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薤山導(dǎo)游詞(通用5篇)
襄陽薤山導(dǎo)游詞 篇1
女士們、師長教師們:
你們好!接待你們來到避暑旅游勝地——薤山避暑山莊!
避暑旅游勝地——薤山,位于谷城縣西南46公里處,其主峰女兒峰,海拔1099.3米。薤山西臨道教圣地武當(dāng)山,為武當(dāng)山余脈。東接有“小三峽”之稱的南河,河水沿山腳,滔滔東去。
被譽為“中國南避暑山莊”的薤山,林木參天,掩天遮日,常年平均氣溫只有12℃擺布。在清同治年間,外國傳教士在此興建西式別墅50余幢,現(xiàn)今保留無缺的有10余幢。1942年夏日,時任國平易近黨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師長教師曾到薤山避暑,他在《回憶錄》中寫到:“……至薤山腳下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感受清風(fēng)徐來,暑氣全消……山上林蔭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別有一番六合,我這才嘗到所謂避暑的樂趣。”
薤山林木茂密,森林籠蓋率93.3%,1994年被國家林業(yè)部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薤山空氣清爽,天色涼爽,常年平均氣溫只有12℃擺布,夏日的平均氣溫是22℃擺布。歷代文人騷人在這里留下了良多不朽的詩篇,如清代嘉慶年間的詩人安庭松寫過一手詩《薤山疊翠》,詩中唱到:“大薤峰高行影孤,青堆螺鬢接虛無,凌空不許塵凡到,一幅煙嵐畫入圖”,將薤山的秀、麗、奇描寫得盡收眼底。
“薤山疊翠”為華中聞名景不美觀之一。此外,薤山還有“巨細(xì)服裝藤?銚“自然溶洞”、“勾當(dāng)石”、“猴兒洼”等景點。
好了,說著脞顆我們就到了,請巨匠隨我一路到景區(qū)內(nèi)游覽不雅參觀!
襄陽薤山導(dǎo)游詞 篇2
薤山位于谷城縣西南35公里處,因山上盛產(chǎn)薤白而得名,其主峰女兒峰,海撥1099.3米。薤山西臨道教圣地武當(dāng)山,為武當(dāng)山余脈。東接有“小三峽”之稱的南河,河水沿山腳,滾滾東去。被譽為“中國南避暑山莊”,常年平均氣溫只有12℃左右。
在清同治年間,外國傳教士在此興建西式別墅50余幢,現(xiàn)今保存完好的有10余幢。1942年夏季,國民黨代理副總統(tǒng)李宗仁先生曾偕夫人郭德潔、秘書程思遠(yuǎn)、前加拿大外長郎寧到薤山避暑。
薤山不僅風(fēng)光秀麗、氣候宜人,是避暑勝地,而且還有許多獨有的自然奇觀。千年油麻藤橫臥東坡,主藤直徑60厘米,占地1000平方米,堪稱“中華一絕”,并載入《中華植物奇觀》一書。更有被當(dāng)?shù)厝罕姀V為相傳,并確有不少人目擊的“薤山夜明珠”,使薤山增添了幾分神秘,成為薤山一大“自然之謎”。
襄陽薤山導(dǎo)游詞 篇3
薤山是神農(nóng)嘗百草植五谷的地方,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夏季平均氣溫22℃,自古就享有“中國南避暑山莊”之美譽,是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
清末年間,美國、瑞典、意大利、冰島、英國、丹麥、挪威、加拿大等八國傳教士在此修建了“西洋別墅”56棟,前加拿大駐華首席外交官朗寧先生的父親在此建有別墅;大革命時期賀龍曾率紅三軍轉(zhuǎn)戰(zhàn)于此;抗日戰(zhàn)爭時期,前國民政府代總統(tǒng)李宗仁先生出任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駐老河口時,曾攜家眷及秘書程思遠(yuǎn)先生在這里度假避暑。
薤山山峰奇秀,美如匡廬,有景點60余處。自然景觀主要有女兒峰、梳妝臺、明珠石、鴛鴦石、楠竹園、楓香樹等;人文景觀主要有神農(nóng)洞、神農(nóng)故道、神農(nóng)五谷堂、神農(nóng)峽漂流、西洋別墅群、李宗仁別墅、朗寧別墅、紅軍司令部舊址、中共谷城縣委舊址、谷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
1994年薤山被國家林業(yè)部批準(zhǔn)為國家森林公園,20xx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zhǔn)為襄陽市唯一一家省級旅游度假區(qū),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級景區(qū)。
襄陽薤山導(dǎo)游詞 篇4
在古城襄陽,有一條全國最長的仿古街——北街。它全長八百四十多米,南起昭明臺,北至臨漢門,整條街全部都是仿古建筑,富有濃郁的明、清時代的特點。
從襄城十字街出發(fā),穿過鼓樓文化廣場,迎面而來的是一座高大端莊、古樸肅穆的建筑——昭明臺。昭明臺是為了紀(jì)念南北朝時代昭明太子在此讀書而修建的。昭明臺是一個巨大的城樓型建筑,占地面積大約半個足球場那么大。它的底座是由成千上萬塊青磚筑成的,底座占全部體積的三分之二;底座以上還建有兩層飛檐閣樓,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昭明臺高約四十米。
近看昭明臺,它的門巨大無比,門釘數(shù)不勝數(shù),全部都是金黃色的;獅子嘴里咬著門環(huán),威猛極了。昭明臺的氣勢,威振四方,像一位大將軍,守護著北街的入口。繞過昭明臺,就來到了北街入口處。向前方看去,一條不太寬敞的步行街向遠(yuǎn)方延伸。兩旁的路燈是仿古代皇宮里的宮燈,地面是青條石鋪成的,讓我似乎行走在遙遠(yuǎn)的古代。路的兩旁是一些仿古房屋,都是只有兩三層樓高,青色的墻、灰色的瓦、紅色的木窗、木門,在別處都十分罕見。
有些商戶利用這些仿古房屋,經(jīng)營著抬花轎、古裝攝影等仿古行業(yè),展現(xiàn)出古代風(fēng)情。由于風(fēng)格獨特,生意很好,游人、顧客絡(luò)繹不絕、往來問價。路中央,每隔二十米左右就有一座仿古花壇。它全是用木頭圍成的,里面種滿了花草,可漂亮了。腳下的路面,兩旁的路燈,周圍的建筑,仿古的經(jīng)營,美麗的花壇,都仿佛讓我穿越時空,回到了從前。
繼續(xù)往前走,穿過一座石牌坊,就看見了一條龍纏在一根石柱上。龍全身金黃,張牙舞爪,像在守護著旁邊的無字碑。無字碑被放在一座凉亭里。這座凉亭有八個翅角,五根柱子,也是仿古建筑,里面有石桌、石凳,供游人歇腳。穿過第二座石牌坊,這里行人少了許多,不見了前半程的喧囂,憑添了十分的幽靜。
不遠(yuǎn)處,佇立著北街的終點——臨漢門。臨漢門也叫小北門,是襄陽古城墻的大門,兩旁的城墻延伸到很遠(yuǎn)的地方,像一段長城。臨漢門的造型有點兒像昭明臺。它不算很高,大概只有十五米那么高。它的門同昭明臺一樣,也有無數(shù)個巨大的門釘,門非常厚,大約厚二十厘米,真不愧是打仗時的要塞!臨漢門外,寬廣的漢江像一條碧綠的綢帶,靜靜飄向遠(yuǎn)方。
北街到處有濃韻的古香,說也說不完,希望你有機會去細(xì)細(xì)游覽。
襄陽薤山導(dǎo)游詞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承恩寺位于襄樊市50公里的谷成縣茨河鎮(zhèn)五朵山之陰。是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鄂西北比較有名的佛教寺院。這里峰巒環(huán)拱,聚氣藏風(fēng),水源通貫,森林茂盛且無污染,是當(dāng)今不可多得的名勝之地。
該寺始建于隋,初名寶巖禪寺,元末毀于火,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0xx年)重修,明正統(tǒng)八年(公元1443年)處鼎盛時期,清代多次維修,F(xiàn)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等殿宇75間。寺中有神奇的泉水、珍貴的文物、獨特的風(fēng)光,周圍有“獅峰煙云”、“龍池丹桂”、“牛池夜月”、“玉帶神像”、“鐘樓萬銅”、“襄王玉碣”、“長橋鎖風(fēng)”、“金山鶴舞”8大景點,無不令人驚嘆。寺旁有一個水池,名叫臥牛池。相傳與隋煬帝的女兒有關(guān),此地也可供游人觀賞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