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和剪取一段洪樓改革史,縫在自強不息之靈的胸前展示,我發(fā)現(xiàn)了“洪樓”一詞在改革萌芽時期的初步擴展和膨脹。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歲月的赫赫標志是林禿子葬尸黃沙、鄧小平二次復出,它是一枚歷史的書簽。翻開書頁默讀,乃是一劑甘甜而苦澀的良藥處方。勤勞智慧的洪樓人,頂著壓力,忍辱負重,開始注重經(jīng)濟建設。為滿足人民文化娛樂的需求和改造約定俗成的洪樓概念,決定在洪樓南面建設一座歷城人自己的電影院——歷城影院。高大的歷城影院建起來,催生了洪樓人的自豪感,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明天。
那是一個黑白電視剛剛問津中國的時空,家庭能買得起黑白電視機的只是鳳毛麟角。消除貧瘠和向往美好的列車,載著紅色風暴鑄成的沉重枷鎖,艱難的爬行。就文化生活來說,除了樣板戲還是樣板戲,一花獨放,百花凋零。洪樓人能看上幾場被“解放”出來的舊電影,或者能看到外國引進的老電影,簡直是一種十分高級的享受。于是,影院一開張,人們便趨之若鶩到影院看電影。不僅是場場滿座,有時還得走后門買票。高高的影院門前以及西面國營商業(yè)網(wǎng)點上,人如織、客如繡,漫步于臺階上下,出入于影院內(nèi)外。這相對的購銷兩旺、略顯繁榮,算得上萬馬齊喑背景下的一道靚麗風景。
杏遇清明要揚花,水到低處渠自成。新建的歷城影院,遮天蔽日的突兀于尖尖樓前面,極大的削弱了“尖尖樓”的威風。站在影院門前,再也見不到它的蹤影。如果我們刻意走近它,或者有意識遠眺,見它就像一具無人理睬的僵尸,滿面灰塵、頹敗凋零、自慚形穢、羞于見人。特定的文化背景,撥動著地名變遷的琴弦,歷城影院這一嶄新的標志性建筑,當之無愧的取代了尖尖樓的洪樓稱謂!凹饧鈽蔷褪呛闃恰钡母拍畈辉亠L行。代之以“歷城影院就是洪樓,洪樓就是歷城影院”。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經(jīng)歷了一番“東風壓倒西風”的洗禮之后,和煦的春風吹過來,徐徐消融“十年堅冰”,改革開放得以正式開始。它“冒天下大之不韙”很不“契實”的駐足洪樓。就在春寒料峭時,那心有余悸的蟬也怕落得個“投機倒把”罪,不敢出售它沙啞的歌。思想不解放的洪樓人,遲遲沖不破左傾思想的桎梏束縛,慣性的認為,只有國營商業(yè)才是正經(jīng),瞧不起集體經(jīng)濟和個體經(jīng)濟。一方面,把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看作不正之風的根,把個體經(jīng)營看作拜金主義的源。一方面“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很少有人敢于冒著風險明出大賣的經(jīng)商做買賣,生怕招來“紅色的禍”。于是,集體、個體、私營商業(yè)氣息,在洪樓簡直是低沉的暗語,蕭瑟的干凈,拘謹?shù)挠鄳]。
為搞活經(jīng)濟,有關部門決定在洪樓歷城影院前面建立農(nóng)貿(mào)市場。號召經(jīng)商致富的宣傳歷經(jīng)多時,農(nóng)貿(mào)市場要開業(yè)了。期至日臨的那天,一大幫工商人員,如同趕考的謙謙君子,紛紛前來維持市場秩序。真可惜,空曠的影院門前,只有一個騎自行車賣油條的男子,再也沒有第二者敢來。那男子在自行車后車架上擺了半簍子油條,卻不見有人來買。很具諷刺意味的是,竟有幾十個工商圍在他身邊“維持秩序”。那男子很不自在,心中打鼓,大冬天里也憋出來一身冷汗。于是,倉皇逃離“市場”,打道回府。洪樓的第一個商品市場,就此泡湯。
由此可知,解放思想,沖破禁錮,搖轉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動機,是何等艱難!
世間的一切成功,都得益于意志的堅定。只要意志堅定,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頂峰。洪樓那個離去的賣油條男子,是否做過發(fā)展社會主義商品經(jīng)濟的宣傳,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在改革的東風勁吹了兩、三年之后,洪樓的商業(yè)活動漸趨火爆。在國營、集體、個體、私營商業(yè)中,國營企業(yè)堂堂正正的向四面八方輻射,集體商業(yè)也忙忙碌碌粉墨登場,個體戶們則羞羞答答悄然揚鑣。至1983年,影院門前和周圍,就有了散在零星的大隊、小隊一級集體商業(yè)。被人瞧不起的“個體戶”和小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暗暗試探著自壯商膽,越軌出限,招徠生意。然而,也有人自充“左派”,對個體私營者冷嘲熱諷、說三道四,真可謂好事多磨。
※本文作者:浪花無痕201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