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美文:書信連接古與今
曾有人批判:“我們走得太快,以致于丟了靈魂”。當我們攜家?guī)Э陲w奔著投入新時代懷抱中時,卻將那凝聚中華五千年智慧的精神情懷丟在身后;當享樂主義被奉為真理,“娛樂”成為了明星丑聞、低俗標題黨的代名詞,我們便將靈魂隨意丟棄在這一片浮躁之中。
而在形形色色的或抄襲或雷同的綜藝節(jié)目中,《見字如面》這股清流為我們詮釋了何為真正的精神食糧。它沒有豪華的大制作,沒有嘩眾取寵的爆點。有的只是一個個老戲骨或周迅等青年演員簡簡單單的真情朗誦。尤讓人記憶深刻的便是它第二期以“生死“為主題的一封封家書,那些字里行間迸發(fā)的生命的堅忍,民族的大義,淡然又激蕩靈魂的力量讓觀眾無不下淚。這一封封書信架起了古與今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又找到了一把打開傳統(tǒng)文化寶藏大門的鑰匙。
回望歷史,書信這個多么不起眼的小物件卻幾乎承載了中國所有的文化與情懷。《傅雷家書》中的諄諄引導(dǎo),從學(xué)識品行中的嚴格要求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父親深沉的愛。而在古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時代里,書信中哪怕是“安好”的只言片語都足以讓人熱淚盈眶。只因?qū)懶湃藢⑺械乃寄铌P(guān)懷擔憂愛意揉碎了風干在那墨法淡雅的一筆一畫之中。而與收信者的情誼融為一體,共同詮釋那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文人墨客間的書信往來更是心靈的溝通,或是《與朱元思書》等描繪美好景色向朋友表白心意之作,或是表達思念關(guān)懷困頓失意的朋友之作,或奮勉或警戒。在那一個個文人顛沛流離,命運多舛的時代,無論是蘇軾李白抑或是王維杜甫都是有了這一封封書信相互勉勵才能傲立于世吧。
而現(xiàn)今呢?我們可曾還認認真真地寫過一封書信,絞盡腦汁地遣詞造句,精益求精地反復(fù)刪改,羞澀地委婉暗示再滿懷期待地寄出,度日如年地等待?沒有了,現(xiàn)今只要動動手指便能立刻收發(fā)訊息,距離再也不是問題了,但這種方便快捷反而讓我們不再促膝長談般地表情達意了,碎片化情緒化地交流泛濫。我們像是近了,卻又像是遠了。試想若我們的聯(lián)系溝通不那么方便快捷,那些抱怨謾罵怒火是不是會在研磨得細碎時光里消逝,而那些溫暖美好最淳樸的情誼是不是會在筆尖凝結(jié)呢?
所以,請允許時光在書信中從容地流淌吧,少些浮躁,多些沉靜,少些盲目,多些思考,讓書信連接古與今的思想和情懷,喚醒人與人之間本應(yīng)有的真誠又簡單的感情,在回顧歷史中構(gòu)建新時代的精神家園,這大概就是《見字如面》所要讓我們領(lǐng)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