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通用19篇)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
尊敬的各位旅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威海!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華夏城項目占地16.28平方公里,規(guī)劃有東方文化區(qū)、服務中心區(qū)、黃金小鎮(zhèn)、養(yǎng)生區(qū)、世外桃源、紅色圣地、健康運動區(qū)、冒險山、VIP區(qū)、民俗風情區(qū)等功能區(qū),建成后將成為集旅游、休閑、商貿(mào)、居住、教育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旅游新城。國家AAAA級景區(qū)——華夏城旅游風景區(qū),是“華夏城”項目的中心區(qū)域。東臨大海,西枕龍山,是一處古典與現(xiàn)代結合、自然與科技融為一體的新型生態(tài)旅游度假圣地。
華夏第一牌樓選用仿明清牌樓古建筑形式,屬五間六柱式牌樓,整個牌樓南北跨度86米,高21米,氣勢恢宏。牌樓遠觀巍峨高聳,氣勢雄渾;近賞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共題有三幅對聯(lián),依次是:華夏五千年自強不息,神州九萬里厚德載物。龍騰鳳舞馳宇宙,地靈人杰著春秋。太平饗錦繡,盛世競風流。夏園巧妙吸收了南北古建筑的精華,蘊含濃郁的東方古典建筑美,與現(xiàn)代時尚的設計元素相融合。整個夏園分為兩部分:水上景觀與膠東民俗文化展區(qū)。
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館,是在礦坑里打造的長172米、寬93米的地下工程,礦坑上面覆土綠化,礦坑下面游客參觀,被山東省減災委員會命名為山東省防災減災教育基地,也是國家人民防空教育基地。設有自然災害體驗區(qū),國際防空知識區(qū),中國防空史區(qū),城市防空以及核、生化防護知識、4D電影院等多個區(qū)域,展覽采用了圖片、燈箱、場景、雕塑、模型、實物、油畫、電視等多種形式,借助聲、光、電等現(xiàn)代表現(xiàn)手段,富有趣味性和參與性。
禹王宮建筑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旨在展示華夏文明始祖堯舜禹時期的歷史文化。整個禹王宮坐北向南,有山門、禹王殿、老子殿、夫子殿、廂房等建筑。禹王宮集華夏古建筑之精華,其山門、殿房均為重檐歇山式頂,檐下飾如意斗拱,設計精巧,結構嚴謹,氣勢恢宏!叭嬗^音”水中顯圣的大型動態(tài)景觀,顯圣的三面觀音,由如意觀音、持蓮觀音、楊柳枝觀音合為一體,觀音建設耗資巨大,歷時三年,由純銅精心鑄造而成,觀音大士吉祥人間,慈悲天下。
謝謝大家!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2
尊敬的各位旅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威海!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定遠”艦景區(qū),位于山東省風光旖旎的海濱城市威海市的城區(qū)繁華地帶,主體景觀為按原貌復制再現(xiàn)的清末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歷史上的“定遠”艦,是19世紀工業(yè)文明的產(chǎn)物,因為武備強大、防護完善,見證象征了中國海洋上一段輝煌的.往事。這艘軍艦又因濃濃的甲午風云,和在甲午海戰(zhàn)中的不屈表現(xiàn),贏得了“永不沉沒的‘定遠’”之稱,成為國人心目中的一座海上圖騰。
清光緒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李鳳苞向德國坦特伯雷度的伏爾鏗造船廠訂造,該級艦設計時集中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鐵甲艦,為“遍地球_等之鐵甲艦”,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為二艦命名,“定”、“鎮(zhèn)”二艦和濟遠艦為同批建造,本應于1884交付中國,但當時正值中法開戰(zhàn),德國遂以此為理由拒絕交艦,直到1885年中法議和后方將交付中國,于1885年10月底抵達天津大沽口交付中國,其中“定遠”艦成為北洋水師旗艦。
“1894年,定遠號作為北洋艦隊旗艦,帶領十多艘戰(zhàn)艦參加9月17日與日本聯(lián)合艦隊在黃海上的遭遇決戰(zhàn)。當日下午12時50分,由定遠先向日艦開炮。不幸地,在戰(zhàn)事開始時定遠的一次主炮齊發(fā)中,其艦橋突然斷裂,丁汝昌身負重傷,旗艦亦不能掛旗指揮各艦。而鎮(zhèn)遠的管帶為林泰曾。戰(zhàn)事一直由中午持續(xù)至下午5時,期間定遠、鎮(zhèn)遠一直堅持作戰(zhàn),是戰(zhàn)斗的主力;曾以主炮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使其彈庫起火退出戰(zhàn)斗。
不過由于定遠及鎮(zhèn)遠二艦火炮射速太低(原本用作更換主炮的經(jīng)費被皇室轉作修建頤和園等其它用途),彈亦不足;在下午戰(zhàn)事完結時,鎮(zhèn)遠主炮炮彈只馀25發(fā),副炮更全部打完,在戰(zhàn)事中未有發(fā)揮更大的威力。而黃海戰(zhàn)役亦以北洋水師損失五艘戰(zhàn)艦、日方五艦重創(chuàng)而結束。
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接收鎮(zhèn)遠為戰(zhàn)利品,于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衛(wèi)被日本海軍接收。1904年2月6日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后,鎮(zhèn)遠隨日本聯(lián)合艦隊第五艦隊參加朝鮮海峽警備作戰(zhàn)和旅順口封鎖作戰(zhàn),并參加了黃海海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政府向日本政府索回原屬鎮(zhèn)遠的遺物,于1947年5月18日從日本運抵中國上!,F(xiàn)在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內(nèi)展出。
20__年,為紀念這艘名艦,更為使今人不忘歷史、牢記國恥,激發(fā)民族自強精神,在威海市政府支持下,由威海市港務局為主斥資復制了“定遠”號紀念艦。20__年5月,“定遠”號紀念艦正式停泊于威海港北碼頭,與劉公島隔海相望,成為威海海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和標志性人文景觀。
謝謝大家!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3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著名的甲骨文的發(fā)源地――安陽殷墟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尚皓靜,你們可以叫我尚導。先介紹一下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安陽。
一城之內(nèi)皆是寶。安陽是中華文明古老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自1899年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之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紗,把一個燦爛的殷商文化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讓世人知道了安陽。在這里有風景如畫歷時長達兩萬五千年原始洞穴的小南海,后崗的仰韶、龍山、小屯三層文化的地層疊壓疊壓出了安陽乃至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顓頊、帝嚳紀念陵更烘托出了古都的莊嚴氣質。在古都安陽,您可以找回對中國古代朝野的深刻記憶;全國第一個甲骨文檔案庫,青銅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第一個女將軍婦好墓,最后一個皇帝袁世凱陵墓―袁林,第一座國家監(jiān)獄,號稱河朔第一古剎靈泉寺和萬佛溝,宋代西門大夫廟記石碑,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等許多古跡,所以說我們安陽是一城之內(nèi)皆是寶。
安陽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并未甲骨文和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殷墟總占地為36公里,有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的墓、殷墟王陵遺址等許多景點,請大家隨我一起開始這美妙的殷墟之旅吧!
請大家跟我來 ,我手邊的這個大鼎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qū)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fā)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非常珍貴,真品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館。
請大家跟著我往前走,我們的正前方就是甲骨文寫意書法展,這里的甲骨文分4個部分,分別是與人體、人體器官、人類行為、自然有關的甲骨文和它們的意思,比如說“牙”,微微張開的嘴里,有幾顆潔白無瑕的牙齒,許多游客看過甲骨文寫意書法展后,都覺的很有意思。給大家20分鐘時間,自由參觀一下。
現(xiàn)在我們正在殷墟博物館里,許多在小屯出土的甲骨文以及車馬坑、青銅酒具都能一飽眼福,給大家2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
由于時間關系,再給大家1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還有許多景點,就讓您自己慢慢品味殷墟的魅力吧!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參觀旅游,我是來自鄭州天下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直接稱呼我為小王。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陳先生,此次的安陽殷墟之旅將由我和陳師傅來共同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大家能夠在整個的旅程中玩的開心、玩的舒暢!
好了,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鄭州距離安陽公里,車程大約3個半小時,接下來,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
河南古稱“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全省土地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869萬,分17個省轄市,下轄88個縣和21個縣級市,省會為鄭州。河南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肥美堪稱我國農(nóng)業(yè)大省,而且還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yè)體系,經(jīng)濟逐漸迅速發(fā)展。交通方面,中國鐵路網(wǎng)的兩條中軸線路——隴海線和京廣線分別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從河南的中部通過,鄭州是全國鐵路網(wǎng)的中心。另外,河南還是國家重要公路、航空線的四面貫通之處,是南來北往,西去東行的必經(jīng)之地。因此,不論陸路或空中交通,河南與全國各地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都十分方便,處于全國交通輻輳的中心地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主要包括: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等等。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內(nèi)建都和分封諸侯。在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僅河南就占據(jù)了四個,它們是:洛陽、開封、鄭州、安陽。河南地處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四千年與這里緊密相連。所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這里一直是中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焦點。無數(shù)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縱橫馳騁,激蕩起多少歷史風云。例如:軍事名人蘇秦、李斯、吉鴻昌、楊靖宇;科技名人范縝、滑壽;文學藝人曹操、張擇端等。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5
常言道:“世界武術看-中-國,中國武術看河南”,河南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同時還是少林拳、陳氏太極拳等大拳種的發(fā)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術之鄉(xiāng)和功夫之鄉(xiāng)的美譽。
現(xiàn)在我們的車已漸漸駛入了安陽境內(nèi),安陽是河南省的北大門,位于晉冀魯豫交界處,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稱,
土地總面積 平方公里,總人口達萬。這里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漳河、洹河、淇河,衛(wèi)河在安陽環(huán)繞流過,歷為兵家矚目之地。安陽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1960年3月,在安陽小南海發(fā)現(xiàn)了距今2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原始洞穴遺址,被郭沫若命為“小南海文化”。在安陽北部的后崗,層次分明的疊壓著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龍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由此可以說明:這里很早就是中華民族的棲息之地。
殷墟位于安陽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兩岸,它以小屯村為中心長約5.6公里,寬約4.5公里,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是一處規(guī)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遺址。商代后期盤庚遷殷至紂滅亡歷經(jīng)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紂后,逐漸荒廢,因而稱為“殷墟”。
殷墟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寶庫,為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之首,20__年,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6
其次我們再介紹一下青銅器。殷都以冶銅工業(yè)最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氣勢向億萬人展示了手工業(yè)的“絕活”。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qū)出土,通高1.33米,長1.1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fā)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其中銅、鉛錫的含量比例與現(xiàn)代所鑄青銅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內(nèi)還有其它的觀光景點——甲骨文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揚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nèi)容涉達125個,它不僅記載了大將與兩方國的戰(zhàn)爭,而且還記載了天氣情況,準確的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土的過程,是我國關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7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進苑的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門”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此苑門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經(jīng)成為了古都安陽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聞名于世有著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銅器。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一片甲骨驚天下”。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tǒng)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首先發(fā)現(xiàn)的。它起初一直被當?shù)厝藛咀鳌褒埞恰保鳛橐环N止血的中藥不斷地進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藥店出售。后來有些帶字的龍骨被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fā)現(xiàn),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使“龍骨”的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于私挖,破壞性極大,而大規(guī)模的有組織的挖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脊艑W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guī)模的挖掘。1937年盧溝橋事變使之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繼續(xù)進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總共有17096片,上面記載了商朝的天象、歷法、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nèi)容,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8
火車穿過老嶺的盤山隧道飛馳而下,邊境小城集安就會映入你們眼簾。從左側車窗遠遠望去,在龍山腳下,聳立著巨大的方壇階梯式的古墓,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將軍墳。它規(guī)模宏大,造型頗象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故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將軍墓正在龍山腳下,地熱優(yōu)越,環(huán)境秀美。
據(jù)考證,將軍墳應是一座高句麗王陵,當在4世紀末到5世紀初建筑。高句麗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7年,到這時已傳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長壽王。好太王已有陵墓。將軍墳距好好太王陵不遠,且墓道朝向太王陵。國內(nèi)有關學專家學者認為,此應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墓。“將軍墳”之稱是清末當?shù)乩习傩盏,一直流傳至今。昔有《別金相登將軍墳》一詩,曰:“將軍墳墓幾千秋,墳外年年江水流。桂酒椒漿傷往事,荒煙蔓草賦閑游。三輔霸業(yè)今何在,百濟名邦早已休。獨有英雄埋骨處,峨峨高峙龍山頭!比f余座高句麗古墓群中,有20余座繪有精美的壁畫,其題村廣泛,技藝嫻熟,絢麗多彩,飄逸流暢,距今雖已千余年,色彩仍鮮艷如初,由此可見當時的繪畫藝術已達到了相當?shù)乃健.數(shù)氐奈奈锉Wo單位臨摹了大部分古墓壁畫置于博物館內(nèi)供人參觀。著名的壁畫墓有角抵墓、舞踴墓、三寶墓、四神墓、五盔墳等。
長白山余脈老嶺山區(qū)腹地的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集中展現(xiàn)當?shù)鬲毺氐膭又滴镔Y源和瑰麗的自然景觀。園內(nèi)有5座峻峭挺撥的山峰——玉女峰、少女峰、參女峰、春女峰和秀女峰;還有幽谷銀瀑、高句麗采石場、天工神韻、望峰臺、仙人臺、藏心洞、懷古亭、洞天皓月、空中懸佛、抗聯(lián)遺址等38處人文自然景觀,既美艷多姿,又雄奇壯觀。幽谷銀瀑是一條數(shù)百米長的大峽谷,谷底流泉淙淙,有人工,天然瀑布兩處,巨樹和古藤形成的華蓋守護著古老的秘密,峽谷兩側陡峭的山巖怪石嶙峋,苔蘚遍布,身臨此境仿佛回到了盤古開天的洪荒年代。
洞天皓月景觀更為神奇,兩座20多米高的石巖,中間是一條刀劈斧削般的等寬縫隙,是謂“一線天”。站在“一線天”中間上仰望,“空中懸佛”正好夾在石壁上面橫空也世:一大一小兩塊橢圓型花崗巖石形成懸佛的頭、身,懸佛五官分明,鼻子上的皺紋清晰可辨,神態(tài)十分逼真?zhèn)魃,其表情恰似在用力擠開石壁,附視著蕓蕓眾生從下面通過。造物主的神工鬼斧又制造了一個千古之謎。來到藏心洞,雖是一處橫穿山巖的石洞,但奇在洞中臥有一塊心型巨石,石體比兩邊洞口都大,不可能從外面移進,那是天然形成?令人百思不解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們的集安一日游就這樣結束了,在這次旅游中若有不周之處還請?zhí)岢鰧氋F意見,今后以便更好的為您服務。離別之即,沒有好送給大家的,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快樂,再見。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9
北山公園山上有建于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群,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公園內(nèi)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于林木蔥郁、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每年農(nóng)歷四月的北山廟會期間,山下有歌舞、秧歌等民間表演,熱鬧非凡。北山風景區(qū)是國家4A級風景區(qū),是吉林市的一張名片,由北山風景區(qū)管委會管理員。
吉林北山有九座山峰,如九龍嬉戲,清康熙年間曾名九龍山。山后有溝名臥虎溝,據(jù)傳曾有猛虎臥于溝內(nèi)?滴醵荒,圣祖任皇愛新覺羅·玄燁東巡來到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吉林烏拉。聽風水先生說:吉林烏拉有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方星宿守護。此地藏九龍一臥虎,又瀕臨一江天水(松花江,滿語松阿里烏拉,天水之意),是蟠龍臥虎之地,有帝王之氣。這番話使康熙皇帝感到不安,于是他命寧古塔將軍將九龍山鑿去數(shù)座,以破吉林烏拉帝王風水。據(jù)《雞林舊聞錄》載,“七門嶺有兩峰對處為‘過龍脈’,亦鑿斷之,以破其兆”。九龍山因此更名北山或北大山(因其位于吉林將軍府已北)。乾隆四十一年修建玉皇閣后,也有人稱玉皇閣山。
玉皇閣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平面略呈長方形,布局嚴謹,有明顯的中軸對稱線。建筑物依地勢構筑,分為前低后高兩組,錯落有致。前院由山門、鐘樓、鼓樓、祖師廟、觀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組成。山門內(nèi)兩側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塑像。過了山門是一座木牌坊,上懸“天下第一江山”橫額。牌坊東側第一座是祖師廟,供奉釋、道、儒三教始祖,即如來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觀音殿。牌坊西側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戲祖師唐明皇;第二座是胡仙堂。后院由朵云殿及兩廂客房組成。朵云殿是正殿,高兩層。上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坐像,玉皇是總掌天道之神,道教奉為神界最高主宰。兩側伴侍的神像為千里眼及順風耳;墻壁上繪二十八宿彩像。下層供奉的是瓊宵、碧宵及云宵三宵娘神像。玉皇閣雕梁畫楝,美奐美輪;樓宇磨磚對縫,精巧處令人擊節(jié)。
北山古建筑群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關帝廟正殿供奉蜀漢大將關羽塑像,兩側是關平、周倉配像。正殿懸掛匾額,是清乾隆帝東巡吉林時御筆親題。正殿對面為戲臺,兩側還有鐘樓、鼓樓、翥鶴軒、松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筑。
藥王廟又名三皇廟,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其后經(jīng)過兩次重修。藥王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廡各三間,另有藥池、春江山閣、靈仙室等建筑。正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及藥王孫思邈,并附祀華陀、張仲景、李東垣、吳岐伯等名醫(yī)。山下還有兩個人工湖,名叫南湖和北湖。湖邊建有水榭、長廊、湖心亭,景色優(yōu)美。夏天北湖滿種荷花,縷縷飄香;南湖游船如梭,風光旖旎。冬天山上積雪,湖面結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勝地。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0
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于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后,洛陽逐漸成為大都城,“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勛卓異、光耀千秋。[4]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曾經(jīng)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wǎng),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__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wǎng);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4]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學肇始于此,儒學淵源于此,經(jīng)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玄學形成于此,理學尋源于此。圣賢云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4]。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jù)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程頤、程顥開創(chuàng)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fā)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fā)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4]
洛陽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nèi)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jù)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huán)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nèi)無并雄"。先后100多個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并列為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于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牡丹因洛陽而聞名于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從夏朝開始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洛陽歷史曾用名或別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xiāng)嫵媚風流之質。開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洛陽代表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洛陽城,北據(jù)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jù)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四周群山環(huán)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距今__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臺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后在洛陽一帶發(fā)現(xiàn)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師二里頭)為都。二里頭(一至四期)年代范圍約為公元前1735-公元前1540年。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商湯之后的數(shù)代帝王均以此為都,前后累計200余年。偃師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圍約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余悅。歡迎大家來到東西巖游玩,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東西巖的概況。
東西巖坐落在麗水市西北部,總面積9.03平方公里,共有100多個景點。東西巖因有東西兩峰而得名。
上山前,我先跟大家說一下注意事項:
1、不要在石頭上刻畫文字與圖案;
2、不要亂扔垃圾;
3、注意安全。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地方是西巖湖。你瞧,湖水倒影著藍天白云,倒影著青青的樹木,水色綠綠的,水面沒有一點雜質,清澈見底,水面下有那么多的小魚,在自由自在地游玩。而且這里的水富含礦物質,比起礦泉水、純凈水,那可是好得多了。大家可以掬一口水喝喝,品味品味這香甜可口的湖水。
大家看,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水簾洞旁。這里十分奇特:洞深約六十米,是由丹崖下崩塌巨石時,堆砌而成的,曲折圩回,洞中藏洞,高低錯落。來,跟著我小學生作文 作文人網(wǎng) 你也可以投稿,走一走這水簾洞,感受感受水簾洞的風趣與刺激。朋友們,這里比較陰暗潮濕,請大家慢慢地走,注意前后人的距離,并要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
走出水簾洞,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有趣呢?現(xiàn)在我們走到的地方是石崖。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這些石子路鋪得非常均勻,多么的精致啊,大家可以去爬一爬,感受一下石子路的凹凸不平,又錯落有致的藝術品味,同時鍛煉下身體。再看那兒,有從石縫間滲流下來的水簾,如果人站在里面,一定可以感受到夏日的清涼。請各位朋友抓緊時間過來,感受一下這難得的清涼。
各位朋友,今天愉快的旅游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光臨東西巖旅游勝地。再見啦!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2
蘭州、ここは美しいところです。ここの一番美しい景色は國內(nèi)外で有名な黃河の風景線です。そこは四季を通じて景色がとてもいいです。
春になりました。柳が芽を出しました。ツバメがこずえにぴいぴいと鳴いています。春風がそよそよと吹いています。子供たちは凧を持ってきて、たちまち空は色とりどりの凧に覆われています。まるで色とりどりの花布が空に映っています。黃河はゆっくりと流れています。両岸の子供たちが凧を揚げているのを見ています。夏の娘が來ました。彼女は水彩ペンを持って來て、大地を色とりどりに染めました。小さな木が緑の服に著替えて、風に吹かれて木の葉がさらさらと鳴った。
夏の女の子は花を甘えん坊の女の子にしました。子供たちはアイスクリームを食べながら黃河の母の優(yōu)しい笑顔を見ています。小鳥は毎日元気いっぱいの夏の歌を歌っています。
秋になりました。金色のクレヨンが世界中に染まり、柳の葉が黃色くなりました。朝、おじいさんは鳥かごを提げて浜河の道に行って朝訓練して、おじいさんとおばあさんは體操をして、鳥かごの中の小鳥は彼らのためにリズムを打っています。ツバメは飛んでいきました。飛んでいく時には鳴き続けています!缸庸─郡沥稀砟辘未氦摔蓼繋ⅳ盲皮蓼。遊びに行きます!
冬おじいさんが來ました。寒い西北の風が…ふ…ふぅぅっと吹いています。たまに冬おじいさんがうっかり人間に塩をかけてしまいました。人間はたちまち銀白色になりました。家、梢に…子供たちは雪合戦をしたり、雪だるまを作ったりします。子供たちの笑い聲が空まで響き渡る。
私はみんなに私の故郷の四季を話しました。あなた達はきっと私の故郷について少し知っています。時間があれば、私の故郷に來てください。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3
各們朋友們,我們今天參觀的下一站是享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的白馬寺。白馬寺位于洛陽城東約12千米處,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白馬寺初創(chuàng)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府創(chuàng)辦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第一座提道聲,被佛教界尊稱是“祖庭”和“釋源”!白嫱ァ奔醋鎺熤ピ海搬屧础奔捶鸾痰陌l(fā)源地。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分化交流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提到白馬寺呢,我想大家的腦海里會更清晰的浮現(xiàn)出唐僧取經(jīng)的那匹白馬吧,那告訴大家的是,它可比唐僧取經(jīng)早560多年呢!
說到“白馬寺”三個字,大家會問,既然不是白龍馬的馬,又為什么叫“白馬寺”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寺”字。那“寺”字是源于我國封建社會交外機構鴻臚寺的“寺”,后來成為我國的寺院的通稱。白馬寺呢,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白馬馱經(jīng)的故事。在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個晚上,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大臣們,博學的傅毅啟奏道:臣聽說,西方有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明帝聽罷,信以為真,于是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求佛經(jīng)。蔡秦余人于公元65年離開洛陽,踏上了“西天取經(jīng)”之路。大月氏中(今阿富漢)遇到印度高僧攝摩滕和竺法蘭,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的像,誠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揚佛法。公元67年,二位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像,佛經(jīng)返回國都洛陽。漢明帝見之非常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明帝下令在洛陽建寺院,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之功,取名“白馬寺”。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4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大牌坊,坐北朝南,東西20余米,高15米,坐落在佛泉河南岸,呈五門六柱型。自底座有六根巨柱拔地而起,撐起上面九層玉雕,直達最高處五個門樓。中間的大門樓高昂沖天,兩邊逐漸雙落,典雅古樸,別具風格。
過牌坊,跨過116米長的朝圣橋,迎面來到千年古寺——佛泉寺。
佛 泉 寺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一說玄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貞觀初年,唐太宗夜做一夢,見佛祖立于中州之玉枕山下,為婆娑湯池眾生遍灑甘露,為之一震,知佛祖點化,即依夢境畫圖,命人于中原大地尋覓。自魯山縣城西行過下湯,進中湯,尋至亂湯(上湯),見之地形與圖相符,喜出望外。寺前沙河南岸終年有溫泉噴出,水質優(yōu)良,水溫適宜,富含礦物質,善治百病,人稱“佛泉”。河北山勢軒昂,紫氣沖天,即于山前尋穴建寺。寺由泉而得名。
佛泉寺歷經(jīng)幾度興廢,現(xiàn)修復的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下面請隨我一同走向山門。山門是寺院的大門,建筑面積128.8平方米,正中門上方的匾額“佛泉寺”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大師親筆題寫。山門兩側是哼哈二將,哼將名叫鄭倫,哈將名叫陳奇,他們都是商末時的大將。鄭倫拜昆侖山渡厄真人為師,學得“竊中二氣”之法。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哼將。陳奇是受人秘訣煉就體內(nèi)一道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出,嗅到者當場死亡,故稱哈將。哼哈二將戰(zhàn)場相遇,一哼一哈各顯神通,難分上下。周滅商后,天下太平,姜子牙奉命封神,策封鄭倫和陳奇鎮(zhèn)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護持佛、法、僧三寶,稱密跡金剛和那羅延天。
一般寺門都有三個門,且中間門大,兩邊門小,左邊叫無相門,中間叫空門,右邊叫無作門。三門都有脫離塵俗之意。由于佛寺多依山而建,所以寺門也稱“山門”。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5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面向北,故稱倒座觀音。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觀音菩薩左手持凈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佛法廣大。觀音作為菩薩本無性別,到南北朝時,北魏靈太后,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改觀音為女身,從而產(chǎn)生了咱們所看到女身觀音像。觀音左邊是善才童子,右邊是龍女,是觀音的隨侍。
;鄞蟮
大殿往上是愿心臺,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部設有焚香許愿的大香爐。在這里燒香許愿是很靈的喲!在香爐前跪拜,抬頭能看清大佛慈祥端莊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許愿,大佛會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6
我愛鄭州市的夜景,因為它繁華而熱鬧;我愛鄭州市的夜景,因為它美麗而迷人。我要用心中灼熱的愛展開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鄭州夜景。
每當夜幕降臨,無論是德化街、二七路,還是嵩山路、中原路,都一律的熱鬧非凡。你瞧,路兩邊的霓虹燈多色變幻、流光溢彩,與馬路上來來往往、明滅閃爍的車燈一起,匯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馬路兩邊到處是三三兩兩飯后散步的人們,他們走著看著,說著笑著,顯得那樣悠閑,那樣輕松。遠遠望去,街道上的燈、車、人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此時,你若來到綠城廣場,一定會為那里的美麗景色所吸引。廣場上隨處可見的是血一樣的一串紅,似金、似雪、似霞的菊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美麗的花。在燈光的映襯下,它們有的披著滿頭金發(fā),有的把五彩的衣裙系在腰間,有的像在風中向你點頭招手,還有的怕羞似地拉過一片葉子遮住自己的半邊俊美的臉頰。也許,這龐大的夜幕更增添了它們的嫵媚,竟然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艷。如果把眼前的這些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如此淋漓盡致地展示夜的美,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花兒們散發(fā)出的清香,伴著微風,飄出很遠,很遠。
如果你的運氣好,正趕上噴泉開放,你便會欣賞到在別處很難一見的噴泉夜景。圓形的噴水池里,噴泉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變幻著,時而像海浪一樣此起彼伏,時而像拱橋一樣在空中連成一條美麗的弧線,時而像海鷗煽動翅膀,交錯變換,時而像一把把利劍直插云霄......在燈光的照耀下,噴泉一會兒呈紅色,一會兒呈藍色,一會兒又呈紫色,簡直比彩虹還要美麗。若是有風吹來,如煙、如霧、如塵的水珠便紛紛揚揚地漂落到你的臉上、身上,使你感到心曠神怡,像沐浴在春雨中。
這就是鄭州的夜景,它象征著改革開放以來鄭州的飛速發(fā)展,象征著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的勃勃生氣。我愛鄭州的夜景。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7
杭州位于浙江省東北部,離上海180余公里,是我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設縣治以來,杭州已有2200多年歷史。五代吳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這里定都。今天杭州己成為浙江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左環(huán)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右抱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qū)亦如明珠般點綴其間。生態(tài)資源得天獨厚,尤以“國家生態(tài)建設示范區(qū)”臨安為最。這里,峭壁奇峰、美蔭幽谷;這里,清泉碧潭、瀑布飛瀨;這里,翠竹修篁、山野清風,宛若置身于獨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在這一團團、一簇簇流動的綠波中,您將真正忘卻都市的喧囂,而獨得山水之幽,蟲鳥之樂,花草之芬芳。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2℃,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杭州不但神秀所鐘,風景如畫,而且人文旅游資源也極其豐富。西湖四周擁有許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筑,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藝術瑰寶。歷代文人騷客在杭州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詩書繪畫?梢哉f這里的景點處處有故事。杭州還是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發(fā)明者畢升和杰出的科學家、《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等偉大人物的故鄉(xiāng)。
杭州經(jīng)濟發(fā)達,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名列全國大中城市前茅。杭州是中國的"絲綢之府",絲綢生產(chǎn)歷史悠久,產(chǎn)品類多質優(yōu)。杭州也是中國的"魚米之鄉(xiāng)"、"茶葉之地",出產(chǎn)著名的"龍井茶"。作為著名旅游城市,杭州每年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20xx多萬人次。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8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大家到紅旗渠景區(qū)觀光旅游。我是小導游魏楨圃,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欣賞、領略這雄偉、壯觀的紅旗渠,希望你們能在這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紅旗渠源及渠首攔河壩位于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水電站下約600米處,由攔河溢流壩、引水隧洞、引水渠、進水閘、泄洪沖沙閘聯(lián)合組成渠道引水樞紐。為無調(diào)節(jié)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動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壩橫跨河床長95米,最大壩高3.5米,底寬13.46米,頂寬2米,為安全嵌入基巖下0.3-0.4米,水泥漿砌石英巖石重力壩結構。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萬個,投資2.5萬元。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壩以上18米處的濁漳河右岸,長105米,洞后經(jīng)55米的明渠至進水閘。進水閘共3孔,單孔寬2米,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沖沙閘在進水閘上游左側共2孔,單孔寬2米,該閘底低于進水閘底1米,閘上游作成約1/20的陡坡導沙廊道,同時在進水閘前設立與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夾角的直墻導沙檻,防沙入渠,退水沖沙流入濁漳河。當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時,可將河水全部引入總干渠。發(fā)洪水時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別由溢流壩和沖沙閘泄入壩下游。
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紅旗渠總干渠任村盧家拐村西,是總干渠最長的隧洞。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原洞長616米,券砌洞臉后長度為623米,高5米,寬6.2米,縱坡為1/1500,設計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萬個,用款20.3萬元。
1960年2月由橫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jīng)濟困難,總干渠暫時停工時,為早日將濁漳河水引入林縣,建渠干部群眾堅持“寧愿苦戰(zhàn),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選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繼續(xù)施工。當時干部民工口糧很低,為了填飽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饑,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zhàn)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
堅硬的石英巖一錘打下去一個白點,十數(shù)根鋼釬打不成一個炮眼,青年們面對這樣艱難困境,創(chuàng)造了連環(huán)炮、瓦缸窯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術,使日進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經(jīng)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zhàn),1961年7月15日鑿通隧洞。為表彰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親筆題寫了洞名。
空心壩
空心壩位于總干渠任村白家莊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濁河上。壩長166米,底寬20.3米。頂寬7米,高6米,壩基埋深1-2米。壩體呈弓形,以增強對上游河水抗壓能力。壩腹設雙孔涵洞,單孔寬3米,高4.5米,洞底縱坡1/1818,總過水能力23立方米/秒。壩下設消力池,再下為干砌大塊片石護灘,壩南北兩頭各設有高4.4米的導水墻,使洪水聚向河中導入壩外,行洪能力可通過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過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壩安然無恙。
該工程是工程技術人員深入現(xiàn)場設計,正確解決渠水與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動工,中間停工兩次,分三個階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萬個,用款22萬元,由姚村、東姚公社修建。
南谷洞渡槽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庫下游700米處,橫跨露水河,長130米,寬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礎2-3米,單跨9米,石砌拱形結構,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稱“十孔渡槽”。
渡槽擋水墻高4.3米,底寬6.2米,槽底縱坡1/3600,設計過水流量23立方米/秒,橋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積的洪水。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對主河道各橋墩分水尖進行了加固處理,1982年8月1日7時40分,安全地通過了南谷洞水庫修建以來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順兩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萬個,用款14萬元。
總干渠分水閘
總干渠分水閘位于分水嶺新(鄉(xiāng))河(口)公路右側,一、二干渠分水閘設于總干渠終點,長6.5米,高12米,寬13.5米。閘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進水閘底10.31米。閘房內(nèi)安裝啟閉力15噸的啟閉機3臺,閘房上懸空高擎郭沫若手書“紅旗渠”三個大字。一干為雙孔,二干為單孔,孔寬均為2.5米。一千渠沿林慮山東側向南至紅英匯流,長39.7公里,設計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5.2萬畝;二干渠沿林縣盆地東北邊山腰蜿蜒東去,到馬占村東止,長47.6公里,設計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積11.62萬畝。分水閘為河順公社1965年3月修建。
分水閘以上是長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長346米的分水嶺雙孔隧洞,單孔寬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紅旗渠紀念亭橫跨在隧洞與分水閘之間的明渠上,為古今結合式建筑,三開間四周14柱,琉璃綠瓦挑檐,古色生輝。“紅旗渠紀念亭”匾牌,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當代書法家趙樸初手跡。
三干渠分水閘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閘上游560米處的總干渠左側,由此向東北穿過3898米的曙光洞到東盧寨村東止,長10.9公里,設計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積4.6萬畝。
桃園渡橋
桃園渡橋位于紅旗渠第一干渠桃園村附近,橫跨桃園河,故稱桃園渡橋。長100米,寬6米,最高處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兩側槽墻高2.7米,底寬2米,頂寬1米?v坡為1/1700,設計流量6.8立方米/秒。槽頂部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橋板,路面寬4.6米,渡槽上連涵洞長100米,下接涵洞長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鋼筋混凝土蓋板通汽車,合理地解決了渠水與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車的矛盾,充分發(fā)揮了通水、通車的雙重效益。1965年9月25日動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個大隊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萬個。用款5.4萬元。
紅英匯流
位于合澗鎮(zhèn)西,是紅旗渠第一干渠與英雄渠匯合的地方。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嘴上村西到紅英匯流處長11.4公里,設計流量8立方米/秒。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紅英匯流至油村改稱紅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東姚等7個鄉(xiāng)鎮(zhèn)16萬畝耕地。
紅英匯流南邊是紅英匯流一號電站,水頭38米,裝機2臺,共2500千瓦。右上邊是使用英雄渠水發(fā)電的紅英匯流二號電站,水頭18米。紅英匯流工程為合澗公社1966年4月修建。
奪豐渡槽
奪豐渡槽位于河順鎮(zhèn)東皇墓村東北,總長413米,寬4米,最高14米,單孔跨5米,共50孔,中間越一小丘,分為上下兩段,上段17孔,長172米;下段33孔,長241米。渡槽過水斷面高1.8米,寬1.7米,縱坡1/900,設計流量2.7立方米/秒。
1965年遇到大旱,激發(fā)了群眾大辦水利的積極性,河順公社組織14個大隊,每日出動勞力3100名,牲畜750頭,大小車輛600多輛,畜馱車推,從2.5公里以外楊伯山屯村運來好料石。沒有木料、工具,隊隊戶戶籌集,沒有吊車豎起游桿當?shù)踯囉,大干加巧干,工效一日比一日快?965年12月1日動工,次年4月5日竣工,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萬立方米,砌券石1.02萬立方米,投工21.5萬個,用款12萬元,渡槽整個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寬鍛三道紋)“五面凈”的大青石砌筑而成,既堅固又壯觀,是一宏偉的工藝品。
曙光洞
曙光洞是紅旗渠第三干渠穿過盧寨嶺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東盧寨村東止,全長3898米,寬2米,高2米,縱坡1/1000,設計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東崗鄉(xiāng)和河順鎮(zhèn)北部的咽喉,是紅旗渠最長的隧洞。為便利施工,挖鑿有34個豎井,其中20米以上的豎井有23個,最深的18號豎井,深61.7米。利用豎井建提灌站5個,發(fā)展灌溉面積4500余畝,其中18號豎井建有曙光揚水站,提程62米,澆地2019余畝。
該隧洞工程是東崗公社21個大隊1300多名社員,1964年11月17日動工,經(jīng)過一年零四個月,到1966年4月5日鑿通。共挖鑿山石3.08萬立方米,砌料石0.9萬立方米,投工25萬多個。
曙光渡槽
曙光渡槽位于東崗村東部4公里的丁冶嶺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紅旗渠灌區(qū)配套建設中,群眾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較大建筑物。該渡槽全長550米,最高16米,底寬5.4米,頂寬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徑10米,其余孔跨為8.5米,石拱結構。過水斷面底寬1.1米,高1米,設計流量1立方米/秒。由東崗公社和安陽縣都里村修建,參加施工人數(shù)最多時達6000余人。1969年4月2日動工,6月25日建成。共完成挖土石0.69萬立方米,砌石1.7萬立方米,投工36萬個,投資38萬元,其中社隊自籌資金占92.6%。
紅旗渠,舉世聞名,成為新中國水利建設上的一面旗幟,不僅使林縣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被譽為“人工天河”“中國水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
各位游客,紅旗渠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我的導游有使您不滿意之處,請您原諒,請您指正。希望這次紅旗渠之行給您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平安。謝謝!
威海市區(qū)沿途導游詞 篇19
橫店鎮(zhèn)位于中國浙江中部的東陽市,與中國小商品城義烏相距36公里。距省會城市杭州160公里,距金華90公里,處于江、浙、滬、閩、贛四小時交通旅游經(jīng)濟圈內(nèi)。
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40多億興建橫店影視城,現(xiàn)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秦王宮、清明上河圖、明清宮苑、夢幻谷、屏巖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華夏文化園、紅軍長征博覽城等近20個跨越千年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成為年接待500萬游客(20__年數(shù)據(jù))的國家AAAA級景區(qū)和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是中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chǎn)業(yè)實驗區(qū)”,被美國《好萊塢報道》雜志稱為“東方好萊塢”。
宏大的基地規(guī)模,豐富的拍攝場景吸引了謝晉、陳凱歌、張藝謀、王家衛(wèi)、徐克、吳子牛、李少紅、胡玫、唐季禮、尤小剛、李國立等大批名導和周杰倫、張衛(wèi)健、鞏俐、李連杰、趙文卓、陳道明、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唐國強、李雪健、王志文、張豐毅、林志穎、吳京、趙薇、金喜善、藤原紀香、飯島愛等國內(nèi)外影視明星相繼在橫店影視城取景拍戲。
自《鴉片戰(zhàn)爭》在橫店影視城拍攝以來,已有《荊柯刺秦王》、《英雄》、《漢武大帝》、《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黃石的孩子》、《投名狀》、《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500多部,18000余集影視劇在橫店影視城拍攝完成(截至20__年)。
普通人認識橫店是因為它的影視城,而商人認識橫店還源于它的磁性材料基地。“橫店集團”名列全國500強民營企業(yè)前茅。
橫店被譽為“東方好萊塢”、“中國磁都”和“中國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