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與白芍赤芍味苦性寒,有瀉火涼血、化瘀止痛之效,主要用于血熱、肝火引起的吐血、經(jīng)閉諸癥。白芍味苦性寒,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之痛之效,用于肝血不足、肝陽虧損引起的頭暈、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石決明與草決明 兩藥均有清肝熱、明目退翳之作用。石決明在清肝熱的同時又有滋養(yǎng)肝陽之作用,對肝虛血少、視物不清者有較好的效果。草決長于清瀉肝膽實火而明目,故對肝膽郁熱、目赤腫痛者較為常用。
術(shù)與白術(shù)兩者均有燥濕健脾作用。白術(shù)苦甘性緩,補多于散,長于補脾氣。蒼術(shù)行散力強,長于祛風濕、燥濕健睥。
浮小麥與小麥 兩者均有益氣養(yǎng)心及除熱之功能。浮小麥善走表出,止虛汗退浮熱效果較佳。小麥清心煩之力勝,為治療心臟疾病之良藥。
麻黃與牛黃麻黃,又名川麻黃,本品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溫、辛、苦,有發(fā)汗、止喘、利水、消腫之功效。牛黃性味涼、苦、甘,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高熱及急性傳染病。
紫河車和草河車 紫河車,又名胎盤,為健康產(chǎn)婦的胎盤,性味甘、咸、溫,有補氣、養(yǎng)血、益精之功效。草河車,又名蚤休,為百合科植物,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鎮(zhèn)驚、止痛之功效。
狗脊和枸杞狗脊,又名金毛狗脊,為蚌殼蕨科植物,性味苦、甘、溫,有滋補肝、強筋、祛風濕之功效。枸杞,又名杞果,本品為茄科植物成熟的果實,性味甘、平, 有良好的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效。
半邊蓮和半枝蓮半邊蓮,又名急解索,本品為桔? 植物,性味辛、平,有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半枝蓮,又名韓信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埴物,性味微苦、涼,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腫之功效。
此外,還有一些容易相混的藥名,請購買時仔細分辨.以防誤用,如人參、沙參、常參玄參、紅參、丹參和苦參;黃連、黃精、黃柏、黃苓和黃芪;五味子和五倍子;枳實與枳殼;天門冬與麥門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