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雨,無論春夏秋冬,那是大自然的精靈。
春雨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這是春天的小雨。
細(xì)細(xì)的,亮亮的,含著絲絲清涼,輕輕的,緩緩的,帶著無盡的柔情。
春天的小雨是最美的,朱自清先生就對春天的小雨做了極其形象的描繪:“像牛毛,像細(xì)線,像花針”,是啊,你看它,有時在空中晶瑩閃爍,發(fā)出彩色的光亮,直曜你的眼睛;有時橫橫斜斜、揚逸飄舞,讓天空充滿了活力與靈動;有時綿綿密密,在天上織成薄薄的紗,蒙蒙朧朧,那么溫潤,那么含蓄,宛如一塊巨大的壁玉,仰頭望去,我們都仿佛置身于這塊壁玉中。
春雨像靜默的處子,它靜靜的來,靜靜的去,不帶半分驚擾;落在草地上,灑在田野間,與久別的野花、小草親昵著,不過,有時也發(fā)出喃喃呢呢、細(xì)密輕柔的耳語聲,宛若慈母的叮囑,讓人聽了感到了這個世界親切與寧靜。
春雨是慈愛的,“天街小雨潤如酥”,無數(shù)的生命都在春雨的潤滋下生發(fā)出來,它讓大地萬物復(fù)蘇,它讓萬物生機(jī)勃勃。
春雨里滿含希望,農(nóng)民說“春雨貴如油”,有了春雨,他們的心里才有了著落,才有了信心,才會把生活的種子播灑在泥土中。
夏雨
“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這是夏天的雨,大有一怒吞山河的威勢。
雨還沒有來到,便是烏云翻滾,狂風(fēng)大作,“日星隱曜,山岳潛形”。一道道閃電,像怪蛇,像利劍,在天空狂飛亂躥,把黑沉沉的天空撕開數(shù)十道裂痕,那一塊塊沉重的烏云仿佛就要從那斷裂處墜落下來,接著便是雷霆乍驚,裂闕劈靂,丘巒崩摧,整個世界都有為之顫抖起來。
雨是射下來的,如天上有無數(shù)張強(qiáng)弓硬弩,把箭頭射向地面,千只萬只,數(shù)不清楚。每一只都帶著呼嘯,每一只都在吶喊,疾如閃電,直刺向大地,在地面激起了無數(shù)的小水珠,像平覆在地面上的一層白煙,翻卷彌漫。
雨是潑下來的,沒有雨滴,也沒有雨線。所有的雨滴都連在一起,所有的雨線都連成一片,從天上到地下,就像一個看不見起點的大瀑布,灰蒙蒙的,白茫茫的,無邊無際,無休無止。在這個世界里,你會覺得天地渾然攪在一起,沒有方向,沒有顏色,昏昏暗暗,混混沌沌。
雨正甜時,世界仿佛被雨的聲響統(tǒng)治著,耳畔只聽得千萬面巨鼓一齊擂響,千萬個勇士一齊吶喊,千萬只號角一齊吹奏,千萬匹戰(zhàn)馬一齊嘶鳴。
那茫茫的一片,那隆隆的一片,無歇無止,刺激、蹂躪著你的每根神經(jīng),你會從強(qiáng)烈的震憾到淋漓的渲泄,從驚恐的顫栗到昏昏的迷惘,從怪的誕幻想到沉沉的自失,最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滴雨珠,在空中旋轉(zhuǎn)、翻飛、舞動。
然而,就在你沉浸在雨的境界中,完全遺失了自己的時候,那雷雨卻嘎然而止;當(dāng)你被突然到來寂靜驚醒,意識到自己還存在時,抬起頭來,一望天空,那里早已是一道彩虹橫跨籃天。
秋雨
秋雨總是最為纏綿的,一下就是幾天不開晴,淅淅瀝瀝、淋淋漓漓,落在衰草枯葉上,發(fā)出瑟瑟的呻吟,把個好端端的高秋弄得冷冷清清、慘慘凄凄。所以,真的喜歡秋秋雨的人并不多見。不過,一些多情的文人在失意或惆悵時,卻似乎在這綿綿不絕的秋雨中找到了情感的歸宿。于是,他們把各種悲情和著淚水潑灑進(jìn)秋雨中,用他們的愁思把秋雨演繹得更加多情傷懷。
唐代的詩人李商隱在凄涼的巴山蜀水之間,于秋雨霏霏、燈火闌珊之夜,把濕濕的思鄉(xiāng)之情釀成了《巴山夜雨》,于是便有了“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佳話。還有宋代的柳永,把秋雨與“寒蟬”、“淚眼”“曉風(fēng)”、“殘月”混合在一起,寫出了秋雨后別離的愁情。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xì)雨”、白居易的“夜雨聞鈴斷腸聲”更是把秋雨的凄涼寫到極至。似乎只有王維在《山居秋暝》里才道出了秋雨后快樂和情趣。
不過,褒也好,貶也罷,秋雨還是秋雨,那滴滴噠噠的節(jié)奏總還是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讓秋天這個季節(jié)多了不少的浪漫和寫意。
※本文作者:古月一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