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古之王者,理定制禮,功成作樂,所以昭事天地,統(tǒng)和人神,歷代已來,舊章斯在。洎唐季之亂,咸、鎬為墟;梁運(yùn)雖興,《英》、《莖》掃地。莊宗起于朔野,經(jīng)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將泯絕。當(dāng)同光、天成之際,或有事清廟,或祈祀泰壇,雖簨虡猶施,而宮商孰辨?遂使磬襄、鼗武,入河、漢而不歸;湯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洎晉高祖奄登大寶,思迪前規(guī),爰詔有司,重興二舞。旋屬烽火為亂,明法罔修,漢祚幾何,無暇制作。周顯德五年冬,將立歲仗,有司以崇牙樹羽,宿設(shè)于殿庭。世宗因親臨樂懸,試其聲奏,見鐘磬之類,有設(shè)而不擊者,訊于工師,皆不能對(duì)。世宗惻然,乃命翰林學(xué)士、判太常寺事竇儼參詳其制,又命樞密使王樸考正其聲。樸乃用古累黍之法,以審其度,造成律準(zhǔn),其狀如琴而巨,凡設(shè)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呂旋相為宮之義。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議而行之。今亦備紀(jì)于后,以志五代雅樂沿革之由焉。
梁開平初,太祖受禪,始建宗廟,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獻(xiàn)之舞:
肅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憲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憲祖昭武皇帝室曰《來儀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五代會(huì)要》云:太常少卿楊煥撰。)
二年春,梁祖將議郊禋,有司撰進(jìn)樂名、舞名:
樂曰《慶和之樂》。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慶順》。
奠玉帛登歌奏《慶平》。
迎俎奏《慶肅》。
酌獻(xiàn)奏《慶熙》。
飲福酒奏《慶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慶融》。
亞獻(xiàn)奏《慶和》。
終獻(xiàn)奏《慶休》。
樂章各一首。
太廟迎神,舞名《開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飲福酒、徹豆、送神,皆奏樂。
樂章各一首。
唐莊宗光圣神閔孝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武成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五代會(huì)要》云:尚書兵部侍郎崔居儉撰。)
明宗圣德和武欽孝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雍熙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五代會(huì)要》云:太常卿盧文紀(jì)撰。)
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咸和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五代會(huì)要》云:太子賓客、判太常寺事趙光輔撰。)
漢文祖明元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靈長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積善之舞》。
翼祖昭獻(xiàn)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顯仁之舞》。
顯祖章圣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章慶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五代會(huì)要》云:太常卿張昭撰。)
高祖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觀德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肅雍之舞》。
僖祖明憲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章德之舞》。
義祖翼順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善慶之舞》。
慶祖章肅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觀成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太祖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廟室酌獻(xiàn),舞《定功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五代會(huì)要》云:太祖廟室樂章,太常卿田敏撰。世宗廟室樂章,翰林學(xué)士、判太常寺事竇儼撰。)
樂章詞多不錄。
右樂章
晉天福四年十二月,禮官奏:“來歲正旦,王公上壽,皇帝舉酒,請(qǐng)奏《元同之樂》;再舉酒,奏《文同之樂》!睆闹
五年,始議重興二舞,詔曰:“正冬二節(jié),朝會(huì)舊儀,廢于離亂之時(shí),興自和平之代。將期備物,全系用心;須議擇人,同為定制。其正冬朝會(huì)禮節(jié)、樂章、二舞行列等事宜,差太常卿崔棁、御史中丞竇貞固、刑部侍郎呂琦、禮部侍郎張?jiān)逝c太常寺官一一詳定。禮從新意,道在舊章,庶知治世之和,漸見移風(fēng)之善!逼淠昵铮瑮嚨染呤鲋贫壬献嘣疲骸
案《禮》云:“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庇衷唬骸鞍采现蚊瘢朴诙Y;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惫蕵窌h舞云:夫樂在耳曰聲,在目曰容。聲應(yīng)乎耳,可以聽知;容藏于心,難以貌睹。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發(fā)揚(yáng)蹈厲以見其意,聲容和合,大樂備矣。又案《義鏡》,問鼓吹十二案合于何所?答云:《周禮》鼓人掌六鼓四金,漢朝乃有黃門鼓吹。崔豹《古今注》云:因張騫使西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增之,分為二十八曲。梁置鼓吹清商令二人。唐又有堈鼓、金鉦、大鼓、長鳴、歌簫、笳、笛,合為鼓吹十二案,大享會(huì)則設(shè)于懸外。此乃是設(shè)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