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共15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71.檢查某藥物中的砷鹽,取標(biāo)準(zhǔn)砷溶液2m1(每1m1相當(dāng)于1μg的as)制備標(biāo)準(zhǔn)砷斑,砷鹽限量
為0.0001%,應(yīng)取供試品的量為
a 0.20g b 2.0g
c 0.020g d 1.0g
e 0.10g
72.usp(23)正文部分未收載的內(nèi)容是
a 鑒別 b 含量測定
c 雜質(zhì)檢查 d 用法與劑量
e 包裝與貯藏
73.測定鹽酸土霉素的比旋度時,若稱取供試品0.5050g,置50ml量瓶中。加鹽酸
液(9→1000)稀釋至刻度,用2dm長的樣品管測定,要求比旋度為-188°一
-200° 則測得的旋光度的范圍應(yīng)為
a -3.80--4.04 b -380--404
c -1.90--2.02 d -190--202
e -1.88--2.00
74.蔗糖加硫酸煮沸后,用氫氧化鈉試液中和,再加何種試液,產(chǎn)生紅色沉淀
a 過氧化氫試液 b 硝酸銀試液
c 堿性酒石酸銅試液 d 亞硫酸鈉試液
e 硫代乙酰胺試液
75.按中國藥典(1995年版)精密量取50ml某溶液時,宜選用
a 50m1量簡 b 50m1移液管
c 50ml滴定管 d 50m1量瓶
e 100ml量筒
76.某藥物的摩爾吸收系數(shù)(ε)很大,則表示
a 光通過該物質(zhì)溶液的光程長
b 該物質(zhì)溶液的濃度很大
c 該物質(zhì)對某波長的光吸收能力很強(qiáng)
d 該物質(zhì)對某波長的光透光率很高
e 測定該物質(zhì)的靈敏度低
77.既具有酸性又具有還原性的藥物是
a 維生素a b 咖啡因
c 苯巴比妥 d 氯丙嗪
e 維生素c
78.重金屬檢查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時溶液控制最佳的ph值是
a 1.5 b 3.5
c 7.5 d 9.5
e 11.5
79.在用古蔡法檢查砷鹽時,導(dǎo)氣管中塞入醋酸鉛棉花的目的是
a 除去i2 b 除去ash3
c 除去h2s d 除去hbr
e 除去sbh3
80.可用四氮唑比色法測定的藥物為
a 雌二醇 b 甲睪酮
c 醋酸甲羥孕酮 d 苯丙酸諾龍
e 醋酸潑尼松
81.使用碘量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已知維生素c的分子量為176.13,每1m1碘
滴定液(0.1mol/l),相當(dāng)于維生素c的量為
a 17.6lmg b 8.806mg
c 176.lmg d 88.06mg
e 1.761mg
82.減少分析測定中偶然誤差的方法為
a 進(jìn)行對照試驗(yàn) b 進(jìn)行空白試驗(yàn)
c 進(jìn)行儀器校準(zhǔn) d 進(jìn)行分析結(jié)果校正
e 增加平行試驗(yàn)次數(shù)
83.咖啡因和茶堿的特征鑒別反應(yīng)是
a 雙縮脲反應(yīng) b vitali反應(yīng)
c marquis反應(yīng) d 紫脲酸銨反應(yīng)
e 綠奎寧反應(yīng)
84.重量法測定時,加入適量過量的沉淀劑,可使被測物沉淀更完全,這是利用
a 鹽效應(yīng) b 酸效應(yīng)
c 絡(luò)合效應(yīng) d 溶劑化效應(yīng)
e 同離子效應(yīng)
85.中國藥典(1995年版)中規(guī)定,稱取“2.00g”系指
a 稱取重量可為1.5-2.5g b 稱取重量可為1.95-2.05g
c 稱取重量可為1.995-2.005g d 稱取重量可為1.9995-2.0005g
e 稱取重量可為1-3g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共25題,每題0.5分。備選答案在前。試題在后。每組5題。每組題
均對應(yīng)同一組備選答案,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重復(fù)選用,也可不選用。
[86-90]
a 硫酸鐵銨 b 結(jié)晶紫
c 淀粉 d 二甲酚橙
e 酚酞
下列測定中所選擇的指示劑為
86.以k2cr2o7為基準(zhǔn)物標(biāo)定na2s3o3滴定液
87.用edta滴定液測定氫氧化鋁
88.用hcl04滴定液測定鹽酸麻黃堿
89.用naoh滴定液測定十一烯酸
90.用agn03滴定液測定三氯叔丁醇
[9l-95]
a 0.3 b 0.95—1.05
c 1.5 d 6
e 10
91.恒重是指兩次稱量的毫克數(shù)不超過
92.在色譜定量分析中,分離度r應(yīng)大于
93.溶出度測定時,一般應(yīng)采取供試品的片數(shù)為
94.含量均勻度測定時,一般初試應(yīng)取供試品的片數(shù)為
95.在氣相色譜法中,除另有規(guī)定外,拖尾因子應(yīng)為
[96-100]
a 對氨基苯甲酸 b 對氨基酚
c 對苯二酚 d 腎上腺酮
e 游離水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