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孔雀東南飛 并序
課文研討一、整體把握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最早見于南朝陳徐陵(507—583)編的《玉臺新詠》。詩前小序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成詩經(jīng)過,一般認為這些說法是可靠的。這首詩在思想和藝術上取得的成就很高,歷來備受人們稱贊。教學時,可以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故事情節(jié)
全詩按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可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到“會不相從許”)寫蘭芝向仲卿傾訴,揭開她與婆婆間的尖銳矛盾,并表示自己無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仲卿向母親求情,被母親堅決回絕,蘭芝離開焦家成定局。
第二部分(從“府吏默無聲”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辭別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別時兩人立下盟誓。
第三部分(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寫蘭芝回到娘家后,縣令、太守先后派人來提親,在哥哥的干預下,蘭芝被迫應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準備。
第四部分(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寫成親的那一天,傍晚時,仲卿趕來,蘭芝、仲卿訣別,兩人相約以死抗爭。夜里,蘭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殺。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寫焦、劉兩家將蘭芝、仲卿合葬在一起,兩人化為鴛鴦。
2.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劉蘭芝美麗、聰明、勤勞,知書達禮。詩的一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鋪排,立即令讀者對她產(chǎn)生這種印象。隨著故事的展開,這種印象不斷得到充實和加強。如“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北憩F(xiàn)了她出眾的美麗,下文里寫縣令、太守紛紛派人到她家求親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她的美貌遠近皆知。又如“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等,表現(xiàn)了她的勤勞、能干。她向焦母辭行時,雖然對焦母不無怨言,可最后還是說“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與小姑子告別時,則說“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溫柔的話語里,見出她的善良、懂禮。
蘭芝忠于愛情,不為榮華所動。仲卿送她回家,兩人告別時,她自比“紉如絲”的“蒲葦”,將仲卿比作“無轉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愛情的心意,后來她確實做到了;氐侥锛液,縣令、太守兩家先后來求親,都不能令她動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況下,以死捍衛(wèi)了她與仲卿的愛情。
同時,蘭芝身上還有很可貴的一點,就是不卑不亢,頭腦清醒,行動堅決。詩前小序里說她“為仲卿母所遣”,而詩歌的一開頭寫她主動提出離開焦家。當然,她不會無緣無故地讓焦母將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長期的百般挑剔,讓她認識到焦母根本不喜歡自己,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博得她的歡心,甚或是焦母近來脾氣愈加壞,已經(jīng)向蘭芝暗示或明說她不愿再讓她做兒媳婦?墒,從詩歌一開頭蘭芝向焦仲卿提出請求的話語看來,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無理指責而主動要求回娘家的口吻。這是長期忍讓、順從后的爆發(fā),她的話里有委屈、不滿,又堅決有力,毫無偽飾。后來焦母也對仲卿說“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雖然焦母對蘭芝的評價不免是偏頗之詞,但也透露出蘭芝確實不是低眉順眼、任人擺布的小媳婦。蘭芝向焦母作別時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同樣讓讀者隱隱體會到蘭芝不是一個標準的封建時代兒媳婦的形象。后來面對兄長的逼嫁,蘭芝更進一步表現(xiàn)出清醒、堅決而不露聲色的性格特征。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長廊里,劉蘭芝形象是獨特的“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