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精選15篇)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
各位觀眾朋友們:
您們好!歡迎您參觀偽滿皇宮。偽滿皇宮,位于長春市東北部,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遺址。它雖然沒有中國傳統皇宮那般莊嚴肅穆,也不像西方宮殿那般宏偉壯觀,但建筑風格仍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既有中國舊式帶廊瓦房,又有“中日合璧”的殿堂,還有歐式情調的樓宇,可謂古今雜陳,中外并舉。
宮廷占地總面積13.7萬平方米,略呈南北窄而東西寬的梯形。外周為993米長宮墻所圍,內有圍墻368米,附崗樓11座,共有宮門7座。偽滿皇宮正門位于南部,稱萊薰門,此門偽滿時期專供“皇帝”溥儀、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及來偽滿訪問的各國政府首腦出入使用;萊薰門的西部有專供偽滿官吏和其他有資格者出入的側門——?甸T,它有“保衛(wèi)康德”的含義(“康德”是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的年號);萊薰門以東有出入建國神廟及偽祭祀府派駐帝宮內管理祭祀的機構廟務所的日式鳥居門;北面由西向東分別為體乾門、福華門、含宏門;西面有一禁衛(wèi)門。內部宮門主要有僅供溥儀及其眷屬日常出入使用的長春門、偽滿皇宮東區(qū)的正門同德門及日偽官吏進出偽滿皇宮西區(qū)外廷的必經之門——興運門和迎暉門、偽滿皇宮西區(qū)內廷與外廷的分界線——中和門等。興運門建成于1934年1月,時值溥儀第三次登基做偽滿洲國皇帝前夕,溥儀認為自己即將成為九五至尊,便命人在其門楣上雕刻二龍戲珠圖案,并親自將其命名為“興運門”,希望國運從此興隆。
偽滿皇宮主體部分為4.6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個不對稱的區(qū)域。西區(qū)由三進式四合院構成,包括內廷與外廷,二者以中和門為界。溥儀依據《禮記·中庸》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句話為此門命名,以表達他的處事觀“中庸之道”。中和門兩側房間除由溥儀的乳母、部分隨侍和御醫(yī)居住外,還有一間是宮內府司房的辦公室。司房是處理溥儀日常生活的辦事機構,它負責管錢、管物、收發(fā)、傳達,隸屬于近侍處。內廷是溥儀及其家眷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區(qū)域,包括中國古式四合院和西御花園。四合院的正房居北,為溥儀的寢宮緝熙樓,西廂房為溥儀的中膳房和茶房,東廂房為皇后婉容的畫師崔惠茀小姐及傭人的住房,南部為洋膳房。外廷是溥儀的政務活動區(qū),主要建筑有溥儀處理政務及舉行大典的勤民樓、供奉列祖列宗的懷遠樓、偽滿皇宮的綜合管理辦事機構——宮內府及關東軍派到宮中負責監(jiān)視溥儀的特派機構——日本憲兵室等。東區(qū)包括集居住、辦公、娛樂于一體的同德殿、舉行大型宴會的嘉樂殿、書畫庫、東御花園、御用防空洞、游泳池和網球場等。此外,宮廷還包括西部的跑馬場、汽車庫、御用花窖、禁衛(wèi)軍營房,東部的“建國神廟”遺址、“天照大神”防空洞、祭祀府派駐帝宮內管理祭祀的機構廟務所、禁衛(wèi)軍營房等附屬建筑設施。如今,偽滿皇宮的主體部分已全部對外開放,以其獨特的風貌向游人訴說那段蒙恥的歷史。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2
勤民樓二樓的東南部為溥儀處理政務的“御學問所”。“御學問所”是日本人取的名字,為皇帝的書房之意。1942年5月8日,溥儀在這里會見了時任偽中華民國政府主席的汪精衛(wèi)。汪精衛(wèi)曾刺殺溥儀的父親載灃未遂,可謂是溥儀的仇人。因清末的幾次民主革命失敗后,同盟會會員汪精衛(wèi)日漸消沉,想以刺殺的方式來激勵革命。1910年4月,汪精衛(wèi)組織在載灃每日進宮的必經要道——什剎海旁的銀錠橋下秘密埋藏自制炸彈,因為犬吠,驚動了民政部的偵探,計劃失敗,汪精衛(wèi)等隨即被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汪精衛(wèi)等才被釋出獄。這位民主革命時期的風云人物,卻于1938年12月,當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抵御日軍侵略時,公然叛國,并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了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自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如今,這對仇人卻在日本關東軍的導演下,在這里相會了。他們互致問候,并表示愿意為日本建設“大東亞共榮圈”而攜手效力。會見結束后,溥儀還為汪精衛(wèi)一行在嘉樂殿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汪精衛(wèi)的來訪,加速了日、汪、滿之間的勾結,汪偽政府和偽滿洲國政府在經濟上、軍事上都有力配合了日本侵略者,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和工具。
御學問所的北部為溥儀賜宴的場所——饗宴場。每當萬壽節(jié)或慶典之日,溥儀都要在此設宴招待日偽高官。溥儀坐在正中的“御座”上,其他人按照職位的高低依次落座。溥儀賜宴時用的是由大和旅館提供的西餐,如濃湯、酒煮鱸魚、蒸燒牛肉、冰淇淋、咖啡等,同時備有月桂冠酒、竹葉青酒、葡萄酒和香檳酒等酒水。餐桌上的酒菜雖然一樣,但溥儀的那份卻是由宮內的洋膳房特制的。溥儀疑心大,在飲食方面更是格外小心。因害怕別人在食物內投毒,所以他所吃的東西都是由廚師和隨侍嘗過后,裝入特制的食盒內,貼上封條并在餐桌上當面開啟。溥儀有時也在此召開御前會議。偽滿初期,一些漢奸官吏、土豪鄉(xiāng)紳還到此向溥儀進獻珍品或寶物。
勤民樓到此就參觀結束了,請大家隨我去懷遠樓。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3
由勤民樓向北,穿過空中走廊,我們來到懷遠樓的二樓。懷遠樓,建成于1934年秋,占地面積1483平方米。懷遠,意為安撫遠方的人。該樓主要用于溥儀祭祀列祖列宗,此外,為溥儀服務的宮中部分機構也在此辦公。
懷遠樓二樓的南部為溥儀供奉列祖列宗的奉先殿,溥儀依據《尚書·太甲》中的“奉先思孝,接下思恭”這句話為此殿命名。它設立于1934年,主殿坐北朝南,供奉列帝列后的畫像、牌位;東西各有一偏殿,分別供奉王爹爹、王媽媽的偶像及四太妃和兩位福晉(溥儀的祖母、親生母親)的牌位。每逢重要節(jié)日或各位皇帝、皇后的誕辰,溥儀都要親臨祭拜或派最親近信賴的人恭代行禮。清室之所以供奉王爹爹、王媽媽,是因為清朝的祖先畝努爾哈赤在明末的一次逃亡中,多虧有一對王姓夫婦搭救才幸免于難。其后世子孫為了不忘其救命之恩,便在供奉祖先的地方,同時供奉他們二位,并尊稱為王爹爹、王媽媽。二樓的東部設有溥儀賜宴的中型宴會場所——卿宴堂。除舉行宴會外,偽滿舉辦的一些博覽會、展覽會的藝術精品,都要送到這里供溥儀觀賞。此外,二樓的北部還設有替皇帝掌管御璽、國璽的機構——尚書府。它是偽滿洲國皇帝直屬的五大輔弼機構之一,偽滿頒布的數以千計的法令都是在這兒加蓋國璽、御璽生效的。尚書府大臣表面上是尚書府的負責人,但實際上所有的大權都控制在以日本人為秘書官長的手中。高木三郎、武宮雄彥在偽滿十四年中先后任秘書官長。
此外,懷遠樓一樓還設有宮內府下屬部分辦事機構:掌管帝室會計審查事務的帝室會計審查局;負責溥儀日常生活及壇廟、陵寢事務的近侍處及主管祭祀、典禮、樂隊、接待外賓等事務的掌禮處。另外還設有與宮內府、尚書府同級的侍從武官處,溥儀疑心大、膽子小,非常注重侍從武官的人選。尤其是侍從武官長,必須由陸軍上將或中將,并且是溥儀最親近的人充任。其級別也最高,為特任官(偽滿時期官員級別由高到底: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偽滿陸軍上將張海鵬任侍從武官長一職時間最長,達七年之久。他不僅隨同溥儀去沈陽東陵、北陵祭祀清祖,還曾兩次陪護溥儀出訪日本。每當有重大儀式活動以及外出巡幸時,侍從武官都要時刻跟隨溥儀左右,以保證他的安全。懷遠樓,這座本應專門供奉溥儀列祖列宗的建筑,卻因種.種原因,也被宮內的幾個辦事機構同時占用著。如果按照清朝的祖制,這可以說是對其先祖的大不敬吧。但由于日本人為他安排的宮廷狹小擁擠,溥儀本人也毫無辦法。由此可見,傀儡皇帝的日子并不好過。
停放與懷遠樓東南的這兩輛轎車,是溥儀的御用車。其中的這輛黑色轎車,為溥儀的私家用車。它是由美國派克汽車公司于20世紀20年代制造的當時世界上最時尚的180型豪華轎車。因派克汽車公司早于1956年就徹底倒閉,這輛車也因而成為派克汽車的絕版。轎車長5.7米,寬1.8米,高1.7米,具有乘坐寬敞、馬力強勁、平穩(wěn)高速等特點。溥儀就任偽滿執(zhí)政后,曾經乘坐此車并攜帶皇后婉容和二妹、三妹等到新京大同公園游玩。日本人發(fā)現后,馬上派憲兵和警察以不利安全為由強行追回,剛到公園的溥儀只好隨即返回從此再也沒有私自外出過?磥,溥儀毫無人身自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傀儡!解放后,這輛車被東北局接受,東北局書記、遼寧省省長都曾用過此車。1959年,此車歸遼寧省撫順大伙房水庫管理局所有,曾多次維修,80年代末報停。1992年,我院將此車收藏,并于20__年將其修復、展出。這輛飽經滄桑的派克車終于重返故居,向游人訴說著那段令國人難忘的歷史。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4
這輛紅色轎車,為溥儀于偽滿洲國宮廷使用的儀仗車隊“鹵簿”中溥儀的御用專車。它是1932年秋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特別訂制的超豪華凱迪拉克老爺車。轎車長5.7米,寬1.99米。高1.92米,比溥儀的私車乘坐起來更為舒適。聳立于車頭之上的車標——偽滿洲國的皇室徽章“蘭花御文章”,更證實了它的主人的身份。所謂“鹵簿”,是古代天子出行,安排車駕次第的一種制度。偽滿“皇帝”溥儀所用的“鹵簿”,是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車頭駛插有小國旗的“凈街車”,隨后是溥儀的紅色御用專車,其左右各有兩輛日本憲兵駕駛的摩托車伴隨,后面是隨從和警察的車輛。溥儀出行時,其“鹵簿”車一般為九輛,但1934年3月1日,溥儀登基當天的“鹵簿”車卻多大22輛,可見登基典禮之隆重。溥儀還曾因此而一度沉醉于自己再次做了“皇帝”。但此后發(fā)生的一切,卻打破了溥儀的復辟迷夢。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傀儡皇帝的命運。1945年8月11日夜,溥儀逃離偽滿皇宮時乘坐的也是這輛汽車。遺憾的是,這輛不知見證了多少丑聞與罪惡的汽車卻在偽滿洲國覆亡后散失而不知去向了。這輛轎車則是我們按照原車原貌復制的。
請大家隨我去參觀溥儀的寢宮緝熙樓。
(緝熙樓)
緝熙樓,是一座青磚鐵皮房頂的歐式二層樓房,原為吉黑榷運局的辦公樓,1932年4月3日之前經改建維修,成了溥儀及其后妃居住的寢宮。溥儀依據《詩經·大雅·文王》中的“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這句話為此樓命名。“緝熙”二字象征著光明,但溥儀住進這里后,發(fā)現一切都與他想象的截然不同,完全受日本關東軍擺弄得傀儡皇帝的生活簡直就是暗無天日!
進入樓內,拾級而上,我們來到二樓。二樓的西側為溥儀的生活區(qū),主要包括臥室、書房、理發(fā)室、佛堂、衛(wèi)生間和中藥庫。溥儀的臥室裝修得簡潔明快,床為雕有二龍戲珠圖案的紅木床,床上的一對緞枕,據說是祥貴人譚玉齡親手縫制的。溥儀天生怕熱,從小養(yǎng)成了蓋毛巾被睡覺的習慣,夏天蓋一條,冬天蓋兩條,貼身處襯著一個白色的衛(wèi)生單,每天都要換洗。奇怪的是,南部窗下還擺放著一男一女兩具仿真人體模型,平時用布蓋著。臨睡前,溥儀常把它們豎在床前。據說,這是溥儀為防人暗算而用作防身的“護衛(wèi)”。
與臥室相通的房間是溥儀日常學習的地方——書齋。溥儀作為傀儡皇帝,由于整日里無公可辦,也就漸漸地懶得去勤民樓辦公處理政務了,大部分時間在緝熙樓渡過。書齋成了溥儀的又一個辦公場所,溥儀常常在這里接見“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本來,不經溥儀批準,任何人是不能隨意出入書齋的,但對吉岡安直卻是例外,他有時一天來往數次。每當吉岡安直到來時,溥儀都要起身迎接,不敢怠慢。墻上的這幅水墨山水畫,就是吉岡安直所畫,雖然畫得叫人不能恭維,但溥儀卻非常“敬重”地將它掛在書齋最突出的位置。房間內擺設的另一件引人注目的物品是溥儀第一次東渡訪日時曾乘坐的日本“比!碧枒(zhàn)艦的模型,日本人特意將該戰(zhàn)艦做成模型送給溥儀留念,就是要讓溥儀時刻不忘日本扶植他做偽滿皇帝的恩德。1935年4月2日,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安排下,在大連碼頭乘坐日本天皇派來得軍艦“比睿”號開始了他的訪日之行。在航行中,溥儀為表示對日本人讓他作皇帝的無比感激,寫下了獻媚的四言詩:“海平如鏡,萬里航行,兩邦攜手,永固東方!5月2日,溥儀從日本歸來5天后,就頒發(fā)了鼓噪日滿親善、同心同德的《回鑾訓民詔書》。從此,“與友邦一德一心”成為了溥儀的口頭禪。
溥儀的理發(fā)室不大,但理發(fā)用具卻是一應俱全。有一個叫津田的日本人專門為溥儀理發(fā),每次剪下來的頭發(fā)都要用黃絹包起來,標明日期,妥善保存起來,以示對其龍發(fā)的珍視。此外,這里也用做消毒室,溥儀用來注射進口強壯劑荷爾蒙的用具,便在此消毒。溥儀有潔癖,不僅襯衣每天必須換洗,而且到了夏季,他還隨身攜帶酒精盒,即便蒼蠅落在身上,也要用酒精棉擦拭消毒,以免沾染“細菌”。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5
這座歐式磚瓦結構的二層建筑,就是溥儀的辦公樓——勤民樓。它建于1914年,占地面積1206平方米,是溥儀處理政務、召見日偽高官、接見外國使節(jié)和重要來賓及舉行典禮的場所。時值青春鼎盛的溥儀雄心勃勃,依照祖訓“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此樓命名。勤民樓的正門叫“承光門”,每當接見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或其他重要人物和團體后,溥儀都要在這個半圓形的臺階上與他們合拍一張“協和影”,登在當時的各大報刊上,因此,這座門也就成了偽滿時期家喻戶曉的“名門”。
由承光門而入,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方形天井。偽滿時期,這里時常舉行擊劍、摔跤等表演活動供溥儀觀賞。
勤民樓的一樓,設有四個不同等級的候見室。除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可以直接面見溥儀外,其余被召見的人,都要按官銜大小分別在此等候。偽滿初期,一樓還設有近侍處、夫役室和“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的辦公室等!暗凼矣脪臁睘槿照Z,是“內廷行走”或“皇室秘書”之意。吉岡安直為日本人,他身兼關東軍高級參謀和“帝室御用掛”兩職,是日本關東軍派駐溥儀身邊的高級特務。溥儀行幸、巡守、訓示臣民、舉杯祝酒,以至點頭微笑,都要聽從吉岡的指揮、安排。他的辦公室安置于此,其用意不言而喻。吉岡安直曾毫不客氣地對溥儀說:“日本天皇就是你的父親,關東軍是代表天皇的,你要聽他們的話,像聽父親的話一樣!边@是在赤裸裸地告訴溥儀:你是一個“兒皇帝”。
沿承光門內的狹窄樓梯而上,我們來到勤民樓的二樓。
二樓的東南部為勤民殿,是溥儀接待重要來賓和舉行正式儀式的場所。1934年3月1日,溥儀第三次登基做偽滿洲國的傀儡荒地,其典禮儀式就是在這里舉行的。登基當天,溥儀一改往日遲眠晏起的習慣,早早起床。他穿上特意派人叢天津取來得光緒皇帝曾穿過的龍袍,來到長春南郊杏花村的順天廣場(今長春市文化廣場),把那里臨時搭起的一個小土臺,權且作為“天壇”,行了“告天即位”的古禮。祭天時,突然狂風大作,將溥儀的皇冠吹起,溥儀卻在臣子們的阿諛中,認為是上天示意自己能夠力挽狂瀾,日后必將復興清室,再做大清皇帝。然而,這卻是日本人決不允許的,日本人只同意他做“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祭天回來后,溥儀立刻言聽計從地換上了日本人為他早就準備好的“陸軍大元帥服征裝”,并在勤民殿舉行了正式的登基典禮。勤民殿的地面鋪著大紅的地毯,在北墻的正中,用絲帷幕裝設成的一個金黃色的神龕下,放著印有偽滿皇室專用的蘭花御紋章的高背沙發(fā)椅。這便是他的“御座”了。御座兩側各有一帽臺,前方還置有紅木國璽臺,這使勤民殿看起來有些不中不洋,不倫不類。溥儀就是在這里接受百官的朝賀。溥儀登基之前,這里還發(fā)生過一件大事:1932年9月15日,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zhí)政后不久,為了換取日本人的歡心,謀求復辟清王朝,指令偽滿洲國國務院總理鄭孝胥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偽滿特命全權大使武藤信義在這里簽訂了可恥的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把我國東北的主權全部出賣給了日本帝國主義。此殿也是溥儀賣國求榮的歷史見證!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6
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合并的基礎上籌備,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該館陳列大樓建筑面積11580平方米,文物庫房4156平方米。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 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冊 (其中善本書8000余冊),一級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歷年來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如壽縣蔡侯墓出土的蓮瓣銅壺,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蓋頂作鏤空的蓮瓣形,頸部有對稱的獸形雙耳,四獸作足,造型生動,為春秋時期少見的藝術珍品;壽縣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約400千克,形體高大,是現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僅次于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該館珍藏的古代瓷器 有1963年宿松縣北宋(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與注碗,注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鎮(zhèn)青白瓷中少見的佳作,也是宋瓷斷代中的珍貴標準器物。鐵畫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一種,具有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館藏清初鐵畫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蘆蟹圖》,是鐵畫中的代表作。
安徽省博物館 - 博物館珍藏該館陳列以地方歷史為重點,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三個基本陳列。1981~1986年6月,該館先后舉辦各種展覽120多個,每年觀眾15~22萬人次。1984年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曾在日本東京展出。
該館從事文物保護科研的人員,曾對青銅器防腐蝕進行研究,用局部電蝕法去除青銅器上的粉狀銹,并結合使用苯駢三氮唑化學浸蝕劑保護青銅器,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科研室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科研項目“激光全息文物 無損檢測”,獲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揚獎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科技成果三等獎。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7
安徽省博物館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舊館位于合肥市安慶路268號,占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新館位于合肥市懷寧路268號,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
20xx年8月,安徽省博物館展覽陳列大樓被省政府批準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2月,安徽省博物館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20xx年5月,安徽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xx年6月,安徽省博物館進入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行列。20xx年12月28日更名為安徽博物院。20xx年9月29日新館建成開放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選址合肥市政務新區(qū),整體建筑風格體現"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筑風格。外墻立面采用青銅紋理建材,體現厚重的文化歷史,內表面為木質襯里,溫暖而人性化,中庭擇晶瑩剔透的玻璃作為幕墻,極富現代感。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依靠安徽悠久的歷史遺存,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所在,收藏甚豐,現有各類文物、標本、文獻、古籍藏品23萬余件。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你們這次行程的導游,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渤海之濱——天津,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座海濱之城。
天津,簡稱“津”,是我國首都北京的門戶,中央直轄市,也是世界第__大城市之一,是北方最大的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天津的風味小吃很有名頭,除了聞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這三樣外,還有張記果仁、曹記驢肉、石頭門坎素包子、芝蘭糕干,以及貼餑餑熬小魚等等特色小吃……
大家吃飽了,喝足了,接下大家跟著我去天津的幾個主要景點走走吧!
天津的主要景點有很多,有天后宮、九龍山、水上樂園、東麗湖……我們現在要去的是號稱“天眼”的“天津之眼”。它的全稱是“永樂橋摩天輪”,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能。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這座摩天輪不但外形美觀,而且還能升到35層樓的高度,在上面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致。
現在是晚上七點鐘,是觀光的最佳時間,下面是大家的自由活動時間,九點鐘在這里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9
現在我們穿過了大成門,來到了又一個圣潔的天地。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與前面的大成殿錯落有序,頗具匠心,布局是相當合理、巧妙的。資中的文廟的面積很小,但是他的結構確實十分的緊湊,我們可以看到左右兩邊的鐘鼓樓也都完好的保存下來了!兩座樓也是對稱而建的,用一句成語就叫做晨鐘暮鼓。
好了,游客們,我們現在處于的位置是西廡,在正對面同樣與它也是對稱而建的是東廡。西廡和東廡在古時候又叫做“廂房”。它們在文廟里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陳列孔子和72賢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們的文廟博物館也在文廟內,所以這里變成了我們陳列我們文廟內珍貴文物的地方。那么我們首先來欣賞這塊石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幽蘭賦》。這組碑刻一共七塊,每塊長2米,寬1.2米,是質堅粒細的巫峽石刻制的。話說在清朝的咸豐年間,資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藝,成了當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縣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園”。李福州讀書不多,卻天資聰慧,發(fā)財后不惜重金購買名人字畫裝點花園,有一次他在宜賓做生意的時候,發(fā)現了黃庭堅的這幅字,他非常的喜歡,并派人專程從巫峽開采到了上好的巫峽石,又花重金請了一位成都的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黃庭堅的這幅《幽蘭賦》給刻了下來并用他來裝飾自己的書房。不過十分可惜的是,待到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輩式微,字畫散盡。而這7塊石碑每個就重達1噸多,無人搬動。新中國成立之初,土改時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分到了這堆石頭,將它們砌成灶房外墻和豬圈。建房時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礙事,就將無字的背面放在外面當豬圈墻,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誰知這樣就完好地保護了石碑,還使它“失蹤”了20多年。直到1974年,當時我們文廟的老館長楊祖塏老先生才意外的發(fā)現了這塊珍貴的石碑,經過細心的清理、保管之后,這才讓此碑重見天日,也讓大家一飽眼福!
這塊碑我們又把它稱為“三絕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在文、書法、雕刻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稱“三絕”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韓伯庸所作,大家請看:“陽和布氣兮,動植齊光;惟彼幽蘭兮,偏含國香。吐秀喬林之下,盤根眾草之旁。雖無人而見賞,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說吸收了天地精華,有國香之資的蘭花卻因出生不好“吐秀喬林之下,盤根眾草之旁”而無人知曉只能孤芳自賞。然后文章說了三個故事來贊美蘭花,第一個便是“橫琴寫操,夫子傳之而至今”。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說孔子發(fā)現的蘭花之后很是喜歡,便彈琴給蘭花聽,以此來贊美蘭花的高潔。第二個便是“燕姞夢蘭”的故事,說燕姞只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女子,一日夢見他的祖先給她一棵蘭花,告訴她這蘭花將來會是你的兒子,你現在收下她之后,別人就會像愛蘭花一般的來愛你,而后當時的國君鄭文公愛上了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蘭花作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為鄭文公生下一子,取名為蘭,也就是后來的鄭穆公。第三個講的便是屈原也喜歡蘭花,贊美蘭花,我們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騷人,楚客”指的就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蘭花的確是有國色之資,所以才有了后來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宮受大家的賞識。介紹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們不難想到其實孔子的遭遇就像蘭花一樣,一開始周游列國,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被賞識,而后才被人們認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這篇《幽蘭賦》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廟里,也是十分適合的。我們再看他的雕刻,說它絕是因為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黃庭堅每個字的虛筆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難得。當然了,三絕”中最絕的還屬黃庭堅書法,全文396個字,平均手掌大小,寫得氣韻橫生,是50多歲的黃庭堅第一次被貶后奉召回京時書寫的。他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跌宕開闊、沉著剛勁的手法,來表現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對蘭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體奔放壯美,章法連綿,是黃書的代表作之一。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0
我們先來到泮池的左邊,現在我們看到這塊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歲的時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書的《四書.大學》碑,距今300多年的歷史,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康熙也下令全國,凡是有文廟的地方也就必須要立這塊碑,現在有些文廟里已經沒有了,而我們這里的文廟卻至今仍舊保存了下來,這是十分難得和珍貴的。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雖然是一位滿洲皇帝,但是他對漢族的儒家文化確是十分的喜歡。這塊碑的內容主要是《大學》里經一章的內容,簡單的說來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寫這塊碑的時候康熙正當盛年,其書法剛勁豪放,頗具唐人氣韻,從這塊碑里的書法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滿洲皇帝的深厚的漢文化功底。這塊碑與它正對面的石碑并稱為資中文廟的另一絕,對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憲宗皇帝書《御制重修孔子文廟碑記》碑。兩塊碑均高4米,寬1.9米,兩兩對稱而立,兩道碑文,碑體高大,尤顯風采,均以帝王萬乘之尊御書,堪稱資中文廟之精品。
兩座碑的旁邊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對稱而立的。首先我們來看位于左邊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從隋到清在資州做官而政績卓著的官員,如唐代的節(jié)度使韋皋、刺使羊諤、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為我們資中在歷史上曾是州郡屬的所在地,為州時間長達900多年,所以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市委書記,F在我們來到了與剛才名宦祠對稱而建的另一個祠堂,叫做鄉(xiāng)賢祠,鄉(xiāng)賢祠供祀的是資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揚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漢的詞賦家王褒,南宋狀元趙逵、南宋宰相趙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趙雄為這里供祀的最高官員。鄉(xiāng)賢祠的旁邊有關于張大千所作的資中八景的介紹,我們知道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雖為內江人,但卻與資中有著很深的情誼。因為他的親戚很多都在資中,小時候他經常跟著他的二個來到資中玩,所以從小就對這里很了解。1956年張大千離開大陸移居法國的時候,出于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他便憑小時候自己的記憶,畫了這資中八景圖,送給自己的資中親戚。大家不妨來欣賞一下國畫大師張大千印象中的資中8景。
位于兩座祠堂中間的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門,又叫“戟門”。這道門同外面的大門一樣,從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時才會開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員休息整裝的地方,平時只能從兩邊小門進出,左邊的小門叫“金聲”,右邊的小門叫“玉振”。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1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渡袝·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風景名勝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云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岳嵩山、云臺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云臺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qū)。
最佳旅游時間
河南屬暖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時間是秋季.
區(qū)域分布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qū)、20個縣級市、88個縣。
歷史文化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qū)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長達3200余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帶的國家。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2
怎么樣朋友們是不是覺得這塊碑很值得一觀呢,欣賞完我們文廟的石刻精華之后,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我們館內的木刻精華,我們文廟的鎮(zhèn)館之寶,也是我們文廟的第4絕——至圣先師孔子神位。這塊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時制作的,已經有480多年的滄桑歲月了。根據史書的記載明世宗嘉靖九年,禮部議奏:“人以圣人為圣,圣人以孔子為至”?鬃邮侵临t,但畢竟是人臣,因而應當去掉“文宣王”的王號,改稱“至圣先師”,準奏后,嘉靖帝就詔令全國,“去塑橡、設木主、罷封爵”,意思是說文廟以后都不準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換成孔子的牌位進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還頒布了各地制作孔子牌位的統一規(guī)格和標準。按照規(guī)定,孔子牌位必須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闊四寸,座高四寸,長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規(guī)矩是相當嚴格的。以至于現在山東曲阜孔子廟內保持著的一塊嘉靖九年制作的孔子牌位,其長寬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規(guī)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我們資中文廟內的孔子牌位卻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當時規(guī)定的3倍,它的寬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說是遠遠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頒布的孔子牌位的規(guī)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規(guī)定,牌位必須“朱地金書”,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牌位卻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圣先師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寫在金榜上的?梢哉f,這塊牌位無論是從尺寸大小還是字體顏色上都沒有按照當時皇帝的要求來制作,我們都很清楚在封建專制社會里,是最為忠君守道的。但是當時的這里的人們?yōu)槭裁雌绱舜竽懙捻旓L違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制出了這么一塊欺君之物呢?有人說或許是對資中文廟的一個特許,因為我們資中文廟的孔子像都是站著的。。。。。但事實上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這也成為了我們華夏神州所有文廟中永遠的未解之謎。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縷空雕刻著九條龍,二條鳳,外圍是以花瓣和海濤、龍鳳纏繞其間,栩栩如生、呼之欲飛……可以說此牌構思巧妙,形態(tài)生動,技術精湛,氣勢恢宏,是不是令大家嘆為觀止呢?其實現在在山東的孔子廟里也有這么一塊一般大的牌位,只不過那個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們這塊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來,我們文廟里的這塊牌位不僅大,而且歷史更悠久,F在我們還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來,是十分不易和珍貴的。怪不得此牌被人們譽為“中華第一牌下面我們來到的是東廡,這里同樣也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館藏文物,我們現在看到的拓畫,是從我們資中南宋時候出的宰相趙雄的墓里拓畫下來的,這幅圖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圖”當時發(fā)現的時候,墓里的圖畫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資中清朝光緒年間的狀元駱成驤的照片。他17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這塊“經魁”匾就是他中舉人的時候,送給他的外公的報喜之物。31歲時被光緒皇帝欽點,成為清朝唯一的川籍狀元。這塊“狀元”匾就是在他中狀元之時候,送給他的舅舅的報喜之物。這個“狀元”匾上的“欽點”二字便指的是光緒皇帝的欽點,那么為什么光緒帝會欽點他為狀元呢?我們可以開看看下面的文章,這是駱成驤在當時殿試的時候手寫的《殿試策》。單從這篇字來講就寫的十分工整,如同現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見駱成驤的書法功底。據說當時光緒皇帝臨軒側問當下應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并要求大家暢所欲言,于是駱成驤就在這篇文章中寫下了4個點來回答光緒皇帝所提出的問題,這4點分別是:整軍練兵、興修水利、例行節(jié)儉、懲治貪污?梢哉f這4點建議在歷朝歷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緒皇帝看后十分喜歡,便欽點了駱成驤為狀元。由于其出身于貧寒農家,中狀元后駱成驤并沒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業(yè),大力的興辦學堂。他在當時的京師大學堂(現在的北京大學)做過首席提調,后來回川以后創(chuàng)辦了四川高等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大學,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份《殿試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現在四川大學里。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3
久聞上海航海博物館的大名,因此,昨天借著旅游的名義跟著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和弟弟,一路奔波,終于來到了坐落于上海市奉賢區(qū)的上海航海博物館。
走近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外觀酷似船帆的博物館,凸顯了“航海博物館”這個名字中的“航海”兩字。
進入博物館,它的內部可謂“金碧輝煌”!笆紫。”我擺出一副超人的樣子,朝著前方“飛去”,“我們去參觀面前的這個‘龐然大物’”畢竟對航海有一點兒興趣的我還是對這艘“遠古時代”的大船有著澎湃的好奇心。
這艘大船滿“身”油光滑亮,好似一艘剛出爐的船,我感到很奇怪,便問外公。外公回答:“這艘船涂了桐油,所謂桐油,就一種能讓木頭不腐爛的一種油。這種油……”我懶得聽外公講這番長達千百字的介紹,沿著樓梯上了船。
登上這艘大船,我尋樂地對父親敬了個禮,說道:“報道,船長!船員已經就位,請指示!”爸爸也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好!出發(fā)!”這可使一旁的郭晉宇“咯咯”笑個不停。
接著,我們去了“中國航海史”的“館中館”。并在里頭看見了鄭和的雕像,鄭和和他的船隊一起下西洋的故事。
我們又去了2樓的“戰(zhàn)艦展覽區(qū)”。引入眼簾的是許多中國、前蘇聯(同俄羅斯)、美國、日本和英國的潛艇、戰(zhàn)艦和艦載飛機,簡直是帥爆了。
而3樓,則是一個大的圖書館,藝術間。藝術間里擺放著許多油畫,每張都畫得都與實物栩栩如生,真叫人敬佩;而圖書館中,則擺放著許許多多的書。
美麗的航海博物館令人流連忘返,不僅在知識方面讓人受益匪淺還使人拓展了知識,真是兩全其美啊!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4
歡迎到鄭王陵遺址博物館參觀。我館是依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韓故城東城鄭王陵遺址而建立起來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鄭王陵遺址博物館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點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處文物旅游景點。
鄭王陵遺址博物館位于鄭韓故城東城西南部鄭國貴族墓地北側。整個鄭國貴族墓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新鄭市文物管理局對整個墓地進行了鉆探普查,發(fā)現墓葬分布極為密集,墓葬總數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數量在全國已發(fā)現的春秋墓地中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國同期墓地中極其罕見,可用無臥牛之地來形容。特別是規(guī)格多樣的車馬坑群的發(fā)現,在春秋墓地中尚無先例。如果將車馬坑大面積的發(fā)掘,其盛況將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以來又一處現場展示我國古代光輝文明的盛大舞臺。
第一展廳 中字型大墓發(fā)掘現場
在我國古代,由于認識上的局恨性,人們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級的生活,死后也按這個等級進行陪葬。中字型大墓20xx年8月開始發(fā)掘,是目前發(fā)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時期帶墓道大墓。南墓道總長20.85米,北墓道長10米,葬具形式巨大,為三槨一棺或重棺。在全國已發(fā)掘的春秋諸侯墓中,三層槨極為少見。《莊子.天下》及《荀子.禮論》均云:“天子棺槨七重,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兩重。”此墓三槨二棺,正與記載相符,從而印證了這是一座鄭國國君墓。
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實用葬車。而且車輛形制多樣,裝飾各異,均為拆車葬。目前在南墓道內已發(fā)現多種車40輛,在北墓道5輛。這些車絕大多數都有棕紅色的漆。
綜觀中字大墓不計陪葬坑3號車馬坑中的葬車,墓道中車輛總數45輛,車輛之多在我國目前已發(fā)掘墓葬中為最多。是難得一見的春秋車輛奇觀。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些車輛中發(fā)現了象牙龍飾車、青銅飾車、骨雕車、象牙飾車、樓車、漆繪花紋車等珍貴車輛,多屬全國首次發(fā)現,完全與《周禮.春官.巾車》中所記載“王之五路”相對應。這些車輛是目前發(fā)掘中所發(fā)現的最高級別、最為考究的鄭國車輛。
鄭國國君為伯爵,按周代禮制,其國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這座墓葬既有寬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車中又有寬大的車輛,與鄭國諸候國的地位不相對應,反映的是這位國君已經“僭越”不服周禮的客觀現象。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號與2號車馬坑內的葬車數量加在一起,其車輛總數可能超過百輛,這對于當時號稱“千乘之國”的鄭國來說,無疑是太奢侈了。但從另一側面說明了此國君在位時可能也是鄭國比較強盛時期。在此墓東側約7米的地方最近發(fā)現1座總長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發(fā)現的鄭國墓中第二座帶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國君夫人墓。
另外,考古發(fā)現這里是韓國的鑄鐵遺址,韓滅鄭后在都城內興建的大型官營作坊,在此大挖大燒鄭主墓破其風水的歷史場景,刻意體現了改朝換代后韓人懼怕鄭人復國。在此墓的南邊,有一些韓國殘疾人和小孩的墓葬。
第二展廳 五號車馬坑及中型大夫級貴族墓
5號車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東南約10米,坑中葬4馬車1輛,2馬車2輛,馬8匹,犬1條。馬骨被壓在車體之下,馬匹側躺放置,頭向西,1號車為儀仗類的大車,放在坑的中間,2號車與3號車都是小型游獵車。另外,犬骨斜爬在3號車廂上,有明顯的掙扎痕跡,形象十分生動可憐。
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級貴族墓葬,作為葬具的木質棺槨均已腐朽,依其遺跡可知葬具為一槨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銅器片。從故城中已發(fā)掘的10余座中小型車馬坑的情況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級別才能殉葬1輛車,個別殉葬4輛車,這種級別的車輛都沒有發(fā)現任何裝飾品,這和國君所陪葬的車輛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了它們的級別和地位是明顯不同的。
整個鄭國陵區(qū)從1999年發(fā)現至今,共探明不同規(guī)模的車馬坑達23座,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長寬超過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側的3號車馬坑長13.5米,寬11.5米,深7.5米,面積幾乎是1號車馬坑的2倍。20xx年3月開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時發(fā)現車輛非常密集,現暫停清理,開始挖砌坑底防滲過洞和四周防滲墻,目前防滲工程已竣工。該坑葬車數量可能在30輛以上。20xx年發(fā)掘的1號車馬坑在社會上引起很大轟動,新鄭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非常重視,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發(fā)掘現場和中大夫級貴族墓展示廳,并對陵區(qū)進行了綠化和建設,以車馬坑群的展示為主要特色,車馬坑群數量眾多,葬車多樣,在這樣一個極為有限的區(qū)域內有如此多的車馬集中,不能不說是一個罕見的奇觀。它構成了我國截止目前春秋時期葬車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成為以軍陣形式隨葬的淵源,比聞名中外的秦陵兵馬俑軍陣早400多年。
第三展廳 一號車馬坑
1號車馬坑是我國目前發(fā)現春秋時期葬車最多的車馬坑。它的平面呈長方形,口長10.4米,寬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兩道供古人上下的腳窩,內葬多種豪華、實用、形式多樣的車輛22輛和許多馬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坑多車制似乎已成為一種更新穎、更時髦的追求。鄭國1號車馬坑葬車眾多,就其典型代表它的葬制規(guī)律一般為車輪摘掉后側靠在坑的四壁,馬匹殺死后平鋪坑底,車體則放在馬匹之上,摘下的車飾、馬鞍、馬蹬、馬銜等活動車馬具放在主墓內,這與其它列國車輪不摘,馬匹放在車轅下的葬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可能與鄭人的觀念有關,推測應是墓主人對珍貴的車馬占有權的充分體現。
天津市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5
濰坊市博物館始建于1962年,原館址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十笏園”內,新館位于濰坊市東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開發(fā)區(qū)。新館于1995年4月15日開工建設,歷時5年,于1999年12月20日落成開館。
該館占地面積36.08畝,建筑面積18669.7平方米,實用面積14400平方米,可用于展覽的面積10299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之一。
新館1999年12月對外開放,它地處濰坊市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積37畝,建筑面積18670平方米,是一座設施齊全、配備完善的現代化博物館。濰坊市博物館擁有專門的學術組織——文博學會,并擁有一批從事多學科研究的專業(yè)人員。他們承擔了包括國家、省、市級在內的多個學術課題,舉辦或參加了許多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先后在國家、省,市各級刊物上發(fā)表了300余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十余部學術專著,獲得了多項學術成果獎勵。館內擁有設施齊全的大型文物庫房,現藏有古生物化石、陶器、玉石器、銅鐵器、瓷器,書畫、古籍碑帖、石碑石刻、民俗服飾及飾品、近現代革命文物等十余類藏品,共計15000余件。
這些文物藏品大多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研究價值。它們當中既有代表古代制陶技藝最高水平被譽稱“蛋殼陶”的龍山文化薄胎高柄杯;也有生活在二三十萬年前的“濰坊象”個體化石;還有以鄭板橋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的書畫珍品,以及清代濰縣著名收藏家陳介祺等眾多當地名家的書畫精品。濰坊市博物館于20xx年12月20日向社會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后,每天的參觀量都達到了最高觀眾接待量。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文化設施職能的回歸,愿每一位公眾自覺接受博物館教育,在參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欣賞與思考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