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通用12篇)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1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yī)藥等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xiàn)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及雕刻藝術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nèi)!洱堥T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jié)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體。《龍門二十品》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于時間關系,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現(xiàn)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xiàn)在呢,我們已經(jīng)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jīng)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于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里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qū)m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樱虼,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tǒng)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yōu)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jīng)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xù)續(xù)達420xx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guī)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 %,唐代洞窟約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
大家接著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chǎn)。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里,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白云旅游團的導游—張瓏漪,希望大家在我的解說和陪同下,度過開心快樂的一天。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位置。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南部的伊河兩岸,那里有許多洞,洞里的石窟密的一個挨著一個,不留一點空隙。您要是想知道更多,那就跟我來吧!
好了,參觀時間到,請大家跟著我第一個洞—賓陽中洞去看看吧!賓陽中洞里的石窟有大有小。姿態(tài)不一,有的遙望遠方,好像在觀看風景;有的手握兵器,非常兇猛;有的雙手合攏,好像在念經(jīng)。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萬佛洞。萬佛洞像一個凹進去的大圓盤,里面最大的佛像有30米高。它盤坐在一個巨大的荷花上,眼神慈祥,嘴角留露出一絲微笑,好像在守護著洛陽市。
最后,大家跟我來到的是賓陽南洞。賓陽南洞里的佛像非常密,一個挨一個,密的不留一點空隙。這里的石窟上有幾十朵荷花,荷花雕刻的栩栩如聲,像真的一樣,這么多荷花,一多壓這一朵,顯得很擁擠。
好了,我們的旅游到此結(jié)束,在下次的旅游中,再見吧!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4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xiàn)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這里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F(xiàn)“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jù)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xiàn)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tài)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jù)佛經(jīng)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tài),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tài)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fā)現(xiàn)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著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tài)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唔?shù)裼酗w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上П幻绹斯唇Y(jié)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xiàn)分別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yǎng)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tài)圓潤豐滿,姿勢優(yōu)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tài)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jié)構天成、血肉豐美。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y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fā)現(xiàn),這是古代醫(y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nèi)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游結(jié)束了,請大家回去養(yǎng)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云岡石窟一日游.再見!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5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孫,大家就叫我孫導好了。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這座繁華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稱”的洛陽,雖然洛陽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帶大家千里迢迢的來看洛陽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洛陽最有名的一處名勝古跡,大家猜猜是那里,哈哈!這位游客猜對了,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美麗的龍門石窟,下面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
龍門石窟于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它與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面12公里處,那里風景優(yōu)美,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像一座天然大門,簡直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龍門石窟導游詞作文3篇導游。14米呢!最小的卻小得可憐,僅有2厘米長,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到龍門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洞中的佛像個個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tài)圓滿,雖然看著有些可笑,卻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
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游覽完奉先寺,就可以去賓陽洞,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薩面相清瘦,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唔?shù)裼酗w天,挺健飄逸,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很值得一覽。
參觀過了賓陽洞,就去賓陽洞南邊的萬佛洞看看,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態(tài)不一,神態(tài)各異,十分傳神……
哦!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到了,我也不多說了,請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細細游覽吧!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6
大家好,我姓高,你們可以叫我高導游或者小高,很高興今天下午和大家見面,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度過快樂的兩天半,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世界遺產(chǎn)之王,龍門石窟,F(xiàn)階段我來宣布一下要求:1、不能到處扔垃圾,2、路上不要亂跑,3、有危險的地方不能去。
現(xiàn)在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有一個青年每天都在湖邊放羊,而他經(jīng)常聽見從地底傳來“開不開”的聲音,他回家問母親,母親想了一會兒說:“下一次你再聽見這種聲音就說開。”果然,下一次去,青年又聽見了這種聲音,想也沒想就說:“開”。話音剛落,龍門山頓時裂開,水都向東海流去,水流完之后,青年忽然發(fā)現(xiàn)許多地方都有了佛祖的雕像,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現(xiàn)在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真實來歷: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地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jīng)了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邊疆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F(xiàn)存2345個,題記和石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
現(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兩個石窟,一個是建筑時間最長的,一個是最大的,建筑時間最長的賓陽洞,賓陽洞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最大的洞窟是奉先寺,長寬各為30余米。
現(xiàn)在自由活動開始,唉!別急,都有位,記住六點半要回到賓館,再見!噢,先別慌,大家可別忘了,龍門石窟、敦煌石窟、云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在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保護單位,20xx年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旅游區(qū)。祝大家玩的愉快。再見。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7
親愛的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洛陽龍門石窟,我是導游小x。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XX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距市區(qū)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這里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qū)m城城門產(chǎn)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得?ldquo;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jīng)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guī)模開鑿約四百余年,現(xiàn)存窟龕 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shù)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nèi)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cè)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fā)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jié),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tǒng)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fā)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計劃開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XX年開鑿直到520xx年停工,歷時長達20xx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xiàn)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lián)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8
大家好!我叫冰冰,是開心旅游團的一名導游,歡迎大家的到來。大家都知道“洛陽牡丹甲天下”,實際上洛陽還有一處人人都知道,家家都曉得的地方,那就是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就來帶領大家去龍門石窟看一看,但愿我的講解,能讓大家滿意。
游客們,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你們面前的就是龍門石窟了。大家請看:中間的就是主像盧舍,像高17。14米,規(guī)模之大居龍門石窟所有造像之首。
請大家看,右邊那里有5個佛像,左邊也有5個佛像,這些佛像都沒有盧舍高大。大家有誰知道龍門石窟開鑿于哪一年呢?沒人知道呀!呵呵,龍門石窟于魏太和十二年(488)開鑿古陽洞開始的。
大家現(xiàn)在一定想更近距離地欣賞她的雄偉和神奇吧?好,給大家留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兩個小時后在此集合。請大家注意: 不要攀爬佛像! 不要亂扔垃圾! 更不要亂涂亂畫!請大家注意安全!兩個小時后在再見。
……
今天的旅行結(jié)束了,朋友們,再見。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王心怡。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請聽好這次旅游的注意事項:1、為了保持景區(qū)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請不要在景區(qū)內(nèi)亂丟垃圾和隨地吐痰。2、請不要在景區(qū)的墻上、樹上刻字或?qū)懽帧?、請記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帶領下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處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景觀。因為這里環(huán)境清幽、氣候宜人,所以還被列入了洛陽八大景之冠。
下面,就讓我來講一講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漁,過著平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山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后,兩山的崖壁上出現(xiàn)了無數(shù)蜂窩似的窟隆,窟窿內(nèi)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tài)、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聽了龍門石窟的傳說,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游覽一下龍門石窟內(nèi)部的美麗景色。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是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它高、寬各9米多,深近7米。大約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們相信嗎?看!阿彌陀佛正端坐在須彌臺上呢!看起來慈祥極了!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它因為窟頂有一朵大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征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為裝飾,不過,像蓮花洞里這種精美的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一點兒也不多見。
龍門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紹到這里,剩下的需要游客們自己去細細游賞,謝謝大家!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胡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余年,在這里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xiàn),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xiàn)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余座,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著,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為磅礴,藝術最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么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shù)字,天的數(shù)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么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于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tài),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xiàn)實的轉(zhuǎn)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于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范。”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cè)的是二弟子,左為迦葉飽經(jīng)風霜,莊重嚴謹,有為阿難聰敏溫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cè)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yǎng)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nèi)绱藢氋F的珍品,伴隨著光榮和驕傲,將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為之震撼嗎?那么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qū)講解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里集合,由于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游結(jié)束了,請大家回去養(yǎng)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云岡石窟一日游。再見!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11
尊敬的旅客同志們,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旅游。我叫李益暢,是大家這一次的導游員,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不過提醒大家活動時要注意安全呦!
龍門石窟是在唐朝的時候建成的,距今應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但至今仍舊遠近聞名,無人不曉。
來到龍門石窟,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石橋,因為這座石橋有三個橋洞,所以大家都叫這座石橋為三孔橋。站在這座橋上,低頭一看,下面是一條大江,大江波濤洶涌,浪花擊打著海邊的巖石,看著看著,很自然地想起了雄偉壯觀的錢塘江。
進了龍門石窟,向四周一望,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這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接著,我們來到了幾個大佛身旁,越往前越多,我不由發(fā)出了感嘆:這真是名不虛傳的佛像天地。這里的大佛需仰望才能看清,而小佛像只有幾十厘米大小。這些佛像姿態(tài)不一,有的拿著大刀,擺出迎敵的架勢;有的躺著,好似一位生病的將軍;還有的筆直地站著,似乎是守衛(wèi)在祖國邊疆的士兵,正在站崗放哨,決不讓敵人入侵祖國。。。。。。站在這里,抬頭往上一望,你就會看到蔥郁的樹叢,望著那綠綠的顏色,你就會覺得心曠神怡。
隨后,我們來到了白堂門旁,這可是專門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修建的。走吧,我這就帶你們?nèi)ダ锩娲箝_眼界。進了白堂,我們首先來到了一個小溪旁,溪水清澈見底,還有小金魚在這里游來游去,棒吧?這還不算什么。然后我們來到了樂天堂,這里面有白居易的雕像和古代的一些器具,說到這里了,你恐怕要有些疑問,為什么這里叫樂天堂呢?不懂了吧,這是因為白居易字樂天,所以才有了樂天堂之稱。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shù)后花園了,那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還有白居易的詩集。在這花的海洋、詩的世界中走著,時刻可以聞見淡淡清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讓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由于時間關系,這一次的活動就到這里,大家對我有什么意見盡管提出來我會在以后盡量改正。最后,我衷心祝大家吉祥如意、萬事順心,拜拜!
有關河南省龍門石窟的導游詞 篇12
尊敬的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游覽龍門石窟。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著伊水西岸游覽西山。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shù)個小佛像,說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厘米,小的卻只有兩厘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shù)目眾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里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tài)各異?傮w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周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秘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于時間的關系,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jié)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游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