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紅苕稀飯,只是幾粒大米下鍋,略微洗兩個紅苕,砍成小塊兒下入鍋里,這么煮好了,從缸里撈出幾根腌制好的四季豆、半年青配著吃。這飯讓如今的人偶爾當農家飯償償,肯定是非常鮮美的。然而,我和奶奶常年累月那樣吃法,著實惱火得很,F(xiàn)今一碰到吃紅薯,我就倒胃口。這不,頭幾天老公生病,一位護士長同學關切地送來幾瓜紅薯,老公病好得差不多了,也精心煮了紅苕稀飯,她和女兒吃得津津有味,以為我也非常喜歡,等著表揚呢。我處于對老公的尊重,勉強吃了一塊兒紅薯,沒等下咽呢,就立即想嘔。弄得老公很尷尬,我也很不好意識,只好這樣憶苦思甜講了一番。女兒聽著聽著,伏在我懷里哭了。唉!
有人說,那你當時肯定還希望自己將來很有本事,改變這一切。這都是站在現(xiàn)今的立場想象出來的,我當時絕對沒有如此偉大、恢宏的希望。根本沒有8歲多的女兒希望的那么美好,有的只是上學可以不勞動的希望,一天三頓干米飯不吃紅苕的希望。
這是當今許多家庭的孩子根本就不能理解的事情,我慶幸女兒這么小竟然可以領悟我幼年的希望,雖然她的希望很美好。
由我們父女兩人小時候希望的反差,使我想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為什么我們教育孩子繼承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等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時候,總是不能奏效呢?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許多初為人父者,生活條件好了,就希望把那些自認為惡劣的生活經歷埋藏起來,有的甚至覺得舊事重提是自己的恥辱,爺爺奶奶們提一提,他們還要嫌棄為陳谷子爛芝麻。這就是孩子們不屑于接受那些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根源。對于孩子,無論什么,父母的影響永遠是第一位的,然而,八零后的父母們,他們的父母就存在上述錯誤觀念,所以他們本身就很少得到類似教育,也就根本無法教育現(xiàn)在出生的孩子了。
但愿不要這樣循環(huán)下去。這樣循環(huán)下去的結果,我想任誰都能預測。
※本文作者: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