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選2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關(guān)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jié)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guān)的安全教育.
2重點難點
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難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
4拓展
復習有關(guān)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實物導入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zhì)。
從集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提問]
通過觀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觀察并回答】CO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CO的物理性質(zhì)
活動2【講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zhì)。
[板書]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課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jié)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jié)合,造成生物體內(nèi)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fā)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yī)院治療。
[多媒體展示]
燃燒的煤爐中發(fā)生的反應:
活動3【活動】提問
[提問]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zhì)?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板書]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2CO+O2點燃2CO2
活動4【活動】討論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chǎn)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活動5【講授】碳元素的化合價
[講述]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活動6【活動】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zhì)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活動7【活動】板書
[板書]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投影]實驗裝置圖
活動8【活動】思考討論
1、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2、為什么停止反應后,先熄滅加熱的酒精燈,直到冷卻后再停止通入CO?
3、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活動9【活動】小結(jié)
1、排盡試管內(nèi)的空氣,防止CO不純加熱時發(fā)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應完的尾氣一氧化碳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酒精燈點燃處理,避免散逸到大氣中,而污染環(huán)境。也可循環(huán)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來。
活動10【活動】拓展
復習有關(guān)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活動11【講授】小結(jié)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一氧化碳氣體驗純;
3、點燃裝置最后邊的酒精燈;
4、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5、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6、反應完畢,先撤燈,后撤氣,再熄滅后邊的酒精燈。
[注意]在點燃或加熱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必須先驗純。
活動12【練習】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一氧化碳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
A 、比空氣的大B、比空氣的小C、與空氣的相等D、無法判斷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難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有人說,一聞到煤氣氣味就趕快將煤爐搬到室外去.
2、有人說,只要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三、思考題
(1)怎樣除去CO中的CO2?
。2)怎樣除去CO2中的CO?
活動13【講授】板書設計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課時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實物導入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zhì)。
從集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提問]
通過觀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觀察并回答】CO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CO的物理性質(zhì)
活動2【講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zhì)。
[板書]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課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jié)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jié)合,造成生物體內(nèi)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fā)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yī)院治療。
[多媒體展示]
燃燒的煤爐中發(fā)生的反應:
活動3【活動】提問
[提問]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zhì)?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板書]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2CO+O2點燃2CO2
活動4【活動】討論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chǎn)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活動5【講授】碳元素的化合價
[講述]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活動6【活動】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zhì)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活動7【活動】板書
[板書]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投影]實驗裝置圖
活動8【活動】思考討論
1、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2、為什么停止反應后,先熄滅加熱的酒精燈,直到冷卻后再停止通入CO?
3、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活動9【活動】小結(jié)
1、排盡試管內(nèi)的空氣,防止CO不純加熱時發(fā)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應完的尾氣一氧化碳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酒精燈點燃處理,避免散逸到大氣中,而污染環(huán)境。也可循環(huán)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來。
活動10【活動】拓展
復習有關(guān)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活動11【講授】小結(jié)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一氧化碳氣體驗純;
3、點燃裝置最后邊的酒精燈;
4、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5、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6、反應完畢,先撤燈,后撤氣,再熄滅后邊的酒精燈。
[注意]在點燃或加熱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必須先驗純。
活動12【練習】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一氧化碳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
A 、比空氣的大B、比空氣的小C、與空氣的相等D、無法判斷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難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有人說,一聞到煤氣氣味就趕快將煤爐搬到室外去.
2、有人說,只要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三、思考題
(1)怎樣除去CO中的CO2?
(2)怎樣除去CO2中的CO?
活動13【講授】板書設計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課時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Tags:課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學設計,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2
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guān)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zhì),了解其物理性質(zhì)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zhì)性質(zhì)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jié)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jīng)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wěn)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zhì),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講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質(zhì)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cè)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有關(guān)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里繼續(xù)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cè)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guān)現(xiàn)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jié)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采用了先演示實驗后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采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準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藥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準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并復習學過的有關(guān)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六、教學過程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jù)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gòu)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據(jù)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nóng)村,許多人家里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里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nèi)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么嗎?
課后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