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湖南福壽山的導游詞(精選3篇)
關于湖南福壽山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岳陽市位于湖南東北部,素稱“湘北門戶”。地處北緯28°25′33〃-29°51′00〃,東經112°18′31〃-114°09′06〃之間。東鄰 江西省銅鼓、修水縣和湖北省通城縣;南抵湖南省瀏陽市、長沙市、望城縣;西接湖南省沅江縣、南縣、安鄉(xiāng)縣;北界湖北省赤壁、洪湖、監(jiān)利、石首縣(市)。市 東西橫跨177.84公里,南北縱長157.87公里。 土地總面積15087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7.05%。城市規(guī)劃區(qū)面積84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建成區(qū)面積78平方公里。
岳陽古稱巴陵,又名岳州,公元前520xx年建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岳陽位于北緯29.22,東經113.06,東倚幕阜山,西臨洞庭湖,北接萬里長江,南連湘、資、沅、澧四水,區(qū)位優(yōu)越,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岳陽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降雨量1302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岳陽礦產資源豐富,礦藏礦點200多處,其中釩礦蓄量居亞洲之冠。
岳陽現轄汨羅市、臨湘市2個縣級市,岳陽縣、華容縣、平江縣、湘陰縣4個縣,岳陽樓區(qū)、云溪區(qū)、君山區(qū)3個區(qū),設有岳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城陵磯臨港產業(yè)新區(qū)、南湖風景區(qū)和屈原管理區(qū),總面積15019平方公里,總人口548.34萬。改革開放以來,岳陽先后被國家批準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岳陽是文化厚重的現代旅游城市。岳陽為江南最早的古城之一,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著稱于世。境內有岳陽樓、君山島、屈子祠、張谷英古建筑群等風景名勝193處,有平江起義舊址、任弼時紀念館等革命文物紀念地22處。岳陽樓新景區(qū)于20xx年5月建成對外開放,新增了古城門、古城墻、五朝樓觀、汴河街等33個景區(qū),盡顯古城風貌、襯托樓湖風光、再現巴陵勝狀。屈原投江殉國的汨羅江被譽為“藍墨水的上游”,是龍舟文化的發(fā)源地。以愛情文化為主題的君山島名揚中外,被譽為“東方伊甸園”。張谷英村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平民意識、建筑藝術、審美情趣于一體,堪稱“天下第一村”。岳陽還被評為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華詩詞之市、中國魅力城市。正在大力實施“熱游岳陽”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樓、島、湖”為特色的湘楚文化游、生態(tài)觀光游、民俗風情游、休閑渡假游、溫泉康體游、名人故里游、神秘探險游、宗教朝圣游8條黃金旅游線路。
【礦產資源】岳陽市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藏、礦點近200處,其種類可劃分為四類:一是金屬礦產,有黃金、鉛、釩、鐵、錳、銅、鎢、錫、銻等。二是非金屬礦產,有白云石、螢石、鉀長石、重晶石、耐火粘土、高嶺土、石英、白云母、磷、草炭、大理石、石膏、花崗巖、石灰石、煙煤等。三是稀有及輕稀土金屬礦產,有鈮、鉭、鈹、鋰、銣、銫、獨居石等。四是地下礦泉水與熱水,境內礦泉水達到飲料標準的有近30處;達到命名標準的近10處,其中溫泉命名的有2處,分布地點在岳陽、汨羅、華容、平江等地。
【水資源】
岳陽市水系發(fā)達,河湖密布,雨量充沛,過境水量大,水資源豐富。(1)地表水: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1373毫米,年徑流總量95.21億立方米。(2)過境水:長江干流、洞庭湖水系過境水量以城陵磯下游的螺山為控制點,多年平均過境水量6370.29億立方米,其中洞庭湖占47%。過境水量為本境水量的70倍,人均約14.7萬立方米。(3)地下水:俗稱“陰河”。據勘測,地下補給水量年平均為20.05億立方米,為地表水資源數量的21%。全市多年平均徑流量加地下水年平均水量,水資源年平均儲量為115.27億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及山丘崗地的溪谷河畔。
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洞庭湖天然水質良好,雖然有工業(yè)“三廢”、礦山開采、農藥排放等污染,由于稀釋力較強,其污染程度比入湖之前的湘、資、沅、澧四水有所減輕。長江岳陽河段,由于污染源多,排放量大,經多次檢驗,江水屬輕污染水體。汨羅江水質基本良好,上游屬于國家二級水質標準,中、下游屬于三級水質標準。新墻河由于桃林鉛鋅礦常年沖洗礦渣,水體的含鋅量為0.02毫克/升。華容河、臨湘長安河等,亦為工業(yè)污染較嚴重的河流,水呈綠色或黑色,有待整治。內湖的溝渠港漢、水庫、塘壩,大部分水質良好,但有一部分因為污染源多,而其自凈能力又差,其水質比外湖、外河還要嚴重。
根據河流落差及多年平均流量,全市多年平均理論水能蘊藏量為41.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fā)利用的年均水能資源為14.24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34.2%,現已開發(fā)5.72萬千瓦。
【土地資源】
據20世紀80年代農業(yè)區(qū)劃測算,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是,耕地552.19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4.64%,其中水田391.72萬畝,旱地160.47萬畝;林地846.25萬畝,占37.77%;園地51.16萬畝,占2.28%;草地21.37萬畝,占0.95%;水面380.47萬畝,占16.98%;其他用地389.42萬畝,占17.38%。
土壤境內共有8個土類、21個亞類、76個土屬、222個土種、400多個變種。(1)水稻土:面積387.31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25.20%。含有豐富的氮元素和較多的鉀元素,適宜于水稻生產;以濱湖平原和汨羅江、新墻河流域最為集中。(2)菜園土:耕層疏松,通透性好,有機質多,集中分布于城鎮(zhèn)郊區(qū),面積1.02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0.07%。(3)潮土面積159.75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0.39%,分布在東洞庭湖、長江、汨羅江、新墻河沿岸等地。潮土土層深厚、地下水埋藏淺,質地適中,養(yǎng)分比較豐富,適宜于棉花、甘蔗、蠶桑生長。(4)紫色土:面積為106.10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6.90%,分布于丘崗地帶,以市境東部長平盆地及新墻河流域面積最大。(5)紅壤:面積801.32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52.13%,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丘崗地區(qū)。以中部丘陵地帶與洞庭湖環(huán)湖崗地及汨羅江中下游階地最為集中。適宜茶葉、油茶、油桐、苧麻、桃李等經濟作物生長。(6)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共計81.53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5.31%,均分布于東部山區(qū)。山地黃壤一般分布于海拔500~800米地段,黃棕壤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地段,草甸土只有500畝,位于幕阜山一峰尖,山地黃壤、黃棕壤均呈酸性,養(yǎng)分含量豐富,自然植被較好。
關于湖南福壽山的導游詞 篇2
朋友們,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生態(tài)旅游的一些知識。
關于“生態(tài)”這個詞,還是1896年美國博物學家厄恩斯特.?藸杽(chuàng)造的。意思是指植物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托馬斯說:“生態(tài)學”一詞,這是一個有關家的深奧而神秘的概念。整個地球都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家園。這就是“生態(tài)的家園”。
關于當今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我想向大家講幾個數據,相信會引起各位的注意:世界雨林正以每年1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由于森林遭到嚴重破壞,今天地球上2100多萬公頃農田已被荒漠化;土壤每年消失量高達200億噸;每天超過70個生物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預計未來20xx年內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生物物種有被滅絕的危險。
回歸大自然,到大森林里去,享受大自然的森林生態(tài)旅游已成為當今人們休閑的新時尚。
根據世界保護聯盟生態(tài)旅游專家定義,“生態(tài)旅游”是一種以自然環(huán)境為資源基礎的旅游活動;是具有強烈環(huán)境意識的一種旅游開發(fā)方式。而生態(tài)旅游的主要載體就是保護完好的大森林。今天,大家將要去的地方叫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那里是中國長江南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森林。
八大公山距桑植縣城85公里,海拔自346米至20xx米,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qū)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1982年確立為全省首批23處自然保護區(qū)之一;1986年經國務院確定為中國第一批20個國家保護區(qū)之一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1993年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1998年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00個重要生態(tài)區(qū)之一。就是憑這些“身價”和“頭銜”,可想而知八大公山在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領域的地位,是多少顯赫和重要了。
(芭茅溪)從這里往右去保護區(qū),往左去芭茅溪。芭茅溪因盛產芭茅而得名,又因賀龍等十三條好漢當年在這里刀劈鹽局而聞名。那是農歷臘月二十八,青年賀龍響應蔡鍔護國討袁的號召,與12位窮苦兄弟首先拿搜刮民脂民膏的芭茅溪鹽局開刀,一舉端掉鹽局后,回洪家關豎起了起義大旗。因為賀龍使用的武器是兩把菜刀,從此“兩把菜刀鬧革命”成了賀龍元帥早期革命的代名詞。而“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出處就在芭茅溪,從這里往左走2公里就是劈鹽局舊址,F在我們前行的方向是: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所在地天平山。
(植物資源)保護區(qū)擁有目前亞熱帶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面積最大的原生性常綠闊葉林。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珍稀、孑遺植物種類豐富,類型多樣,有植物216科,2876種,包括51種瀕臨滅絕的植物種及其特有種,以珙桐組成的單優(yōu)群落式混交林極具研究價值。有單科種6個,單種或少種屬60余個,湖南新分布種80余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7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珙桐、光葉珙桐、水杉、南方紅豆杉、白豆杉、銀杏巴山香榧樹、釧萼木等9種;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連香樹、水青樹、鵝掌楸、杜仲等19種。你們看:這就是紅榧樹,這是檫樹,這是滇楸。這三種樹都是千年不朽的稀有樹種,古時候屬“貢木”,專供朝廷使用,民間誰濫砍伐就要殺頭的。明代正德年間,永順土司、茅岡土司、桑植土司等向皇宮進貢的“大木”中,除了大楠木,還有紅榧、檫樹、滇楸,彭氏土司、覃氏土司、向氏土司因為獻貢木有功,被朝廷升官、賜爵。民諺稱:千梓百樟萬年杉,抵不上紅榧一枝椏。長沙馬王堆、沅陵古墓均為紅榧、檫樹等奇木。你們看:這是水青岡,冠幅渾圓,枝密如網,每年春夏之交,各色花朵一齊開放,一棵樹儼然一座“空中花園”;這是香果樹,木質芬香,作碗柜盛食物,夏天放數日 食物不餿;你們看這棵水青岡上長的是什么文字?蝌蚪文?象形文字?還是難以破譯的天書?應該稱得上是個謎吧?
(樹群降雨之謎)八大公山的謎多著吶!有“物種基因庫”之稱的保護區(qū)內,胸徑50公分、樹齡820xx年以上的古樹就有40多萬株,堪稱中華之最。這里是 湖南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降雨量十分豐富,一天之內,一時晴一時雨,小氣候特征十分顯著。當然到了干旱季節(jié),也有十天半月沒下雨的情形。這里,有的樹種群落就自行降雨。有游客途徑一片林子時,樹葉子吧吧掉雨下來,把衣衫都淋濕了。而林子上空陽光普照,萬里無云?茖W的解釋是:干旱季節(jié),樹冠以下與空中溫差大,上熱下涼,當地面蒸汽上升時,一旦遇上小范圍的抬風,即漩渦風,把小蒸汽集中到一處,就會出現這種樹群下雨現象。
(珙桐王)這一帶叫珙桐灣,珙桐分布面積4.5公頃,眼前這株冠名“珙桐王”的古樹,已有1220xx年以上的歷史,其樹體高達28.5米,胸徑1.2米,冠幅18米,系“世界之最”。珙桐灣因大面積分布經第四紀冰川運動而幸存下來的珙桐而享譽遐邇,它不僅是重要的珍稀物種基地,而且生態(tài)環(huán)境開展生態(tài)觀光旅游。五月花開時節(jié),其花如展翅欲飛的白鴿,使人想起和平,歡樂,爛漫的春天,以及如鴿哨搖亮晴空一般的動人的歌唱....這種珙桐樹在全世界早已絕跡,為什么它偏偏就能在這里幸存下來,這不也是個奇跡,是個謎嗎?
(動物資源)由于這里地形復雜,氣候濕潤,植被覆蓋好,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條件十分優(yōu)越。保護區(qū)內已查證的脊椎動物有146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15目28科86種。如金錢豹、云豹、獼猴、毛冠鹿、蘇門羚、小鹿、白冠長尾雉、大鯢、紅腹角雉等。1991年聯合國野生動物基金會專家從糞便、足跡上判斷,認定保護區(qū)山中有華南虎。該區(qū)昆蟲資源也很豐富,現已采集到昆蟲22目、77科、4175種,其中發(fā)現新種34個。這里的黑熊數在20xx只以上,據稱是國內數量最多的群落。
別看黑熊模樣笨笨的,卻是爬樹能手,到了秋天,一次一次爬到樹上往下摔,當地人叫“黑熊扳膘”,當身上的膘肥摔得不疼了,就說明有足夠的體力準備越冬了。黑熊嘴饞,喜歡偷吃蜂蜜,任蜂子怎么刺也不在乎。一回,山腳芭茅溪一村民對準一只正在偷吃蜂蜜的黑熊扳動槍機,卻沒打中。吃了一驚的黑熊箭一般竄過來,抓住那人啪啪就是兩記耳光,然后氣呼呼往地上一摔,那人就不曉得陰陽了。黑熊往那人的身子嗅來嗅去,見毫無動靜,猜是死了,才恨恨地離去。走了沒幾步,又折身回來,提防他是裝死。嗅了一陣見還是沒有動靜,又順手將他往懸崖外一丟,才邁著方步離去。也是那人命不該絕,懸崖上一叢灌木將他掛住了。等他痛醒過來,大呼救命,寨里人聽到了,才用繩索把他拉了上去。治好傷后,身上留下了多處疤痕。不過,諸位請放心,黑熊一般不會主動向人進攻,在森林里即使碰上一群黑熊,只要人不犯它,它就不會犯人的。
(神狗之謎)保護區(qū)內有一種叫作神狗的動物,大小模樣跟狗差不多,善于組織集團性進攻,其襲擊的主要目標是野豬野牛。常常先將被攻擊對象的眼珠拔出,從肛門里掏出腸子來,再將其置于死地。一村民一回發(fā)現對面坡上樹葉子在翻動,扛起獵槍跑去一看,一群神狗正在圍攻一條野牛,剛剛將野牛的兩只眼球拔出。村民將神狗轟走后,用手指扣住野牛的鼻子,一直將暴怒中疼痛難當的野牛牽回家,才用斧頭打死。事情怪就怪在神狗們甚都不怕,卻從不傷人,而且連山里人喂養(yǎng)的家畜家禽也不傷害,于是山里人充滿感情地把它們喚作神狗。只是神狗為什么不傷人畜,謎底到現在還沒能解開。
(了望塔)這里的海拔是1600多米。了望塔的木材全部都是梓木。木塔是供森林防火人員監(jiān)視了望用的。我們視野所及的林海,只占整個保護區(qū)的十五分之一。三大林區(qū)由西向東100公里長,40公里寬,越往深處走,越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始森林,云霧散開,林濤澎湃,站在這里,你才會真正感受以林海這個詞的遼闊和壯美!
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具有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減少污染、美化環(huán)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森林又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資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如溫室效應、空氣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資源短缺、自然災害加劇、物種減少等,無不與森林的減少密切相關。
今天,我們站在這高高的了望塔上,一睹壯麗無比的原始森林的風采,那么,我們該如何思考我們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生存危機呢?
(天池之謎)整個八大公山保護區(qū),有九口天池,大的如屋,小的如床,不定期地有魚兒隨泉水噴出。更奇的是藏在原始次生林深處的幾口天池,輕易不肯示人。一回,山那邊湖北鶴峰一村民在密林中突然發(fā)現一口天池,且發(fā)現無數魚兒隨池水噴涌出來。急忙留下一路記號,回到村里召集人馬,準備好石灰、魚具,興沖沖重返密林?墒,任你找去找來,留下的記號不見了,以后再去尋那天池,卻再也尋不著了。你們聽了,也許會覺得好玄。依我說,人類對自然的掠奪本來已非常過分了,好不容易剩下亞熱帶地區(qū)這么最大的一塊原始次生林幸免于難,真還希望多一些玄玄的東西,擋住那些貪婪的目光。朋友們說呢?
(長壽之謎)正因為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氣候好,所以長壽的人特別多。據有人粗略統(tǒng)計,百歲以上的老人有十余個,八、九十歲的老人有一大批。四門巖林區(qū)的陳同,百歲那年換了口新牙。去世時111歲,去世前每餐能喝四兩高度包谷燒,能吃七兩肥肉。湖北鶴峰一退休教師叫李遠林,常年在保護區(qū)內養(yǎng)蜂。幾年前,其母患病住進縣醫(yī)院,因治療無效,醫(yī)生囑他接回家去,做好料理后事的準備。李遠林試著把年逾八旬的老母親接上天平山,結果病一天好了,如今咬得動包谷籽、嚼得動鍋巴。李遠林把功勞歸結于他的蜂蜜,說這里的野生花粉質量要高出神農架幾倍,老母親常年服用,益壽延年?挨著管理處的小莊坪,現有23戶123人,自1967年搬來山上居住至今,30年間,除了淹死的,摔死的,沒有一例是病死的?梢娺@里是貨真價實的長壽之鄉(xiāng)!
居住在八大公山的人為什么能長壽?科學發(fā)現覆蓋率在50%以上的森林,負氧離子高于一般地方的4倍以上,而負氧離子能調節(jié)人體血清素的濃度,改善神經功能,提高免疫力,治療各種疾病。特別是森林中的各種樹木和花草,能分泌出一種芳香的氣態(tài)物質,這類物質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被人吸入后,對怡神、健身、消炎、利尿、加速呼吸等大有益處。因而,科學把大森林稱作使人延年益壽的“特種醫(yī)生”。那么,八大公山就是一座天然養(yǎng)生療養(yǎng)院了。
朋友們,八大公山綿延八百里,浩瀚博大,神秘莫測,就好比一部大書,我們還只翻開一二頁,歡迎諸位今后多來這里作“長壽之旅”!歡迎大家下次再來這里尋找和破譯大自然的種種密碼!
關于湖南福壽山的導游詞 篇3
老龍譚不僅以湍瑞清澈之態(tài),百泉匯流之勢而聞名,也以其雄險的風韻,美妙神奇的傳說著稱于世。相傳這里正是魏征夢斬涇河老龍的地方,現在潭內紅色的石頭,相傳是龍王的血。老龍?zhí)斗瀛h(huán)水抱,山勢峽窄,峭壁嶙峋,崖勢曲斜而陡峭。水波洶涌,潭水翻滾在深邃莫測的石槽里,水浪激石騰飛,風吼雷鳴。老龍?zhí)吨車荷酵黄,峰巒疊嶂,懸崖松茂,流水清清。這里的三眼古潭似塊塊寶鏡,映照天光。石潭兩側危石峭壁,龍門瀑布飄然垂掛。每逢春夏季節(jié),波光暗綠,水激流滾,林海深處,水霧彌漫,飛瀑直瀉。峽中石峰林立,鐘靈毓秀,清洌的涇河水,經潭而出,似銀龍騰舞。近看狂濤巨瀾騰天,銀花四濺;遠望飛泉擊石,浪卷竹簾。
老龍?zhí)队深^潭、二潭、三潭、四潭組成。頭潭在一片叢林石峽之中,四五個小潭相銜而下,流水從最后一個小潭沖出,形成兩條瀑布,噴珠濺玉,蔚為壯觀。二龍?zhí)队蓛蓚葫蘆形潭組成,前潭的水從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給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龍下巴”,這里已筑起大壩,“高峽出平湖”變成了一座碧綠的水庫;四潭是老龍?zhí)兜拈T戶。
老龍?zhí)端酌?quot;涇河腦",位于涇源縣城南20公里處,從地質結構上說,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谷。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寧夏、甘肅、陜西,奔流千里,惠及兩岸人民。
關于故事的原地,全國上下有過不少的爭論。有的認為《柳毅傳》的原創(chuàng)地-唐代長安牘,即今天的西安市牘,應是最佳原地;有的認為因《柳毅傳》文中有“隴西李朝威”之語,所以,甘肅隴西也應算是原地之一;有的認為《柳毅傳》說的是柳毅在涇河遇落難龍女而傳書洞庭,“傳書”的始發(fā)地是陜西省涇陽縣涇干鎮(zhèn)花池渡村,“傳書”的目的地是岳陽市洞庭君山,兩地都應算作原地;有的認為“傳書”的原地應首選江蘇省吳縣東山,等等。其中尤以寧夏固原的爭議頻頻。坐落在六盤山下的固原市涇源縣是涇河的發(fā)源地,涇水源頭有個老龍?zhí),老龍(zhí)兑蛱拼?ldquo;魏徵夢斬涇河龍君”而得名,傳說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那里。在老龍?zhí)兜南泯埡优嫌幸惶帾毿阃α⒌拇渚G色的山峰,傳說是柳毅傳書中龍女的縮影。相傳龍女讓柳毅捎書后,便化作一個秀峰立于河邊,牧放的羊群變做了遍地的石頭。
老龍?zhí)读鞒龅臎芩宄翰晃郏l(fā)出了“涇渭分明”這樣膾炙人口的成語。乾隆皇帝對此非常感興趣,并派平涼知府胡紀謨親往涇水源頭考察,并撰寫成《涇水真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