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高彥暉,薊州漁陽人。仁契丹為瀛州守將。世宗北征,以城來降,遷耀、階二州刺史。
王師伐蜀,為歸州路先鋒都指揮使。全師雄之亂,崔彥進遣彥暉與田欽祚共討之。至導(dǎo)江,與賊遇,賊據(jù)隘路,設(shè)伏竹箐中,官軍至,遇伏發(fā),遂不利。彥暉謂欽祚曰:"賊勢張大,日將暮,請收兵,詰朝與戰(zhàn)。"欽祚欲遁,慮賊曳其后,乃紿之曰:"公食厚祿,遇賊畏縮,何也?"彥暉復(fù)麾兵進。欽祚潛遁去。彥暉獨與部下十余騎力戰(zhàn),皆死之,時年七十余。
彥暉老將,練習(xí)邊事,上聞其歿,甚痛惜,故并命優(yōu)恤之。
論曰:"郭崇感激昔遇,發(fā)于垂涕。太祖察其忠厚,亟焚思誨之奏。雖魏文不強于楊彪,宋武無猜于徐廣,何以加之。廷璋開懷以待罕孺,宋偓抗章以察重進,向拱獻謀以平上黨,乘時建功,各奮所長,有足尚者。王彥超起自戎昭,歷典藩服,引年高蹈,武夫之貞;至于自悔多殺,垂戒后裔,近乎仁人之用心。張永德前朝勛伐,夙識太祖,潛懷尊奉,雖有橋公祖之知,而非人臣之不二心者矣。乾德伐蜀之師,未七旬而降款至,諸將之功,何可泯也。王全斌黷貨殺降,尋啟禍變,太祖罪之,而從八議之貸,斯得馭功臣之道。延澤能相地險,豫謀屯備。繼濤、彥暉,先登重傷,殞沒無避,咸可稱焉。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