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所謂“天才”教育,不少家長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中科大少年大學生,由此對這種特殊教育望而生畏。我家孩子在加拿大四年級“天才”班,究其錄取過程和學習方式,與國人眼中的景象真是有天壤之別。
■意外的教師推薦
我兒子皮皮在加拿大上三年級第一學期快結(jié)束時,有例行的老師家長見面日。這天,老師匆匆羅列了孩子的諸多優(yōu)點后,話題急轉(zhuǎn)。他要推薦皮皮參加智力測評,這是進入“天才”班學習的一種測試。老師遞上須由家長簽字的表格,上面有同意和不同意兩個選項。
這對我來說很意外,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感覺。皮皮雖然是個酷愛讀書的孩子,在班上測試成績卻并不拔尖。為此,老師特別強調(diào),成績優(yōu)異并不是推薦的必要條件。皮皮思維相當活躍,而且他的好奇心非常強。
我又擔心孩子幼小的心理不能承受超強的學習壓力,便忐忑地向老師咨詢“天才”教育的方式,老師的回答很輕松:“天才”班的教學對孩子并不是一種壓力,孩子應該是如魚得水。于是,我接過了表格。
■智力測評完全無準備
第二天,填完表,簽好字,就開始了圣誕假期?荚嚨氖虑楸粊G在了腦后。開學后不久,突然有一天兒子報告參加了一個測試。我和老師交流后,才知道原來是智力評估。心里嘀咕好久,應該給孩子一些準備考試的時間嘛,稀里糊涂就考完了!
測試非常嚴格,由注冊心理學家主持,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它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言和數(shù)學考試,側(cè)重的是測試邏輯思維能力圖形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記憶力。
測評分上午和下午兩節(jié),大約有三小時。和尋常的考試不一樣,題目非常有趣。比如說,給出兩組物體,要求找出對應關系,并解釋為什么;專家說出一串無規(guī)律的數(shù)字,要求由后往前背出來;皮皮最喜歡的是圖形題,給出一些形體,按要求拼出圖形。題目非常多,由易到難排列。除了圖形題,皮皮都沒有做到最后。
■多方討論綜合評估
很快,2006年1月底,心理專家給我來了電話,詳細地解釋了測評的結(jié)果并逐一解釋評估的各項目,特別肯定皮皮突出的圖形思維能力,當然也指出孩子的弱點在語言,僅高出平均指數(shù)。孩子可以直接上“天才”班,也可繼續(xù)在普通學校學習,等語言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轉(zhuǎn)到“天才”班學習。他還提到,因孩子來加時間不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孩子的語言水平已超過同齡平均指數(shù),實屬不易。這些評估對我們最后的決定非常有幫助。最后這位專家還特別強調(diào),測評結(jié)果要對孩子保密。
智力達了標,并不代表最終能接受特殊教育。
4月中旬,教育局組織專家、校長和家長開會,根據(jù)智力評估的結(jié)果,結(jié)合以往孩子的天資、學習方式和態(tài)度等,一起討論評估并決定孩子是否能適應這種特殊教育并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4月下旬,皮皮終于收到了教育局的正式錄取通知。
■愉快學習是一生的財富
皮皮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喜歡上了新老師,尤其是新同學。學生限制在25人,由經(jīng)過專門特殊教育培訓的老師擔任班主任。雖然和普通班級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學大綱,但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拓展,也會多安排實踐活動以闊寬視野。開學后的第一個月,每天都能看到孩子興奮的表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皮皮對這種非常規(guī)教育已游刃有余,比在普通學校更求上進,也更顯愉快。皮皮就這么順理成章地加入到“天才”學生的行列中來了。更重要的是,皮皮能在其中享受學習的愉悅,這是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