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涵詠文辭,體味秋的意境。
2、想像還原,感受自我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自我形象。
2、難點:感受自我形象。
[教學方法]
誦讀 鑒賞 討論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作者:注一
補充:孤獨 屈辱 憂郁 亂世
背景:1934年8月 北平 避居(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 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 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 1933年 上海遷居杭州)
二、整合
提問:你從文中讀到了些什么?請說說自己初讀的感受。
明確:學生自由發(fā)言,只鼓勵不點評。
整合:這是一篇關于秋天的散文名篇,我們的閱讀將圍繞兩個話題展開:一是郁達夫的秋天;二是秋天的郁達夫。(板書)
三、郁達夫的秋天
提問:在秋天的故都,郁達夫看到了些什么?
明確:秋景——蘆花、柳影、夜月、碧天、牽;、秋草、落蕊、閑人、秋棗……(視)
蟲唱、鐘聲、飛聲、掃地、蟬聲、雨聲、人語、風聲……(聽)
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想)
圖景——秋花、秋蕊、秋蟬、秋雨、秋棗
提問:這一切構成了郁達夫眼中的秋天的世界,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特點呢?
明確:“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贝司洳粌H概括了秋景而且表達了郁達夫?qū)Υ说那榫w體驗。(文眼)
三、秋天的郁達夫
引語:“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當郁達夫陶醉在他所見的故都秋色之中時,我們又分明在字里行間看到了郁達夫清瘦的影子。
提問:那么,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郁達夫呢?請選擇自已最喜歡的文段仔細誦讀品味,談談自己的印象。
明確:秋院——租破屋、破壁腰(荒寂凄涼,出門在外,客居他鄉(xiāng),孤獨悲涼)疏疏落落的秋草(與春草對比,春草碧綠,充滿生機;秋草枯黃,蕭索凄涼,頓生生命將盡的凄涼之感)細數(shù)日光(漏、射、照比較。落寞得近于無聊)馴鴿的飛聲(境靜心更靜)。
這是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一幅秋晨生活場景,流露出作者的一份愜意,一份沉醉,這是一種文化人悠靜恬適的審美心理。與“皇城人!毕啾,于“一椽破屋”獨居,顯然又具有一種隱士之風,而這隱逸中難免有“孤單”感覺,作者能夠自己細細品味這“孤單”的感覺,便是一種最美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對社會的潔身自好,靜對秋光、秋花,是一種孤芳自賞,而“賞”到的這“十分的秋意”,也不過是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傷交織的情懷的著落點。(“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人處鬧市,既顯心靜,也顯孤獨寂寞,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板書:靜對秋花)
秋槐——不寫其高大挺拔,而寫其落蕊。晨踏落蕊,輕掃落蕊,寂靜無人,斯人獨徘徊,有欣喜,亦有寂寞。無可奈何花落去,淡淡悲涼油然生。幽人徘徊,落蕊滿地,尋尋覓覓為何事?此時,達夫早已成為知名文人,正直的他曾多次遭到當局的通緝,人到中年而“以沒有一個歸宿為可慮”。1932年1月4日,他寫了幅對聯(lián):“豈有文章傳海內(nèi),欲將沉醉換悲涼!蹦杲换蠖形虻饺松谋瘺、落寞。(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板書:輕掃秋蕊)
秋蟬——秋蟬哀鳴,牽動心魂;秋意陣陣,孤獨冷清。(板書:細聽秋蟬)
秋雨——春雨濛濛,富有詩意;夏雨粗獷,暢快淋漓;而秋雨,總讓人感到一種蕭瑟的寒意。
畫面的中心是兩個都市閑人。在一層秋雨過后,兩個都市閑人就從故都的秋景中走出來了,眉目已被忽略,但卻穿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從他們那“咬著煙管”的舉止里,那“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中,我們不難品出一個“閑”字來,那是一份閑適,一份瀟灑,而從那簡短的對話中,便開始了感情和心緒的交流。一個“唉,天可真涼了——”另一個“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從彼此的嘆答中,使我們感覺到他們已陶醉在彼此說話的腔調(diào)和韻味中,陶醉在這種腔調(diào)所喚起的有一定社會內(nèi)容的落寞和感傷中,陶醉在彼此感情契合的雨后之秋的涼意之中。一個“了”字意味無窮——天氣轉(zhuǎn)涼了, 一年剩下的光陰就不多了,言外之意,人到中年,剩下的光陰也不多了。這尾音一拖,那種感嘆悲涼的味道就出來了。作者這里話秋涼,言外之意是如今歷盡滄桑,飽嘗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作者談天氣不談國事,反映的正是一種政治高壓;妹,含蓄雋永。(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胡同文化》)(板書:閑話秋雨)
秋棗——喜看秋棗,青澀轉(zhuǎn)紅,可西風漫起,卷沙揚塵,枯燥荒涼!八凤L動勁草,邊馬有歸心!“淡綠微黃”,即使是寫“紅”也是“紅完”。也是一種清、靜的淡色。(板書:喜看秋棗)
小結(jié):從這些秋聲秋色中我們感受到了秋的意境,更看到了一個落寞的知識分子的身影,從他對秋的眷戀、陶醉中,我們可以讀出他內(nèi)心的追求,此時此刻,經(jīng)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和顛沛流離之后的郁達夫,他正企求內(nèi)心的安寧和清靜。
每個人都需要這份寧靜!
四、板書設計
靜對秋花
輕掃秋蕊 景
細聽秋蟬 清、靜、悲涼
閑話秋雨 人
喜看秋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