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和贏政的“焚書坑儒”政策有關(guān),龍文化遂成“一枝獨(dú)秀”,鳳文化則逐漸衰落。
現(xiàn)在,鳳文化充其量只能算是龍文化的一個支派,“龍鳳呈祥”倒是有“和諧”的味道,“龍飛鳳舞”也提升了龍的地位--生活在水里的龍也有了“騰云駕霧”的神通;鳳甚至連和龍奮力一博的機(jī)會都沒有,有的只是“龍爭虎斗”“生龍活虎”,鳳本來是雄性的神鳥,最終也落魄于與陰柔為伍。君不見,皇帝老兒著裝稱“龍袍”,皇后的帽子謂“鳳冠”,許多女性的名字也帶個“鳳”字?梢娐浜竽憔鸵ご。你失敗了,性別都要被迫改變。
三國故事中,劉備先是“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諸葛亮,后有得到了與諸葛亮齊名,人稱“鳳雛”的龐統(tǒng)。滿以為這樣就霸業(yè)可成,未料“鳳”終不如“龍”的運(yùn)氣好,以至于“出師未捷身先死”;而諸葛亮則協(xié)助劉備成就了霸業(yè)。龐統(tǒng)之死,讓人唏噓不止,留下千古遺憾。
雖說,慈禧太后專權(quán)時(shí),皇宮的大理石臺階上的飾紋都是鳳在上,龍?jiān)谙碌?-電影《火燒圓明園》就有這樣的鏡頭和畫外音,鳳在這里似乎也風(fēng)光了一陣。但是電影畢竟有戲說的意味,不能當(dāng)真的。鳳的風(fēng)光不在,是個不爭的事實(shí)。
※本文作者:songyu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