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問題,這里不再列舉。我們看這些問題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學生在描述它們的時候,往往都是這樣一個句式:
“現(xiàn)在我‘總是’怎么樣,我知道這樣很不好,于是我很‘擔心’,于是我就試圖去‘控制’自己不要這樣,但我又‘控制’不住……結果我就更‘擔心’……”
看出點門道了嗎?——“正是擔心本身,才使得癥狀如此嚴重”。
——擔心自己上課走神,試圖控制自己不要走神,每分每秒監(jiān)督自己不要走神,又哪里還有注意力去聽課?驀然驚覺,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走神了;
——擔心自己學習效率低,不斷留意同桌的進度,全副心思都花在著急和責備自己上,又哪里還有工夫去做題?效率自然就更低下了;
——遇到不會的題,誰的心情都難免受點影響?墒怯腥藚s希望自己保持絕對的輕松,絕對的“不許緊張,不許想這道題”,結果反而造成了心理的緊張;
——每到考試前就惴惴不安,擔心自己會不會感冒。持續(xù)地提心吊膽,導致免疫力下降,患病的風險自然大了。而稍微的一點不適,也會被自我暗示成病魔纏身。
思考:焦慮的背后
我們已經(jīng)對焦慮有了一些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高焦慮的人似乎都有這樣的特點:他們堅持追求完美;追求對自己最嚴格精確的控制;哪怕是一丁點超出控制的事,都會讓他們感到非常擔心,覺得這事“糟糕透了”。
其實這不是什么缺點。相反,具備這個特點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焦慮的學生通常成績都比較好——不過作為代價,他們的生活就會增添許多無謂的擔憂。
無謂的擔憂啊——其實考試之前感到緊張,幾個鐘頭睡不著覺是多么正常的事,誰都避免不了,科學研究也已經(jīng)證實,少睡幾個鐘頭根本不會對人有什么影響;上課走神也是多么正常的事,誰又能夠連著四十五分鐘完全不分散注意力呀;作業(yè)寫得慢一點,那又有什么辦法?何必去反復追問和比較,導致浪費更多的時間;考試的時候緊張更是難免的——我問北大的同學,幾乎每個人都曾在考試的時候體驗過緊張,他們都遇到過不會做的題,他們的心情也會很受影響,這都是人之常情,關鍵是——何必要為這種影響過分擔心?
還有感冒,感冒又怎么樣?很大不了嗎?就算考試的時候感冒,難道這就死定了?
這篇文章的題目,用了一個成語,叫“南轅北轍”。
這是因為,焦慮原本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結果卻讓心情變得更壞。焦慮是想要阻止某件事情發(fā)生,可是結果往往卻促成了它的加劇。
建議:放松需要勇氣
到了該給點建議的時候了。
目前主流的觀點,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學生,都重視心理對于成績的作用。我們越來越盼望能夠掌握一種毫無瑕疵的心理狀態(tài)。“實力占七分,剩下三分看心態(tài)”,這個說法正在被日益接受。我認為這話并沒有錯,但是它的可操作性究竟如何?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說話的人,是否能提供一個完全可行的技巧?
如果誰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教大家一個技巧,它準保管用,那太好了。但是,從來沒人打這個包票——那對于學生而言,“實力占七分,剩下三分看心態(tài)”,豈不就是在暗示:有30%的東西是虛無縹緲的?是不可保證的?是非常重要但我們不知道如何掌握的?
焦慮感就是這么產生的:越是不可控制,越是四處求醫(yī)問藥,心急如焚;越是收效甚微,越是覺得問題深重,亟待解決。
其實,我們?yōu)槭裁床荒苷嬲胤潘赡兀?br>
假如我們認識到,有些事情就是不可控制的,那我們何必非要去控制它?
試圖把心態(tài)納入自己的控制,往往隱含這樣一種“不自信”的心理:我害怕,我不能確證自己的優(yōu)秀,不能確證自己一定能在選拔中脫穎而出。我感到變數(shù)太多了,我必須盡可能地控制住所有的因素,特別是自己的心態(tài)。
殊不知心態(tài)是天下最不受控制的東西,你越想控制它,它越跟你搗亂——正所謂南轅北轍。
“那么你想說什么呢?”有學生不解地問我,“假如我失眠,你的意思是讓我聽之任之,根本不去著急?”
——是啊,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著急也沒用,甚至是反作用。那么與其把它當成大大的折磨,讓心情變得更糟,倒不如把它不當一回事,也許反而就沒事了。
為什么不相信那70%的實力,已經(jīng)足以成就你的優(yōu)秀?那是你可以掌握的。剩下不可控的東西,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放下它。
我愛讀武俠小說,最喜歡《神雕俠侶》里的楊過,雖然斷了一只手臂,卻自信決不輸于天下任何肢體完好之人。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高手氣魄。相比之下,缺一點睡眠又算什么呢?假如我睡不著,那我就不睡,披衣坐起,繼續(xù)讀書做題。要用這樣一個句式:就算……仍然……
就算我比所有人少睡三個鐘頭,我仍然不比你們差!
就算我上課走了神,我仍然能想辦法弄懂剛才錯過的內容!
就算我比別人慢一點,我仍然能完成所有的任務!
就算我心態(tài)不比別人好,我仍然能考出最棒的成績!
——為什么一定要解決問題?假如根本就不去擔心,哪里又會出什么問題?
——如果焦慮的車輪從來就不曾滾動,又怎么會有南轅北轍?
大家也許都明白那個文字游戲了:“治失眠”意味著焦慮——尋求一種方法,完全斬除不良現(xiàn)象的存在;而“擺脫失眠的困擾”則意味著放松——你失眠愛存在不存在,無所謂,我不在乎。就算存在,我也可以把你當作無物,你根本構不成對我的威脅。
就好像《美麗心靈》的納什,在故事最后他的幻覺依然沒有消除,但他已經(jīng)可以淡然處之。很多人覺得這結局是一個缺憾,而我卻覺得它意味深長——天地間的大勇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