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也稱大馬哈魚,生于江,長于海,而死于河。以我國東北和挪威、加拿大產(chǎn)為最好,是世界聞名的美味佳肴,其卵俗稱紅魚子,與鱒魚的黑魚子同屬一流的佐酒極品,價格昂貴。
舉凡所有生物,為定時回家和繁衍后代而付出犧牲的據(jù)聞無出其右者。
每年八九月間,大馬哈魚性成熟時,它們?nèi)杭缮习偃f條的“返鄉(xiāng)懇親團”,從外海游向近海,進入江河,涉途幾千公里,溯河而上,一路艱辛地踏上回家的路。
在大馬哈魚回家的過程中,它什么也不吃。從日本海橫渡鄂霍次克海,穿越千島群島,繞過庫頁島,進入黑龍江入?。一路上劈濤斬浪,逆流而上。長長的河段幾乎能被大馬哈魚群所堵塞,河水中魚兒跳躍翻涌,如紅波逐浪,像開了鍋似的蔚為大觀。
這時候,這條路,這節(jié)令正是捕撈大馬哈魚的黃金季節(jié),魚又肥卵又大,魚和卵都會賣出大價錢。大馬哈魚明知探親路上兇惡險阻,但是從祖先那里就留下來的回家之路,卻是不能更改。
從海至河,何止千里,一路上被捕殺者何止千條,力不從心而氣盡力竭死于途者何止千條,河有多長路有多長等待她的險境就有多長,歷盡千辛萬苦,闖遍生死劫難,終于抵達大河上游,卻有無數(shù)的黑熊與猛禽,遇如此美食怎能不大開殺戒,劫后余生者可悲可嘆寥寥無幾矣。
河之頭,流更急,魚群不得不奮力沖過激流躍過礁石以便前行。許多魚兒因此筋疲力盡遍體鱗傷,幾千尾三文魚未及到家就死在自家門口。尸體成片地順流沖下,而后面的魚群則越過死去的同伴前赴后繼一往直前,斯哉場景悲哉壯哉。
魚群最終回到家,已是全身紅透,據(jù)說是因為用力過猛,崩裂了血管,殷紅的鮮血浸透全身肌膚所致。
隨意產(chǎn)卵即會被激流沖毀,也會被其它的魚吃掉。這個道理大馬哈魚明白,它便在被急流沖擊堅硬的沙礫河床,用嘴去啃那硬土,把下顎當(dāng)作鋤頭在堤岸上刨洞,這可不是三五下就能干成的,對于大馬哈魚來講,這可以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何況它還要抵御著激流的沖擊把身體穩(wěn)定在一個地方,一嘴巴一嘴巴地去刨,何況它還懷有身孕,揣著個大肚子,臨產(chǎn)在即,何況它在這一路上已把體力精力消耗殆盡,何況胎中子女還需要能量熱量的哺養(yǎng)?墒谴篑R哈魚不顧這一切,只是一嘴巴一嘴巴地啃呀啃呀,一嘴巴一嘴巴地刨呀刨呀,終于啃刨出來了一個洞,它用最后的一口氣力把卵射向洞里,這就是小馬哈魚的“新家”。而大馬哈魚的頭只剩下一半,下顎已經(jīng)沒有了,磨掉了,刨沒了。遍體鱗傷,陳尸水面,魚鱗浮動,在撞得頭破血流之后結(jié)束了壯烈的一生,被染紅的河水把它那殘缺不全的軀體沖散,沖遠。
大馬哈魚回家的故事,講完了。
春暖花開,小馬哈魚自由歡快地乘著桃花汛順河而下,直奔大海。明年,是的,每個明年,它們的故事,仍如上述。
※本文作者:bay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