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十篇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1
早在兩百多年前,此書一出就驚動了當時的社會高層。一邊是燒書,一邊是捧書,一邊是“傷風化”的淫書,一邊是“風情旖旎”的奇情書。
其實我倒認為《紅樓夢》并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涂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jīng)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當然在地主階級的兩個叛逆者企圖主宰自己的婚姻與命運,結局必然是悲劇性的。
先說說林黛玉的個性與思想。她“孤傲自許,目下無塵”,同周圍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里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劍雙寒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huán)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絕望與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點,也源于此。是一個具叛逆精神的貴族少女的典型。
而賈寶玉也是一個精神叛逆的典型,作為大觀園里的富貴閑人,賈寶玉自然有許多公子哥兒的習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著貴族地主階級的烙印。但是,他同賈珍,賈璉,薛蟠之流相比,確實別具一樣的性情。他不走所謂讀書應舉,出仕做官,立身揚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擊那些熱中于功名利祿,仕途經(jīng)濟的人。罵薛寶釵等勸他留心仕途經(jīng)濟的話是“混帳話”,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鐘與女子,男兒們不過是寫渣滓濁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為什么生在候門之家?綾錦紗羅,也不過裹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過填了我著糞窟泥溝:富貴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這些思想與行為與封建正統(tǒng)的觀念相對而立,自然為當時所不容。
所以寶黛他們的思想可以說是一脈相通的。她從來不認為寶玉說的那是混帳話,認寶玉做知己,他們的愛情也是建立在這種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礎上。從中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貫穿于他們的思想性格中的對封建正統(tǒng),特別是對程朱理學以及八股科舉的反逆思想;一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對本階級的前途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絕望的感覺。林黛玉也許是因她是個女子,又處于無權無勢,孤立無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壓力更重,愁與恨也就郁積欲多。一個是希望“一杯凈土掩風流”,一個則希望化成飛灰,化成輕煙,或者死后被“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一方面是與周圍極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對這種階級產(chǎn)生的絕望感與沒落感。
這種叛逆的思想,在當時反映在愛情上是帶有相當強烈的病態(tài),畸形,傷感的。也只能落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局了。賈母與王夫人處心積慮策劃了一場騙局,硬是要把薛寶釵嫁給寶玉無非是為了使聯(lián)絡有親的四大家族,親上加親,便于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一旦到了維護自己利益的關鍵上賈母即使將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寶貝,置于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寶黛他們卻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托再賈母身上,希望得到賈母的支持與允諾,簡直是迂腐,軟弱之極。
想想他們用建筑在蔑視封建“仕途經(jīng)濟”的思想基礎上的“木石姻緣”,去對抗封建衛(wèi)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緣”,怎能不落個玉石俱焚的下場呢?
悲就悲在我們看盡了這種荒唐的階級觀念產(chǎn)生的愛情悲劇,還是無法避免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仍有被迫門當戶對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讓婚姻遠離了愛情,直至枯萎,永遠不斷延續(xù)著悲劇——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2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狐妖描述了阿龍納斯在一次意外中遇到神秘人物印度的達卡王子,然后跟著他的游艇經(jīng)過海底,看到海底里面的各種新奇事物及美景。同時也遇到海底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
想必喜歡幻想的同學一定都看過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吧?它講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所見所聞。記得我剛拿到這本書時,立刻被它緊張曲折的情節(jié)、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豐富有趣的科學知識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口氣讀了三遍仍然愛不釋手。現(xiàn)在,讓我們懷著好奇心,帶上無窮的想象力,跟隨我再次走進《海底兩萬里》的精彩世界,開始這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吧!
故事發(fā)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接受邀請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掉入水中,意外游到了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來得知這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尼摩船長囚禁他們在這艘潛艇上做了海底兩萬里的環(huán)球旅行。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海底兩萬里的十個月旅程中……
我最感興趣的是這本書的科學性。書中涉及了許多生物知識和部分物理知識,例如說:動物的分類、光的反射、潛水艇的構造、海洋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珍珠生產(chǎn)等……這是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不僅使我大開了眼界,認識了很多海洋生物;而且讓我愛上了科學,真是受益匪淺啊!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阿龍納斯到海底采珠場。忽然,有條巨鯊向采珠人撲來。尼摩船長手拿短刀,挺身跟鯊魚搏斗。在尼摩船長被鯊魚的巨大軀體所壓倒,危在旦夕時,尼德?蘭迅速投出利叉,擊中鯊魚的心臟。船長救起那個窮苦的采珠人,又從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給他。對于尼摩船長,因為我現(xiàn)在年紀還小,無法讀懂作家所塑造這個人物的真正用意,但是從這件事情中,我覺得他雖然神秘莫測,但卻有強烈的正義感,是一個勇敢、善良的人!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書中的仆人康塞爾。首先,他對主人的非常忠誠。在文章開頭,他在得知主人要去參加危險的捕鯨,甚至有生命危險時,果斷地選擇了與主人同去;還有當主人落水的時候,他也勇敢地跳了下去與主人共存亡,這是多么的忠誠啊。其次,他非常博學。文章中他不厭其煩的對各種水生動物進行分類,很好學,對科學的愛好使他掌握了許多海洋知識。我不禁想到了自已,平?吹絼e的同學成績好很是羨慕,但自已總是不太用功,吃一點苦就受不了。所以我應當以康塞爾為榜樣,向他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本書作者——儒勒?凡爾納是一位杰出的科幻小說家,他一生馳騁于幻想之中,創(chuàng)作出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如《神秘島》、《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等。凡爾納的幻想不是異想天開,都以科學為依據(jù),他所預見到的很多器械,后來都變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有之物。凡爾納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他并不是人類科學的老師,真正的老師是幻想!幻想,讓我們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新的事物。所以我們要熱愛科學,追求科學。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3
我驚異于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于帶著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臟以至于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里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罵、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臟事情。這里仿佛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泛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fā)著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jīng)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么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臟的臭水里,讓他在充斥著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于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著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xiàn)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里,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xiàn)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xiàn),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贊美上帝和圣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zhèn)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著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溫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于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jīng)]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里真是很感動呢。我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yè)的科學家,由于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里。他每日醉心于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閑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著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yōu)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丑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凈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凈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nèi)心對這骯臟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于“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里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tǒng)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后,是深深的震撼。震撼于在如此骯臟的社會中,還有這么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盡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這是一種靈魂的高尚,他們是上帝的天使,他們是平凡的偉大。
善良,展現(xiàn)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性,一個民族的高度!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4
“若干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xiàn)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chuàng)作《百年孤獨》,1967年6月29日小說發(fā)表。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并非一個人的經(jīng)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里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里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整個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斗爭歷史和凝聚的經(jīng)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xiàn)代人和社會命運發(fā)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nèi)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jié)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zhèn)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與鄰居發(fā)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中,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zhèn)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男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男嬰,被螞蟻咬爛以后拖入了蟻穴。隨后,小鎮(zhèn)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小說的架構是一個往復循環(huán)的結構,不管是情節(jié)或者是時間,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馬爾克斯將布恩地亞家族和讀者拖入一個循環(huán)的時空中,讓布恩地亞家族去經(jīng)歷循環(huán)的命運,讓讀者去感受布恩地亞家族的榮辱興衰。作品自身的奇幻還不足以實現(xiàn)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一風格的完整性,同時讀者在作品閱讀過程中的鑲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百年孤獨》以復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jié)鶴立于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zhèn)上發(fā)生著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尸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zhèn)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xù)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后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癡迷不已并且反復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男嬰,卻被螞蟻咬爛后拖進蟻穴;隨后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zhèn),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xù)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
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5
《歐也妮·葛朗臺》是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巴爾扎克創(chuàng)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杰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nèi)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序卻不亞于古典悲劇。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chǎn)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癡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fā)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并不少見,但是為什么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杰作呢?除了由于巴爾扎克為情節(jié)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更是由于小說作者創(chuàng)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據(jù)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繆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fā)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于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索繆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一個人物活動所需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繆,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nèi)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繆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形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nèi)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感染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老葛朗臺的性格是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tǒng)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一譯阿巴貢--編者注 只知吝嗇,雖然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于守財,連放債都舍不得。而老葛朗臺卻不只是守財,更善于發(fā)財。為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于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錢袋。有人發(fā)革命財,有人發(fā)復辟財,而他革命財也發(fā),復辟財也發(fā)。索繆城里沒有一個人不曾嘗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繆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繆的光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為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邊法力的金錢。對金錢的追逐是一種頑固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偏偏又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摧毀了整個家庭。
巴爾扎克的這部代表作,描寫了資產(chǎn)階級暴發(fā)戶發(fā)家的罪惡手段,作品深刻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塑造出葛朗臺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吝嗇鬼形象。據(jù)說,這部小說是巴爾扎克與后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時的產(chǎn)物。巴爾扎克本人非常珍愛這部小說,稱它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一百多年來,這部作品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學美學價值對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因此贊譽巴爾扎克是"超群的小說家"。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6
大家都喜歡看童話故事吧?我也是,我特別喜歡看《格林童話》,假期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譯林出版社的《格林童話全集》,里面一共有215個小故事,真是一本童話寶典啊!
《格林童話》是德國的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倆一起搜集和整理的民間童話,就像一個色彩斑斕、瑰麗奇幻的童話百花園,讓每一個讀故事的人學會分辨善與惡、貧與富、勤與懶。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十分適合小孩子去讀,童趣十足,讓我們在笑聲中體味人世間的各種情感。書中的小紅帽、白雪公主、小矮人、青蛙王子、萵苣姑娘、大拇指、聰明的小裁縫等可愛的故事形象讓我難忘,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記憶中,帶給我許多的夢想。《格林童話》中的每一篇小故事都蘊含著道理,教我們怎樣去做善良的人,讓我們擁有一顆童話般美好的心靈。我感覺自己就像真的走進他們的世界,跟著他們一起歡樂和悲傷!
我印象最深的是《穿靴子的貓》,那只貓可不是一般的貓,它會說話,還能讓貧窮的主人變富裕。故事是這樣的:一位農(nóng)民有三個兒子,而他的遺產(chǎn)只有磨坊、一只驢和一只貓。在他臨死的時候,把磨坊分給了大兒子、驢分給了二兒子、貓分給了小兒子。而小兒子卻想:大哥能用磨坊磨面,二哥能用驢子拉東西,而我的貓卻什么也不會,還不如把它殺了呢?墒秦垍s說,給它做雙靴子,保證小兒子會富起來。貓利用自己的智慧設計了很多圈套,讓國王和魔法師連連中計,最終讓國王和魔法師紛紛上當。最后貓的主人和公主成了親,還當上了國王。我感覺這只貓很勇敢,有勇氣有智慧,能讓自己的主人從很貧窮轉變成一位伯爵!洞┭プ拥呢垺芬郧皼]有收錄在《格林童話》中,是后來補錄的,雖很少聽說,但卻十分幽默,故事中的國王雖然很有錢,但卻很愚蠢。故事告訴我們: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相信智慧的力量,智慧往往能改變一切。所以我們要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而且不能投機取巧,也不能把金錢看得太重。
我還喜歡《聰明的兄妹》這篇,它講的是一對小兄妹的故事,他們的母親死后父親給他們找了一位繼母,但是繼母十分兇狠。由于家里窮,繼母就把兄妹倆丟進森林里餓死。第一次他們倆用小石子作記號,從森林里找回了家;第二次他們用面包屑做記號,可是面包屑被鳥兒都吃沒了,他們在森林里遇上了老巫婆,這個狠毒的老巫婆想吃掉他們,但是他們沒有被嚇倒,用勇敢和智慧把老巫婆燒死,又歷盡千辛找到了回家的路。這時繼母已經(jīng)死了,兄妹倆就和父親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兄妹倆真勇敢,還十分有智慧,不僅想辦法找回家的路,還用計謀戰(zhàn)勝了老巫婆。我們以后也不要被困難嚇倒,遇到困難要沉著冷靜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我還覺得,做人一定要善良,做個好人,不要像他們的繼母那樣做壞事,因為人世間的事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做一個對別人關愛的人!
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比如:《灰姑娘》讓我明白了要以一顆真誠美好的心去面對每一個人;《白雪公主》讓我認識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壞人通常會偽裝自己;《漁夫和他的妻子》告訴了我們,做人不可以貪心,要靠真本領去生活;《三片羽毛》告訴我們做事情要盡心盡力,認真去做;《青蛙王子》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信用。《格林童話》里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深深打動著我,讓我學會了勇敢、智慧、堅強和誠實。《格林童話》的文字并不華麗,也沒有刻意地描寫大道理,但每一個故事都會讓我們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讓我們時時刻刻感受它的溫馨,帶著我們走向一個純凈的綠色世界。
童話讓我們變得更加純潔,童話讓我們變得更加善良;童話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與美好。讓我們都來讀《格林童話》吧,讓每一個溫馨的故事帶我們走進童話的世界,成為我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7
book review of “pride and prejudice” “pride and prejudice” was a famous work of jane austen. the story showed how various characters choose their marriage partners and the mistakes they make alone the way. mrs. bennet’s was urgent need to find good husbands for all her daughters. so when a rich unmarried young man rented a large house in the neighborhood. she was so excitement. she let her husband to visit the new neighbor. she was determined that mr. bingly should marry one of her girls. after mr. bennet's visit, mr. bingly also called on them. they had a party. at the party one of mr. bingly's friends who called also took park in them. he is a rich man. but he was so arrogant. he only danced with bingly's sister. he looked upon elizabeth. through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darcy found that elizabeth was so charming especially her big eyes. they met each other at another party. he invited her to have a dance this time. he was refused. her refusal had not harmed her in the gentleman’s opinion, and he thought of her with some admiration. elizabeth’s two sisters were just like their mother. they went to their aunt’s home every week in order to meet the officers on their way there. once elizabeth met a stranger who named wickham on their way. at the same time, they met darcy and bingly elizabeth happened to see the faces of both when they looked at each other. the face of one became white, the other turned red. elizabeth felt quit strange. elizabeth had stronger prejudice on darcy later bingly hold a party. mr. collins made a proposal to elizabeth. she refused. it made mrs. bennet very angry. however, mr. bennet quite supported his daughter. no sooner mr. collin married another girl. after christmas jane went to london visit her uncle. vickham continue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8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是部龐大、復雜的小說,它生動地描寫、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nèi)在原因。
其實,我認為情節(jié)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70回是以宋江、晁蓋為首,漸漸吸納江湖四方的豪杰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中,有自愿上山的,有的是被貪官污吏逼得無處可走的地步才上山的,還有的是受到感召而上山的。但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當時那腐敗的政治。在這一時,那些梁山的英雄們也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zhàn),令人大呼痛快。而作者也有意借此發(fā)泄他對當時社會腐敗政權的不滿。后50回描述的是梁山好漢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他們北征遼國,剿滅虎田、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枕四方;南討方臘一役,卻使梁山英雄們損兵折將、七損八傷其生存者并未因此而獲得合理、應得的回報,反遭奸臣迫害,梁山好漢們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xiàn)出了忠心報國的無奈。
所以說《水滸傳》也同時反映出了北宋的政治和社會的腐敗、混亂。因此在書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見官員行賄和壓迫百姓的事實,表現(xiàn)出了當時百姓的有苦無處伸張的現(xiàn)象。而宋江等人和當朝政府官員對抗,替百姓出怨氣,就又表現(xiàn)出了此書的又一個中心思想:官逼民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外,書中的主要任務有一百多個,他們的性情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雖然水滸中的人物大多都較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說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xiàn)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贊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比如說: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于是他拔刃血仇,最后被張都監(jiān)陷害陷害后,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于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只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fā)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說,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群,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說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好評。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9
讀《不跪著教書》前是書名的獨特吸引了我,讀《不跪著教書》后是作者對中小學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啟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沒有空洞的說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又該怎么教書?帶著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后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 “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fā)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著教書,教師怎么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著教書”, 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著教書”, 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著師能。嫻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這無疑要求我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地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個環(huán)節(jié),細雕每個問題,準確地傳承文明,科學地啟迪智慧,讓受教育者真摯地感悟人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文意識、專業(yè)技能,包括他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親和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念。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才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識,學會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求創(chuàng)新,會用現(xiàn)代化手段教學,身心健康,這是師能的呼喚,這更是“站直”的教師的追求所在。
“不跪著教書”, 教師還應與時俱進,永具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chuàng)造性人才,創(chuàng)造性人才需要創(chuàng)造教育。未來教育的挑戰(zhàn),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教師。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將是21世紀教育的寶貴財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天地,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經(jīng)驗、新的知識、新的價值,做到在繼承的同時有所超越。經(jīng)驗誠可貴,創(chuàng)新價更高。有專家說,以前的知識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時間?梢姸嘧x書,不斷學習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常教常新,永遠流淌著時代的春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拓創(chuàng)新便是教學的源頭活水。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學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為本,育人為先,重視道德教育,重視人文教育,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健康成長。
名著讀后感1500字左右 篇10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jié),是她的個性體現(xiàn)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fā)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guī)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林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tài)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tǒng)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jīng)受了無數(shù)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催^《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xiàn)在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yōu)橹拘模瑸橹畱崙,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