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dǎo)游詞 > 浙江導(dǎo)游詞 >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5篇)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08-31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5篇)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 篇1

  靈山寺位于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qū),8 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yōu)美。

  驅(qū)車沿著麗水的麗陽街,從家出發(fā),行約十五分鐘便到了麗水的千年古剎——靈山禪寺(靈山寺)!其實,還未行至寺腳,沿路所設(shè)的賣香火小攤販便提前向我們預(yù)告:“離靈山寺這個香火鼎旺之地不遠啦!”呵呵,因而,此地并不是個難找之地,有名著呢!市區(qū)的8路公交車所顯示的終點站——“靈山寺”,更是像一塊活動的廣告牌,天天在街上打靈山這張“旅游名片”!靈山寺自然和其他的寺廟一樣,是依山而建的,這山便是那靈山。

  山本該給人一種“穩(wěn)”“重”之感,一個“靈”字便令這山頓時變得“有活力”起來,要說這靈山,其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馬頭山”,至于為什么我便不知了,或許整個山型長的像匹馬吧?呵呵,喔,它原稱還叫“靈鷲山”!

  整座靈山并不高,也就191米的“小海拔”,所以登山不是件費力的事,相反置身于中的青山綠水,古木蒼天,幽靜極致,倒是一個靜心、靜身、養(yǎng)心、養(yǎng)身的好去處。

  靈山禪寺的背面正中央為“裝點關(guān)山”四字,當時還認了老半天,覺著看著像“吳”、又有點像“靈”,F(xiàn)一查,確定乃“關(guān)”字,而且此字句,居然始于咱的毛主席《薩蠻·大柏地》一詩——“裝點此關(guān)山,今朝更好看”,“關(guān)山”即江山的意思,這里當然指的是優(yōu)美的靈山啦!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 篇2

  靈山寺,位于浙江省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qū),8 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yōu)美。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jù)《明一統(tǒng)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F(xiàn)據(jù)相關(guān)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yè)兵法,精于儒學(xué)。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jié)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xué)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jīng)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qū)東北部,距市區(qū)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huán)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huán)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 “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huán)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qū)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cè)山麓的現(xiàn)為蓮都區(qū)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chuàng)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yōu)榧o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現(xiàn)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萬歷間,詩人曾友顏(祖籍生平不詳)用詩《靈鷲山八景》贊美了靈鷲山的優(yōu)美景色,八景分別是溪雨亭、留云塢、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崗、九曲嶺、五方坪、紅鞋巖。溪雨亭,是北宋處州太守劉涇在靈鷲山所建,留有詩詞一首。劉涇,字巨濟,號前溪,簡州安陽(屬四川)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進士,紹圣三年(1096)任處州太守。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 篇3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jù)《明一統(tǒng)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F(xiàn)據(jù)相關(guān)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yè)兵法,精于儒學(xué)。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jié)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被迫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xué)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jīng)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qū)東北部,距市區(qū)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huán)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huán)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 “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huán)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qū)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cè)山麓的現(xiàn)為蓮都區(qū)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chuàng)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yōu)榧o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F(xiàn)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 篇4

  靈山風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轉(zhuǎn),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yōu)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據(jù)明代《淇縣志》記載,靈山寺創(chuàng)建于梁普通年間(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統(tǒng)寺大統(tǒng)、綱領(lǐng)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chuàng)。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chuàng)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 35公頃,高僧200余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游客云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游靈山寺,并寫有《游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游。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迷人?胺Q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峰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媧峰,頭挽發(fā)髻,面慈目祥,身著舒袖褒衣,雙肘曲于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又若為蕓蕓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shè),鬼斧神工。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并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后,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后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嘆:“我創(chuàng)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于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媧峰。

  與女媧峰正對的建筑是女媧宮,人們?yōu)榧漓胨,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jù)明以來的《淇縣志》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fù),現(xiàn)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fù)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nèi)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chuàng)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圣誕日,她往火云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圣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

  女媧創(chuàng)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jié)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發(fā)飄飄,神態(tài)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著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贊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占風流。枕山臥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里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在靈山山腰處有一個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內(nèi)鐘乳石形成數(shù)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于崖壁,非常神秘,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靈山寺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tài)豐滿,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古佛洞口鐫一則回文聯(lián),耐人尋味:“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nèi)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臥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民諺曰:“每逢到靈山,必鉆古佛洞,若問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鉆鉆佛爺洞,一輩子不生病。”所以游客無不進洞領(lǐng)略其妙。

  據(jù)明代《淇縣志》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臺朝云、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其中靈山獨占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說的是靈山黑龍?zhí),位于寺院的西北?cè) 500米處。這里奇峰幽谷,山勢挺拔,泉涌澗飛,碧波蕩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征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云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圣,靈杰千古同嘉。”據(jù)載,在明代以前,這里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回應(yīng),宛如龍吟。

  靈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zhí)锻灰缍,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弦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zhí)丁:宄,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p>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于懸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內(nèi)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luò)繹不絕。

  據(jù)明《淇縣志》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說》云:“靈山下有靈山寺,創(chuàng)于梁普通,修于盛唐開元。”遼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傳說,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xiàn),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圣峰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蘊寓著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發(fā)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xié)調(diào),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后,無不驚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jù)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云游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臺方寸山,訪拜佛、仙、神圣,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jīng)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臺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jīng)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余,轉(zhuǎn)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于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jīng),謂之“悟空聆經(jīng)”。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說于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游,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chǎn)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游玩過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 篇5

  靈山寺

  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千百年來,“靈山三奇” ——“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

  唐建寧公主出家的故事

  唐玄宗元年,劉太后病重,眾多御醫(yī)束手無策,全宮上下猶如黑云蘢罩般,這可急壞了唐玄宗以及年幼的小公主建寧,正在這時,一位叫位普安的僧人請求面圣,并道他有方法能醫(yī)好劉太后的病。唐玄宗一聽,急忙宣他進殿。普安大師向皇帝行過禮后,道:“我知道有個寺院非常的靈驗,它就是霸山廟,需要太后的家人親自降香許愿,方能靈驗,不知殿下意下如何”,唐玄宗聽完,又是高興又是無奈,自己身為一國之君怎能前往,這時在一旁的小公主建寧站了出來,說她愿意為皇奶奶祈福。隨后便跟著普安大師遠去,經(jīng)過了三天三夜,終于到達了靈山寺,只見寺院周圍郁郁郁蔥蔥,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景色煞是迷人。隨步進入寺內(nèi),只見香煙繚繞,好一派佛門靜謐。建寧燃過三柱高香之后,虔誠向佛祖許愿,并許下“如若她皇奶奶真的病體痊愈,她愿舍身出家于靈山寺”。就是建寧許下愿望的第七天時,劉太后的病果然稍有起色,經(jīng)過太醫(yī)的熙心照料,斗個月后果真病體安康。唐玄宗龍顏大悅,特批白銀三萬八千兩重修霸山廟,降旨將靈山尊封為國廟,普安僧人也晉升為靈山寺主持法師。而公主也帶著她曾許下的誓言,前往靈山寺出家。

  朱元璋三上靈山

  靈山寺門上方懸著的刻有“圣壽禪寺”字樣的石質(zhì)橫匾是明太祖朱元璋來靈山寺降香所賜.朱元璋為什么要來靈山寺降香?這還得從頭說起。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夏的一天,天氣異;馃幔`山小和尚陳大用下山買米回來,在離寺不遠的獅象口見一處地游方小和尚饑餓炎熱昏倒在路旁,就將其背回寺院。這游方小和尚不是別人,就是后來成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濠州鐘離縣(今安徽鳳陽縣東北)太平鄉(xiāng)孤莊村人,兄弟姊妹八人,他最小,故小名“重八”。朱元璋十七歲歲那年(公元1344年)春,淮南大旱,繼而瘟疫流行,朱元璋的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在家鄉(xiāng)的皇覺寺里當了和尚,哪知皇覺寺也很快斷了糧,只當了五十二和尚的他也被迫出去做游方僧,他在河南、淮西(今信陽)地區(qū)云游,當一日乞討至靈山寺腳下的時候,最終因體力不支,昏倒在地,被陳大用所救,這一天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一,便是朱元璋第一次上靈山。

  朱元璋在靈山寺里住下后,幫寺里挑水、掃地、打柴、種茶、什么活都干,而且聰明果斷,和尚們都很喜歡他。

  當時靈山一帶,白蓮教已有很大影響,陳大用等好幾位靈山寺僧都參加了白蓮教。白蓮教是明教的一個派系,因此朱元璋和陳大用有共同的思想和信仰。陳大用比朱元璋大幾歲,文化也比朱元璋高。他經(jīng)常像大哥一樣關(guān)心朱元璋,并教朱元璋學(xué)習文化知識,和他一起縱論天下大事,兩人親如兄弟。在他的幫助下,文化知識日益豐富,思想日趨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他以靈山為據(jù)點,四處宣傳明教教義,傳播反元思想。此時的朱元璋已脫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興軍中。

  因朱元璋有勇有謀,很快由一名士卒升為元帥。公元1351年秋,在轉(zhuǎn)戰(zhàn)江淮時,又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一,朱元璋吃了敗仗。幸好,這兒離靈山不遠,他便只身逃往靈山寺。因他一身戎裝,和尚們看他雖似曾相識,卻不敢貿(mào)然相認,只得問他姓甚名誰。此時朱元璋哪敢透露真名實姓,只得在寺廟的墻上題詩一首:

  戰(zhàn)罷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

  只管叨叨問姓名。

  而已料到朱元璋有此一劫的陳大用隨即將朱璋引向原大雄寶殿后一口井中(圣井,又名“潛龍井”,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上靈山避難之井,后被朱元璋御封為圣井,此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滟滟),并用事先打通好的竹管讓他含在口中,用于呼吸,躲過元兵搜捕,幸免一場劫難。這是朱元璋第二次上靈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yīng)天(今南京)登上皇帝寶座。朱元璋不忘靈山寺眾僧培育與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親臨靈山寺降香。靈山寺眾僧受寵若驚。封主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隨駕入京,參議朝政,賜靈山寺“半副鑾駕”,御筆題下“圣壽禪寺”四個大字。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靈山。后人把每年三月初一作為靈山廟會。每逢這天,前來敬香者如同潮水。后人在此塑這尊朱元璋像,紀念他三上靈山寺的故事。 如今,在朱元璋圣像背后一片湖水上,修建了一座橋(名福渡橋)長200米,寬 2.0米,整橋毛竹構(gòu)造。福者富貴,橋為渡,渡可渡人。渡人即自渡,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充分體現(xiàn)佛家精神和道家思想。橋中竹亭為重檐八角,上書“重八亭”三字,取明太祖朱元璋俗家小名重八之意。寓意福渡渡人,渡而得福,捷足(結(jié)竹)先登,成就大業(yè)。

  靈山三奇

  在我國,廟宇一般門朝正南,而靈山寺為什么是山門朝東呢?據(jù)相傳,唐朝以前,寺內(nèi)只有三層殿,也是山門朝南而開,后唐明皇之女人寺為尼時,地狹廟窄,朝廷擴建廟宇時,依山就勢所為,就把寺門建得朝東了。寺門東開被譽為靈山三奇之一。另有二奇是蓄發(fā)修行和僧尼同誦。出家人多為光頭,而靈山寺僧則不然。這是因為,北京西山臨濟寺十九世撣師來靈山任主持時,老僧潛心修行足不出戶,頭發(fā)長了也不剃,佛門稱之“恨頭僧”,老僧圓寂時,滿頭長發(fā),故而他的徒子徒孫都有了蓄發(fā)的習慣。到了近年,寺院內(nèi)提倡削發(fā),除個別僧尼外都剃了光頭,而在寺內(nèi)偏殿供奉的一位靈山寺近代高僧釋大慧大師的法像,可以看得出,他當時在靈山寺出家就是帶發(fā)修行。靈山舊有七寺三庵,原本分開誦經(jīng),后因戰(zhàn)亂,特別是文革的一場浩劫,唯有靈山寺幸存,故而僧尼同寺誦經(jīng)。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5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最新的河南靈山寺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18篇)

    靈山寺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千百年來,靈山三奇 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

  • 河南靈山寺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24篇)

    靈山寺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千百年來,靈山三奇 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

  • 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29篇)

    靈山寺景區(qū)位于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qū)中心景區(qū),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nèi)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為主要內(nèi)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

  • 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8篇)

    佛主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是第六世國王凈飯王的兒子。傳說他一出生就會說話,每走一步路都有一朵蓮花開放,當時空中出現(xiàn)兩條飛龍,口噴清泉,為其沐浴,這一天是中國農(nóng)歷四月初八,所以這一天后來就被稱為“浴佛節(jié)”,也稱“佛誕...

  • 有關(guān)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25篇)

    靈山大佛,位于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占地面積約30公頃,包括祥符寺和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面臨太湖,北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為難得之佛國寶地。祥符寺祥符寺是中國佛教四大宗之一的法相宗的祖庭。...

  • 2023年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精選27篇)

    靈山風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

  • 河南靈山寺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21篇)

    靈山寺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千百年來,靈山三奇 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

  • 靈山寺導(dǎo)游詞(精選13篇)

    廣福宮里敬奉的是洪鈞老祖。洪鈞老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xué)多識,是三清的老師。我們古靈山的石頭還會唱歌呢!不信您可敲敲這張桌,此桌石材取自古靈山,輕輕一敲,聲音清脆動聽,故名音樂桌。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梨花坡。...

  • 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精選20篇)

    靈山風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

  • 最新的河南靈山寺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20篇)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靈山寺景區(qū)位于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qū)中心景區(qū),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nèi)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為主要內(nèi)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

  • 有關(guān)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24篇)

    靈山風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

  • 2023年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通用21篇)

    一直以來,古靈山以“古、靈、美”而著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到此觀光游覽。提起“古”,主要是創(chuàng)建年代古老久遠,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滄桑;提起“靈”,則是由于這里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來此是求財必發(fā)、求官必升、求子必靈、求...

  • 河南靈山寺的導(dǎo)游詞(精選14篇)

    靈山寺景區(qū)位于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qū)中心景區(qū),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nèi)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為主要內(nèi)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

  • 最新的河南靈山寺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17篇)

    香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原第一古剎---宜陽靈山寺。靈山寺又名報恩寺,報忠寺,玉泉寺、懸泉寺等。坐落于靈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靈山,面臨洛河,不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邇,還以其歷史久遠、香火鼎盛和白馬寺東...

  • 麗水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3篇)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jù)《明一統(tǒng)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

  • 浙江導(dǎo)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