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后感(精選4篇)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后感 篇1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雋永的文章精華,猶如一道清泉,在這浮華人世里滌蕩心塵、開啟心智。應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yǎng)化作完美情緒。會心便是契會于心,是將執(zhí)著的分別之情超越,融會入以乘的心地,在無言中冥合真諦。
翻開書頁,將目錄掃視了幾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發(fā)芽的情緒》,初看這個題目,心中充滿疑惑:植物發(fā)芽怎樣還會有情緒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走進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有一年,我在武陵農(nóng)場打工,為果農(nóng)摘收水蜜桃和水梨,那時候也已是冬天了。過了一個月后,果實摘完了,我卻愛上了那里的風土,經(jīng)過果園主人的許可,我能夠在倉庫里一向住到春天。摘完的果實還要剪枝,等到春天,我要離開了,可在走時卻看見兩棵果樹沒有發(fā)出新芽,枝丫枯干,它們已經(jīng)死了。我覺得很疑惑,便問果園主人,他也不明白為什么。細細品讀這篇文章,這一篇探索人生真諦的隨筆。看看問題,再看看文章,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從年輕人的角度而言,由于社會經(jīng)驗缺乏,往往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驕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卻經(jīng)不起考驗,灰心喪氣、失去信心。作者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我的見解,認為一個人取得成績固然重要,或者說是一種財富,但在受到挫折時,就很少有人認為也是一種財富了。他認為:“一個人假如一生都沒有成功過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沒有失敗過也不開心。沒有失敗過和沒有成功過,其實都一樣,未能真正領(lǐng)會真實的人生!庇谑亲髡甙洋w驗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作為人生的重要經(jīng)驗。對于沒有體驗過失敗的青年人,在某種程度上“求敗”,迎接各種磨難,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只有失敗之后才會有求得“發(fā)芽的情緒”,求得將來的更好發(fā)展,這對人的成長來說至關(guān)重要。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間的波折其實也和果樹一樣,有時候我們面臨了冬天的肅殺,卻還要剪去枝,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遠持續(xù)春天的情緒等待發(fā)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后還能繁葉滿樹,然后結(jié)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實。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遠的陽光燦爛。應對人生、應對未來,我們務(wù)必慎重,務(wù)必認真對待,充分思考一切問題,認真做好工作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周密細致地制定我們的計劃,慎重確定我們的一切應對措施,預防任何坎坷的到來、任何挫折的降臨。這樣,事到臨頭,我們才不至于手忙腳亂、茫然失措。
一旦真正的坎坷來了,挫折到了,我們大可不必以為天塌下來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笑迎一切挑戰(zhàn),應對一切挫折,將風浪與挫折拋在身后,闖過去,前面必定是陽光燦爛,前面必定是坦蕩如砥。
我們?nèi)粢幌蚨⒅部馈⒍⒅煺,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里的陰影,那么,坎坷與挫折就會被放大,就會像山一樣地壓倒我們。
舉輕若重,我們慎重地對待一切。
舉重若輕,我們簡單地應對世界。
一個人,時時將腳印背在身上,自我會被壓垮倒下;將腳印丟在身后,昂首走過去,這才是應有的人生態(tài)度!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后感 篇2
記得從初中開學到現(xiàn)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初一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里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蘊含著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yǎng)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nèi)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后,佛寺里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nèi)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著這篇文章時,仿佛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nèi)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凈、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么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污垢,只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nèi)涵的語言中表現(xiàn)出的是內(nèi)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后感 篇3
最早讀過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那時就被林清玄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
林清玄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金銀花,獨坐在發(fā)出溫和的光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jīng)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nèi)ヂ肺渡畹母市痢A智逍纳⑽目傆幸环N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于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后都會讓我們的內(nèi)心充滿寧靜與關(guān)愛。
我通過林清玄的散文,知道了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凈的心,怎能寫出美的文章?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后感 篇4
讀林清玄的文章,能使我浮躁的心即刻間安定下來,因為他的文章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雖然每篇文章都比較短小,但是卻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含有深長的意味,使我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迫不及待地去體會這個心思細密的人寫出的有血有肉的文章。
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讓樹轉(zhuǎn)變的方法》。這篇文章以一個小有事引出了林清玄的一系列的感悟。主要寫了林清玄的孩子做了一實驗——讓一棵樹轉(zhuǎn)彎曲。這是靠樹的向上、向光性做的,把樹倒吊著,它便會轉(zhuǎn)個彎長上去,由此,林清玄便奉勸大家、我們?nèi)祟惒荒懿蝗缫豢脴,不能被外在環(huán)境擊倒,失去自己原本的樣子,要學習那棵樹一樣不會墮落。
這棵樹被作者的孩子倒吊著,就好比是我們?nèi)祟惿钤谀婢钞斨校@棵樹因為向上、向光性又頑強地長了上去,可我們?nèi)祟惸?有些?jīng)得住風雨的人可能會和樹一樣也不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逆境中激發(fā)出自己的潛能,不會墮落,成為勝利者。然而有些人卻不會適應環(huán)境,自暴自棄,隨著環(huán)境一起墮落,最終,成為了失敗者,這方面,他們甚至不如一棵樹。
顯而易見,我們要當那些在逆境中也不會墮落,反而活得精彩的人。其實,人們有時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我們也不免因此而灰心喪氣,對生活、對自己不抱希望,但是我們就要有超凡脫俗的精神,經(jīng)歷了失敗過后,也培養(yǎng)了我們自己的人格、風骨,再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容易被外界環(huán)境所擊垮了,就像樹一樣,無論繞幾個彎,也要堅強地長上去,向上、有光的地方長,這才時我們所要做的,不與墮落妥協(xié),以堅毅、剛強、樂觀的心一直生活下去。
林清玄的文章就好像一條條鞭子,無時無刻不拍打著我,使我走向正確的道路,并把他所表達的一個個實在且有效的人生哲理銘記在心,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