)緣,被稱為"本命佛"!是千年以來人們所供奉的護法善神!
生肖屬相與本命佛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是:屬鼠:千手觀音菩薩;屬牛:虛空屬虎:虛空藏菩薩;屬兔:文殊菩薩;屬龍:普賢菩薩;屬蛇:普賢菩薩;屬馬:大勢至菩薩;屬羊:大日如來;屬猴:大日如來;屬雞:不動尊菩薩;屬狗:阿彌陀佛;屬豬:阿彌陀佛。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4
十丈洞:
十丈洞景區(qū)是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的王牌景區(qū),距赤水城區(qū)39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以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為特色景觀,擁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轉(zhuǎn)石奇觀、香溪湖、百畝茶花、石筍峰、億年靈芝、會水寺摩巖造像、紅軍標語等自然人文景觀。
十丈洞大瀑布堪與黃果樹大瀑布媲美,瀑布高76米,寬80米,比黃果樹瀑布高8米,僅窄1米,是我國最佳瀑布奇觀之一。
四洞溝:
四洞溝景區(qū),位于大同河支流,距市區(qū)15公里,主體景區(qū)以四個梯級瀑布為主;其附近的景點有天生橋、渡仙橋、鄭氏節(jié)孝石牌坊,以及兩岔河秀色風光,華平瀑布群,大水溝瀑布,石鼎山奇石、方碑云海、大同竹溪、千鶴島和千年古鎮(zhèn)大同場等。四洞溝內(nèi)峽谷幽深,滿山滴翠、飛泉成瀑……萬般景色,千古奇觀,百樣風情,濃縮成一幅沒有敗筆的景區(qū)。
神秘古堡丙安:
丙安景區(qū)位于赤水市西南,距城區(qū)24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以丙安古城堡,月臺楠竹林海為主體景觀,兼有瀑布飛泉、丹霞奇峰異石、高峽平湖、歷史文化勝跡、紅軍長征遺址等特色景觀的著名風景名勝區(qū)。
仙景瑤池月亮湖:
月亮湖景區(qū)海拔900多米,距赤水城區(qū)94公里,是以七里壩(月亮湖)、大閃坪、水茶溪三個景點為核心的人工湖泊群景區(qū)。景區(qū)以湖光山色為主體景觀,兼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紅軍長征遺址等自然人文景觀。
山顛澤園九曲湖:
九曲湖距城區(qū)54公里,面積30多平方公里,以九曲湖、蕨基壩、二郎壩、黑串孔等四個大型人工湖泊及配套水利設(shè)施為主體景點,兼有山顛湖泊群、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紅軍長征遺址、古樸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觀。
中國侏羅紀公園:
中國侏羅紀公園距城區(qū)4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羅紀地球史跡自然生態(tài)園林。園內(nèi)開辟了甘溝、大水溝、兩岔河三個景段供游人觀光游覽,面積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羅為主體景觀。
竹海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距城區(qū)40公里,占地面積10666公頃,其中楠竹面積3200公頃,內(nèi)分3個景段,中心景區(qū)為野竹坪觀光休閑區(qū)。這是一處以竹海風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動物和丹霞奇觀綜合購成的秀美景段。
燕子巖森林公園:
燕子巖森林公園距城區(qū)25公里,總面積16萬畝,分別由燕子巖、皇水溝、石閃坪、恒山林海等四大景點構(gòu)成。景區(qū)環(huán)境封閉、森林原始、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地勢險峻,風景旅游資源獨具魅力,氣勢恢宏,集科考、旅游、觀光、休閑于一體。是觀賞自然生態(tài)風光的理想勝地,也是科普考察的重要基地。
丹霞第一園五柱峰:
五柱峰景區(qū)西南距城區(qū)44公里,東南距元厚紅軍渡8公里,正北隔赤水河與九角洞景區(qū)相望,東南西三面與金沙溝桫羅國家級保護區(qū)相連。景區(qū)地處大婁山與北麓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劇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縱橫、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間,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斷巖嶂谷,高度懸殊。出露地層全是侏羅紀、白堊紀河湖相紅色沉積巖。形成無數(shù)奇異的丹霞地貌景觀,是丹霞地貌發(fā)育得最好,出露最齊,特色最典型的景區(qū)之一。
貴州格凸河的導游詞 篇15
織金洞地處烏江源流之一的六沖河南岸,屬于高位旱溶洞。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芽、鐘旗等四十多種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巖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四布,流水、間歇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被譽為“巖溶瑰寶”、“溶洞奇觀”。
織金洞之所以被人們稱為“溶洞之王”在于它在世界溶洞中具有多項世界之最。如整個洞已開發(fā)部分就達35萬平方米;洞內(nèi)堆積物的多品類、高品位為世間少有;洞廳的最高、最寬跨度屬于至極;神奇的銀雨樹,精巧的卷曲石舉世罕見。最大的景物是金塔宮內(nèi)的塔林世界,在1.6萬平方米的洞廳內(nèi),聳立著100多座金塔銀塔,而且隔成11個廳堂。金塔銀塔之間,石筍、石藤、石幔、石幃、鐘旗、石鼓、石柱遍布,與塔群遙相呼應(yīng)。
洞內(nèi)空間開闊,巖質(zhì)復雜擁有40多種巖溶堆積形態(tài),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態(tài)類別,被稱為“巖溶博物館”。洞外還有布依、苗、彝等少數(shù)民族村寨。谷牧的“此景聞?wù)f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游!敝袊骷覅f(xié)會副會長馮牧有詩曰:“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gòu)謩俚噩幊鼐,始信天宮在人間!倍林~被認為是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