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藥
要點:
1.補虛藥的配伍方法
應用補虛藥首先應根據(jù)虛證的不同類型選用相應的補虛藥,并進行相應的配伍。如脾氣虛弱證,常選用黨參、黃芪、白術(shù)、炙甘草等補益脾氣藥配伍。其次,還應充分重視人體氣血陰陽相互依存和在病證中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一般來說,陽虛者多兼有氣虛,而氣虛者也易致陽虛;氣虛和陽虛,表示人體活動能力的衰減。與此相應,補氣藥和補陽藥多性溫屬陽,能補益人體陽氣,振奮衰減的機能,消除或改善因陽氣衰弱而引起的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癥。故對陽氣衰弱的病證,補氣藥與補陽藥往往相互配伍應用。同樣,陰虛者每兼見血虛,而血虛者也易致陰虛;血虛和陰虛,表示人體精、血、津液的耗損。與此相應,補血藥和補陰藥性多寒涼或溫和,屬陰,能補充人體陰血,消除或改善因陰血虧虛而引起的病證。故補血藥與補陰藥也往往相互配伍同用。又因氣與血、陰與陽的互根,故氣血兩虛、陰陽兩虛、或氣陰兩虛等證,也很常見。因此,氣血兼顧,陰陽并補,或氣陰同補,都是常見的配伍方法。另外,對邪盛正衰或正氣虛弱而病邪未盡的證候,又當配伍相應的祛邪藥,使邪去而正復。還應注意顧護脾胃,適當配伍健脾消食藥,以促進運化,使補虛藥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2、補虛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補虛藥的注意事項:1.補虛藥本為虛證而設(shè),凡身體健康,并無虛弱表現(xiàn)者,不可濫用,以免導致陰陽平衡失調(diào),臟腑功能紊亂,以致“誤補益疾”。2.實邪方盛,正氣未虛者,以祛邪為要,亦不宜用補虛藥,以免“誤補留邪”、“閉門留寇”。3.用于扶正祛邪時,要注意處理好扶正與祛邪的關(guān)系,分清主次,恰當?shù)嘏湮榻獗、散風、化濕、利濕、清熱、瀉下等祛邪藥同用,使邪去正復。4.虛弱證一般病程較長,補虛藥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劑、口服液、顆粒劑或酒劑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湯劑,應適當久煎,使藥味盡出。個別挽救虛脫的補虛藥,如人參、麥冬等,則宜制成注射劑,以備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