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熱門旅游導游詞(通用3篇)
山東熱門旅游導游詞 篇1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發(fā)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國都輝煌,先后存在過廣縣城、廣固城、南陽城、東陽城、東關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20xx年11月18日,青州被國務院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青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資源積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根據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東夷文化”的發(fā)源地。境內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有270多處。大禹治水劃九州,青州為九州之一。被公認為科學價值很高的我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記載的古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諸州中就有青州,稱青州“東北據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并注釋說:“蓋因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秴问洗呵铩贩Q青州為“東方之州”。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青州迭為名城重鎮(zhèn),在全國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山東境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漢元封五年,設青州刺史部,是全國13刺史部之一,治所廣縣城(今城西1華里處),轄5郡4國100多縣。魏晉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轄9郡47縣,期間公元399年-420xx年作為南燕國國都,慕容德成為山東境內的唯一一個皇帝。隋置青州總管府,轄4郡36縣。唐仍先后置青州總管府、都督府,轄8州49縣,中唐及五代設平盧淄青節(jié)鎮(zhèn),轄15州。北宋初設京東路,轄26府、州、軍、89縣,熙寧七年設京東東路,轄1府7州36縣。金設山東東路,轄2府11州53縣83鎮(zhèn)。元初設益都行省,后設山東東西道宣慰司,轄3路12州44縣。明初設山東行中書省,轄6府15州89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歷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隨著歷史的變革不斷變遷,漢設廣縣城,現瀑水澗以西。公元320xx年(晉永嘉五年)建廣固城,經六次大攻堅戰(zhàn),至420xx年夷為平地。東晉滅南燕后,另筑東陽城(西至現海軍402醫(yī)院,南至南陽河,東至城關醫(yī)院,北至堯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陽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規(guī)模比濟南高3尺長1里。 [3]
青州地處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優(yōu)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負海之饒”,東扼半島,南控沂蒙,北望渤海,為歷代軍事重鎮(zhèn)。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員兼顧軍事,唐五代時期青州是平盧節(jié)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設鎮(zhèn)海軍,北宋在此設京東東路安撫使,金代設山東東西路統(tǒng)軍使,元設益都帥府、元帥府,明設山東都衛(wèi)、都指揮使司,清設山東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駐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華東局駐青州。由于青州具有顯要的地位,歷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較多。漢代封召歐為廣侯傳五世,封劉便為廣侯傳三世,元封邁努為忠靖王、益王,明封齊王、漢王、衡王。 [3]
青州因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為齊魯境內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漢地最早的地區(qū)之一。這里擁有凈土宗、禪宗、密宗等多種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跡。尤其是許多佛教遺存的發(fā)現和修復,以及大量佛學研究論文和專著的相繼問世,為青州的佛教文化營構了較高層面的內涵。
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圍約計1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東陽城的北關古街區(qū)、宋城;古南陽城區(qū)域內的南陽河觀光帶、偶園歷史文化街區(qū)、南門街區(qū)以及東關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區(qū)。
山東熱門旅游導游詞 篇2
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巡訪仙尋藥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是中國東方神話的源頭,“人間仙境”的美譽也由此得來。
整個景區(qū)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玉佛寺、十一面觀音閣、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亭臺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園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蕩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畫卷。其中重108噸的世界第一大整玉臥佛、重72噸的整玉立觀音、重260噸的十一面觀音為景區(qū)鎮(zhèn)園之寶,堪稱稀世珍品。珍寶館內珍藏有大量國家級藝術品,數量多、品位高,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和觀賞價值。整個景區(qū)規(guī)模宏大、內涵豐富、藝術精湛、巧奪天工,
令游覽者嘆為觀止,流連忘返。三仙山風景區(qū)是繼圓明園、頤和園之后中國古典園林的又一個典范,被譽為“神話仙境,蓬萊再現”。
山東熱門旅游導游詞 篇3
游客朋友們:
我首先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們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吉蘭泰鹽池工業(yè)旅游區(qū)。鹽池以盛產優(yōu)質“吉鹽”而聞名全國。吉蘭泰鹽池位于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zhèn)境內,北距巴彥浩特鎮(zhèn)125公里!凹m泰”系蒙古語,意為六十。鹽池呈橢圓形,像一面明鏡鑲嵌于烏蘭布和沙漠邊緣,總面積120平方公里,鹽層覆蓋面積60平方公里;鹽層平均厚度3.5米,總儲鹽量近1.2億噸。吉蘭泰鹽池屬現代鹽湖,湖中鹵水還在生鹽,鹽層下部為芒硝層,再往下是石膏層,整個礦體是一透鏡體,中間厚,由中間向四周逐漸變薄。
湖鹽礦層從上往下分為鹵蓋、湖鹽層、含石膏湖鹽層、石膏質湖鹽層等4層。吉蘭泰鹽池最早開采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吉蘭泰鹽化集團是內蒙古大型企業(yè)集團,現有成員企業(yè)15家、員工5000多人,企業(yè)總資產近20億元,年創(chuàng)利稅1.5億元以上,屬國家大型一檔企業(yè)和全國520家、內蒙古20家重點企業(yè),也是我國鹽湖機械化程度最高、生產能力最大的企業(yè)。
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機械化鹽生產基地,是開展科普旅游、工業(yè)旅游及鹽浴和理療的理想場地。朋友們,吉蘭泰鹽池到了,我的“鹽池簡介”到此結束。請大家邊游覽邊傾聽該企業(yè)講解員的精彩講述,她講得比我說得更生動、更準確、更詳盡。如我說的與她講的有出入,請大家以她講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