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近處無風(fēng)景,又美名在耳,還有誰忘返于巷陌坊間,留連于古寺深院,癡迷于紅磚飛檐?當(dāng)我為人們的行色匆忙尋找理由時,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現(xiàn)代城市共有的表情。因此,面對初見的y市,我只當(dāng)它是一座有負(fù)盛名的城市。
七
曾經(jīng)在y市一處外喧內(nèi)靜舊區(qū)的單身公寓住了一年。社區(qū)別苑外,有一盤山小道可通往山上一座古寺。雖屋殘瓦敗,但香火鼎盛,每日都有善男信女前往祈福拜愿,求簽解緣。聽說這寺的求簽靈驗,故往來之人絡(luò)驛不絕。
喜歡那條古樸的石道,尤喜在無人或少人的晨昏時獨行。于閑步中領(lǐng)略一番悠然與別趣。雖不是附庸風(fēng)雅之人,亦從不自謂有顆能通感萬靈的文心,能使萬物脫俗;但每每自覺微光晨露中的花草與自己的目光交會時,竟總有種如夢似幻別樣的品致與靈潔。
那山上的景致并無獨特之處,不過一些舊亭臺及天然生長的花草,原本還自然純凈?上ВS著人多氣盛及現(xiàn)代文明的“入侵”,漸漸俗化,失卻了天然靈韻。
以至于我后來每上一次山,初時的心境與喜悅便會遞減幾分,直到心境冷淡凡常少往。
八
凋零的季節(jié),花壇里還開著非常非常素白純潔的百合花。那是希望的原色,揉盡溫存迭生喜悅。在南方,可以由春至冬,散不盡的香氣,永遠(yuǎn)明明暗暗與日月同寂。
于如夢紅塵中踽踽而行,盡管季節(jié)永遠(yuǎn)是生動的季節(jié),無法生動的只是我自已;雖然文字,不過是潛心引力種植的一片園地;但獨自耕耘著,心內(nèi)卻是無比的溫柔。在這里自給自足,自得自樂。牐
經(jīng)常有陌生的讀者,看過我寫的一些心情文字之后問我:“想你是怎樣的女子?”
其實,關(guān)于每個人,總有一段故事,可是忽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實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們,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子……
九
在光影中掙扎。我想我只是要破碎或爆裂于無形,連失語與禁錮都分不清。無所能無為力,在天界、地界或是在時空里,我是阿修羅。
在很多時候,時常覺得自己的微小、貧弱,甚至于孱弱,對于周邊的事物,對于細(xì)密與稀疏的延伸,對于快樂與不等量的悲怯。而我所愿,不過如一顆童心般離亂。
時時充滿了對事物的不可愉性。怕面對虛脫的意志。時光還很豐盛,卻好似已水盡糧絕。生命在消瘦,思緒卻在加重。
我至今已發(fā)表或存在手提電腦里還未曾發(fā)表的絕大多數(shù)文字,均是寫于y市。
知道一片落葉、一片光影、一頁的舊塵如夢,可寫得慌亂,愈是想記錄愈是空無所念,仿如千思萬想集于一心,而身無所措,承載不下的豐盛。常常覺得孱弱,并徹絕地哀衿。
十
今日城市,是華美的霓裳、高級的寫字樓、時尚的香車寶馬,住著苦于生計或忙著賺錢也忙著shopping的人……
在喧嘩的不同都市里穿行,它們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前進(jìn)。耀眼的霓虹,寬闊的馬路,入云的高樓,這些都是城市繁華的象征,可身在其中,卻感覺離其是那樣的遙遠(yuǎn)和陌生。
每一座城市都在承載過去、今天與未知的明日。
可能有某種屏障,比如因為某種距離太近的方式,或任一種之前與之后時間上的落差感?究竟是說不清,因為,有一部分記憶塵封如故土,再回頭看只剩卻光影虛脫后的如夢假象,令人懷疑。
十一
雖無宗教信仰,卻常讀《圣經(jīng)》,永懷對生命的虔誠與悲憫。而沉默的文字又是什么,終生牽引自己對生命不可知性的想象與意志,始成終極。
記起舊事,只得一句“人比黃花瘦”低眉淺笑。無以為續(xù)時,并沒有什么奇跡,也不會有什么意外來臨,最奢侈的莫過流動中的光影與如期的夢境,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一個軀殼,一個生命,一坯濁土,一寸蕪地,這就是生命的整個過程。周而復(fù)始,來去無聲無息……
在紅塵中如夢穿行,總感覺快喪失任何一種能力,無論是曾所驚懼的還是激悅的;不論是對琴弦還是書寫;是對俗世的人情,還是不屑的種種世故;是對時事政治商貿(mào)經(jīng)濟(jì),還是一日三餐一宵宿眠的安生。近而失之如目。但每日酣夢不醒,不覺天已昏黑,覺得有點涼,亦如隨時光一起隱滅的除了溫度還有未知的希望。
※本文作者:冰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