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jì)十 起玄黓執(zhí)徐,盡強(qiáng)圉作噩四月,凡五年有奇
直太史雍人李淳風(fēng)奏靈臺(tái)候儀制度疏略,但有赤道,請(qǐng)更造渾天黃道儀,許之。癸巳,成而奏之。
夏,五月,癸未,上幸九成宮。
雅州道行軍總管張士貴擊反獠,破之。秋,八月,乙丑,左屯衛(wèi)大將軍譙敬公周范卒。上行幸,常令范與房玄齡居守。范為人忠篤嚴(yán)正,疾甚,不肯出外,竟終于內(nèi)省,與玄齡相抱而訣曰:"所恨不獲再奉圣顏!"
辛未,以張士貴為龔州道行軍總管,使擊反獠。
九月,山東、河南四十馀州水,遣使賑之。
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冬,十月,庚申,上還京師。
十一月,壬辰,以開府儀同三司長(zhǎng)孫無忌為司空,無忌固辭曰:"臣忝預(yù)外戚,恐天下謂陛下為私。"上不許,曰:"吾為官擇人,惟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雖仇不充,魏征等是也。今日之舉,非私親也。"
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園;丙辰,校獵少陵原。戊午,還宮,從上皇置酒故漢未央宮。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zhǎng)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帝奉觴上壽曰:"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誨,非臣智力所及。昔漢高祖亦從太上皇置酒此宮,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上皇大悅。殿上皆呼萬歲。
帝謂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杜正倫曰:"朕年十八,猶在民間,民之疾苦情偽,無不知之。及居大位,區(qū)處世務(wù),猶有差失。況太子生長(zhǎng)深宮,百姓艱難,耳目所未涉,能無驕逸乎?卿等不可不極諫。"太子好嬉戲,頗虧禮法,志寧與右庶子孔穎達(dá)數(shù)直諫,上聞而嘉之,各賜金一斤,帛五百匹。
工部尚書段綸奏征巧工楊思齊,上令試之。綸使先造傀儡。上曰:"得巧工庶供國事,卿令先造戲具,豈百工相戒無作淫巧之意邪!"乃削綸階。
嘉、陵州獠反,命邗江府統(tǒng)軍牛進(jìn)達(dá)擊破之。
上問魏征曰:"群臣上書可采,及召對(duì)多失次,何也?"對(duì)曰:"臣觀百司奏事,常數(shù)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況諫者拂意觸忌,非陛下借之辭色,豈敢盡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辭色愈溫,嘗曰:"煬帝多猜忌,臨朝對(duì)群臣多不語。朕則不然,與群臣相親如一體耳。"
貞觀八年甲午,公元六三四年
春,正月,癸未,突厥頡利可汗卒。命國人從其俗,焚尸葬之。
辛丑,行軍總管張士貴討東、西王洞反獠,平之。
上欲分遣大臣為諸道黜陟大使,未得其人;李靖薦魏征。上曰:"征箴規(guī)朕失,不可一日離左右。"乃命靖與太常卿蕭瑀等凡十三人分行天下,"察長(zhǎng)吏賢不肖,問民間疾苦,禮高年,賑窮乏,起滯淹,俾使者所至,如朕親睹。"
三月,庚辰,上幸九成宮。
夏,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初,吐谷渾可汗伏允遣使入貢,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讓之,征伏允入朝,稱疾不至,仍為其子尊王求婚;上許之,令其親迎,尊王又不至,乃絕婚,伏允復(fù)遣兵寇蘭、廓二州。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謀,數(shù)犯邊;又執(zhí)唐使者趙德楷,上遣使諭之,十返;又引其使者,臨軒親諭以禍福,伏允終無悛心。六月,遣左驍衛(wèi)大將軍段志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衛(wèi)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將邊兵及契苾、黨項(xiàng)之眾以擊之。
秋,七月,山東、河南、淮、海之間大水。
上屢請(qǐng)上皇避暑九成宮,上皇以隋文帝終于彼,惡之。冬,十月,營大明宮,以為上皇清暑之所。未成而上皇寢疾,不果居。
辛丑,段志玄擊吐谷渾,破之,追奔八百馀里,去青海三十馀里,吐谷渾驅(qū)牧馬而遁。
甲子,上還京師。
右仆射李靖以疾遜位,許之。十一月,辛未,以靖為特進(jìn),封爵如故,祿賜、吏卒并依舊給,俟疾小瘳,每三兩日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
甲申,吐蕃贊普棄宗弄贊遣使入貢,仍請(qǐng)婚。吐蕃在吐谷渾西南,近世浸強(qiáng),蠶食它國,土宇廣大,勝兵數(shù)十萬,然未嘗通中國。其王稱贊普,俗不言姓,王族皆曰論,宦族皆曰尚。棄宗弄贊有勇略,四鄰畏之。上遣使者馮德遐往慰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