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游日記一
(粵西,廣西的別稱。廣東、廣西本古百越族地,故別稱粵,廣東、廣西合稱兩粵。《粵西游記》共分四篇。
記一所敘是作者從公元1637年4月至6月的歷程,此次游歷線路繁多,遍及廣西各地。此記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對桂林七星巖的記敘,不但對其風光山色洞天別地有多角度的描繪,而且充分考察了七星巖地區(qū)的地形特征,對巖洞的結(jié)構(gòu)以及形成原因頗有準確推測與判斷,具有較高的地學價值。
記二從公元1637年6月起記,至9月9日止。主要記游廣西中南部地區(qū)。先記柳州洛容之羅山風景。窮洞極崖、歷險登山,又對柳州周圍風景一一歷覽。后游真仙洞,對其洞景描繪甚細,又輯錄洞中刻記《真仙巖詩敘》和龔大器《春題真仙洞八景》于記中。
返柳州后,南下象州,經(jīng)武宣至桂平。先南下郁林(今玉林)游勾漏山,到容縣游都嶠山,返桂平,西向經(jīng)貴縣、橫州、抵南寧。原記散失較多。
記三則記廣西西部游歷,記四則為記三之延續(xù)。)
丁丑(公元1637年)閏四月初八日 夜雨霏霏,四山叆叇(àidài云盛之狀),昧爽放舟。西行三十里,午后,〔分顧仆舟抵桂林,予同靜聞從〕湘江南岸登涯,(舟從北來,反曲而南,故岸在北)。是為山角驛,地名黃沙。西南行,大松夾道,五里,黃沙鋪。(東面大嶺曰紫云巖,西面大嶺曰白云巖)。湘江在路東紫云巖西。又南三里,雙橋。(有水自西大嶺注于湘)。又七里,石月鋪,其西嶺曰黃花大嶺。又西南五里,出山隴行平疇間。又五里,深溪鋪。過鋪一里,有溪自西大山東注,小石梁跨之,當即深溪也。又一里,上小嶺,舍官道,(深溪一十里官道至太平輔,又十里至全)。右入山。西向大山行,二里,直抵山下,又二里,宿于牛頭岡蔣姓家。夜大雨。
初九日 冒雨西行五里,至礱巖普潤寺。寺有宋守趙彥暉詩碑,宋李時亮記。巖洞前門東向〔如橋,出水約三十丈;〕后門北向,〔入水約十五丈。泉自山后破石窟三級下,故曰“礱”!澄魅肷鯅W,中有立筍垂柱。出巖,西三里,有小石山兀立路旁。又西三里,張家村,〔村后大山曰回龍巖!衬衔謇,岡嶺高下,出平塢中西行一里,上大沖,西行半里,為福壽庵,飯于庵。又西半里,西北上柳山,有閣,曹學佺額,為柳仲涂書院。又上為寸月亭,(亦曹書)。亭前為清湘書院。(有魏了翁碑。此山為郡守柳開講道處。院為林蚆所建,與睢、岳、嵩,廬四書院共著)。其南有泉一方,中有石題曰“虎踞石”。由此躡嶺,逾而西,一里,為慈慧庵。轉(zhuǎn)北一里,為獅子巖,(巖僧見性)。〔宿獅子巖南清泉庵。〕
初十日 由獅子巖南下,二里,至湘山寺。由寺東側(cè)入,登大殿,寄行李。東半里,入全州西門。過州前,出大南門,(羅江在前。)東至小南門,(三江合處)。約舟待于興安。復入城,出西門至寺,登大殿,拜無量壽佛塔。(無量壽佛成果于唐咸通間,《傳燈錄》未載,號全真,故州以全名。肉身自萬歷初段,丙戌又毀,后又毀)!菜笥酗w來石!硰乃䱷|上長廊,西有觀音閣。下寺,由寺西溯羅江一里,上卷云閣,絕壁臨江!查w西為盤石,半嵌江中。絕壁有蓮花一瓣,凹入壁間,白瓣黑崖,〕有無量指甲印石,作細點字六個。又西,〔一洞臨江,泉由洞東裂石出,〕名玉龍泉。又西,有一石峰高豎如當關(guān)者,上大書“無量壽佛”四大字。共五里,又西為斷橋。又西十里,度石蜆岡。(石規(guī),《志》作石燕),南為龍隱洞,〔小山獨立江上,〕洞門西向。出洞而西,即為桫木渡橋,宿!矘蚨人畺|自龍水出口,山聳秀夾立。〕
十一日 由渡橋西北行,五里為石鼓村,又三里為白沃村,過七里岡為寨墟。(有大溪自四川嶺出)。北入峽〔為山川口,〕十里為閻家村。又五里為白竹江,飯于李念嵩家。云開日麗,望見西北有山甚屼突,問之為鉤掛山,其上又有金寶頂,甚奇異。始問一僧,曰:“去金寶有六十里!睆蛦栆蝗,曰:“由四川嶺只犬里!睍r已西南向?qū)氻,遂還白竹橋邊,溯西北江而上。五里,進峽口,兩山壁立夾溪,甚峭。路沿溪西北崖上行,緣崖高下屈曲,十里出峽,為南峒!猜勀隙幢蔽謇锒幢M,可由四川嶺達寶頂!秤幸簧,曰:“四川路已沒,須從打狗嶺上,至大竹坪而登,始有路。”遂隨之行。由溪橋度而西上嶺,有瀑布在其左腋,其上峻極。共三十里至打狗凹,已暮,宿于興龍庵,〔庵北高嶺即金寶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