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州郡三
新巴令,晉安帝立。
晉城令,晉安帝立。
晉安令,晉安帝立。
北巴西太守,何志不注置立。《宋起居注》,文帝元嘉十二年,于劍南立北巴西郡,屬益州。今益州無此郡。又《永初郡國》、何、徐梁州并有北巴西而益州無,疑是益部僑立,尋;梁州北巴西是晉末所立也!队莱蹩奉I(lǐng)閬中、漢昌二縣。何又有宋昌縣,云新立。徐無宋昌,有宋壽。何、徐并領(lǐng)縣四,今六。(疑)去州一千四百;去京都水九千九百。
閬中令。(別見)
安漢令。(別見)
南國令。(即南充國,別見。)
西國令。(即西充國,別見。)
平周令,益州巴西有平州縣。
北陰平太守,《晉太康地志》故廣漢屬國都尉。何志蜀分立!队莱蹩吩槐标幤,領(lǐng)陰平、綿竹、平武、資中、胄旨五縣。何、徐直曰陰平,領(lǐng)二縣與此同。戶五百六,口二千一百二十四。寄治州下。
陰平令,前漢、后漢屬廣漢屬國,名宙底!稌x太康地志》陰平郡陰平縣注云,宙底。當是故宙底為陰平!队莱蹩冯兄伎h,即宙底也。(當是后又立此縣,而字誤也。)
平武令,蜀立曰廣武,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陰平太守,《永初郡國》唯領(lǐng)陰平一縣。徐志無南字,云陰平舊民流寓立,唯領(lǐng)懷舊一縣。何無。今領(lǐng)縣二,戶四百七。
陰平令。
懷舊令,徐志不注置立。
巴渠太守,何志新立。領(lǐng)縣七,戶五百,口二千一百八十三。
宣漢令(別見),與郡新立。
始興令,何志新立。
巴渠令,何志新立。
東關(guān)令,何志新立。
始安令,何志新立。
下蒲令,何志無,徐志不注置立。
晉興令,何志晉安帝立。案《永初郡國》,梁部諸郡,唯巴西有此縣,不容是此晉興。若是晉安帝時立,便應(yīng)在《永初郡國》,疑何謬也。
懷安太守,何志新立。領(lǐng)縣二,戶四百七,口二千三百六十六。寄治州下。
懷安令,何志新立。
義存令,何志新立。
宋熙太守,何、徐志新立。領(lǐng)縣五,戶一千三百八十五,口三千一百二十八。去州七百;去京都九千八百。
興樂令。
歸安令。
宋安令。
元壽令。
嘉昌令,何志五縣并新立。
白水太守,《永初郡國》、何并無,徐志仇池氐流寓立。有漢昌縣。今領(lǐng)縣六。戶六百五。
新巴令。
漢德令。
晉壽令。
益昌令。
興安令。
平周令,徐志作"平州"。此五縣,徐并不注置立。
南上洛太守,《晉太康地志》分京兆立上洛郡,屬司隸!队莱蹩贰⒑沃静儆褐,僑寄魏興,即此郡也。徐志巴民新立,徐志時已屬梁州矣!队莱蹩窡o豐陽而有陽亭,何、徐有,何不注陽亭置立。領(lǐng)縣六。
上洛令,前漢屬弘農(nóng),后漢屬京兆。何云魏立,非也。
商縣令,上洛同。
流民令,何不注置立。
豐陽長,《永初郡國》無,何作酆陽,新立。徐作豐。
渠陽令,《永初郡國》、何、徐并作拒陽。
義縣令,《永初郡國》、何、徐并無。
北上洛太守,徐志巴民新立。領(lǐng)縣七,戶二百五十四。
北上洛令。
豐陽令。
流民令。
陽亭令。
拒陽令,"拒"字與南上洛不同。
商縣令,徐志無。
西豐陽令,徐志無。
安康太守,宋末分魏興之安康縣及晉昌之寧都縣立。
安康令,二漢安陽縣,屬漢中,漢末省。魏復(fù)立,屬魏興。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何云魏立,非也。
寧都令,蜀郡流民。
南宕渠太守,《永初郡國》有宕渠郡,領(lǐng)宕渠、漢興、宣漢三縣,屬梁州;元嘉十六年,度屬益州,非此南宕渠也。何、徐梁并無此郡,疑是徐志后所立。
宕渠令。
漢安令。
宣漢令。
宋康令。三縣并新置。
懷漢太守,孝武孝建二年立。領(lǐng)縣三,戶四百十九。
永豐長。
綏來長。
預(yù)德長。
秦州刺史,晉武帝太始五年,分隴右五郡及涼州金城、梁州陰平并七郡為秦州,治天水冀縣;太康三年并雍州,惠帝元康七年復(fù)立。何志晉孝武復(fù)立,寄治襄陽。安帝世在漢中南鄭。領(lǐng)郡十四,縣四十二,戶八千七百三十二,口四萬八百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