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東鄉(xiāng)五路安撫司(元東鄉(xiāng)五路軍民府。洪武四年十二月改置長官司,后升安撫司。領(lǐng)長官司三,蠻夷官司二。)
搖把峒長官司(元又把峒安撫司,后廢。宣德三年五月改置。)
上愛茶峒長官司
下愛茶峒長官司(二長官司俱元容美洞地。至大二年置懷德府,屬四川南道宣慰司。至順二年正月升宣撫司。至正中,升軍民宣慰司。太祖甲辰年六月改軍民宣撫司,后廢。宣德三年五月改置。)
鎮(zhèn)遠(yuǎn)蠻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隆奉蠻夷官司(元隆奉宣撫司。洪武四年十二月改長官司,后廢。宣德三年五月改置官司。)
忠路安撫司(明玉珍忠路宣撫司。洪武四年改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fù)置,領(lǐng)長官司一。)
劍南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忠孝安撫司(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置長官司,尋復(fù)故。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fù)置。)
金峒安撫司(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長官司。永樂五年復(fù)故。宣德三年五月領(lǐng)蠻夷官司一。隆慶五年正月降為峒長。)
西坪蠻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中峒安撫司(嘉靖初置。)
散毛宣撫司(元至元三十年四月置散毛洞蠻夷官。三十一年五月升為府,屬四川行省。至正六年七月改散毛誓厓等處軍民宣慰司。明玉珍改散毛宣慰使司都元帥。)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邊宣慰司,屬四川重慶衛(wèi)。二十三年廢。永樂二年五月置散毛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戶所。四年三月升宣撫司,屬施州衛(wèi)。(南有白水河,一名酉溪,自忠建宣撫司流入,又東南入永順?biāo)窘纭?東北距衛(wèi)二百五十里。領(lǐng)安撫司二:
龍?zhí)栋矒崴?元龍?zhí)缎麚崴尽C饔裾涓拈L官司。洪武八年十二月改龍?zhí)栋矒崴,屬四川重慶衛(wèi)。二十三年廢。永樂四年三月復(fù)置,來屬。南有清江。)
大旺安撫司(明玉珍大旺宣撫司。洪武八年十二月因之,屬四川。永樂五年改置,領(lǐng)蠻夷官司二。)
東流蠻夷官司(洪武八年十二月置東流安撫司,屬四川,后廢。宣德三年五月改置,來屬。)
臈壁峒蠻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忠建宣撫司(元忠建軍民都元帥府。明玉珍因之。)洪武五年正月改長官司。六年升宣撫司。二十七年四月改安撫司,尋廢。永樂四年復(fù)置宣撫司,屬施州衛(wèi)。(南有白水河,源出將軍山,西南流,車東河自容美司來合焉。)北距衛(wèi)二百五十里。領(lǐng)安撫司二:
忠峒安撫司(元湖南鎮(zhèn)邊宣慰司。明玉珍改沿邊溪洞宣撫司。洪武五年正月改沿邊溪洞長官司,后廢。永樂四年改置。西南有酉溪。)
高羅安撫司(元高羅宣撫司。明玉珍改安撫司。洪武六年廢。永樂四年三月復(fù)置。領(lǐng)長官司一。)
思南長官司(成化后置。)
容美宣撫司(元容美等處宣撫司,屬四川行省。)太祖丙午年二月因之。吳元年正月改黃沙、靖安、麻寮等處軍民宣撫司。洪武五年二月改置長官司。七年十一月升宣慰司,后廢。永樂四年復(fù)置宣撫司,屬施州衛(wèi)。(西南有山河,即溇水之上源,東入九溪衛(wèi)界。)西北距衛(wèi)二百十里。領(lǐng)長官司五:
盤順長官司(元元統(tǒng)二年正月置盤順府。至正十五年四月升軍民安撫司。洪武五年三月改為長官司。)
椒山瑪瑙長官司、五峰石寶長官司、石梁下峒長官司、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四長官司,俱洪武七年十一月置,十四年廢。永樂五年復(fù)置。)
木冊長官司(元木冊安撫司。明玉珍改長官司。)洪武四年廢。永樂四年三月復(fù)置,屬高羅安撫司。宣德九年六月直隸施州衛(wèi)。
鎮(zhèn)南長官司(元宣化鎮(zhèn)南五路軍民府,尋改湖南鎮(zhèn)邊毛嶺峒宣慰司。明玉珍改鎮(zhèn)南宣撫司。)太祖丙午年二月因之,尋廢。洪武八年二月復(fù)置,屬施州衛(wèi)。二十三年復(fù)廢。永樂五年改置,直隸施州衛(wèi)。(有酉溪。)
唐崖長官司(元唐崖軍民千戶所。明玉珍改安撫司。)洪武七年四月改長官司,后廢。永樂四年三月復(fù)置,直隸施州衛(wèi)。(南有黔水,即清江之上源。)
永順軍民宣慰使司(元至元中,置永順路,后改永順保靖南渭安撫司。至大三年四月改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至正十一年四月升宣撫司,屬四川行省。)洪武二年為州。十二月置永順軍民安撫司。六年十二月升軍民宣慰使司,屬湖廣行省,尋改屬都司。(西南有水溪,即酉水也,下流入沅陵縣界。)領(lǐng)州三,長官司六。東北距布政司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