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游韶山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坐在那輛陳舊的小巴里,想到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來過幾次,沒能去趟韶山,難免留下遺憾。本想選擇涼快點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當空。看來在三伏天里指望涼爽,恐怕也難。于是清晨趕早,尚有一絲涼意可享。就去西站坐上開往韶山的小巴,直奔紅太陽升起的地方。
車說是開往旅游地,卻不像大城市的旅游車?照{無力地吹起,像是沒有冷風,感覺坐在悶罐里一般,如在上海這樣的車早就淘汰了?驮床诲e,十人座的車,無一空位。車一路開去,還不斷有人上客,最后竟又塞進了十人。本地駕駛員如此無視交通法規(guī),令人詫異。
身后坐著好幾位上海游客,率先向駕駛員提出抗議!皫煾担∧阋呀(jīng)嚴重超載,這樣不行哦!很不安全的!”女游客一口南音的普通話在責怪著駕駛員,同行者齊聲附和。駕駛員是個女人,自覺理虧,只當沒有聽見,也不與客人爭辯,依舊我行我素。身后仍是議論紛紛,我能聽懂!吧碓谒l(xiāng),入鄉(xiāng)隨俗吧!”我說了一句滬語,那幾位同鄉(xiāng)聽了這句話,想來也有點道理,便也不吱聲了。
人多空調不再起作用,把車窗打開,有風吹進來反倒涼爽些。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清晰地在耳畔回響。家鄉(xiāng)不如上海這是肯定的,硬件軟件都有很大差距。有人問起故鄉(xiāng)在哪兒?會自豪地告訴別人和毛澤東同鄉(xiāng)!現(xiàn)在這情景也著實讓人汗顏,市場經(jīng)濟下的家鄉(xiāng),淳樸的鄉(xiāng)風早已不在。除了這里出了個毛澤東能引以驕傲以外,其他卻無法茍同。
改變卻是硬道理,窮怕了的老百姓總想要改變點什么。筆直的柏油公路像能看到通往幸福的天路,綠色的原野讓人心曠神怡。四十年后再一次走在這條路上,心有別樣感受。文革期間有幸來過韶山,記憶已模糊,一切像第一次踏上這片紅土地,陌生又似曾相識。
盡管車輛超載速度卻也不慢,道路寬暢,通行無阻,一個時辰已進入韶山市區(qū)。
韶山市原來只是縣級行政區(qū),1991年6月才特批成立了縣級市。全市只有11萬人口,是全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袖珍性城市。
汽車駛過市區(qū)只有幾分鐘時間,還沒能細看街景,車已抵達韶山車站。
下了公交車,又上韶山的旅游車。車況比來時的車輛要好許多,售票員兼導游員,湖南腔的普通話使人感到鄉(xiāng)音親切。車一開動,她就沿途就著景色介紹起來。
四十年前,這里只有毛澤東同志舊居,那間半是草屋半是瓦房的居所在記憶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今韶山已成為旅游景點,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偉人故去,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被不斷地放大神化。方丈道人喜歡風水之說無可厚非,原本他們就是唯心主義者。文人學士也大肆蠱惑人心:“此乃風水寶地也!有帝王之兆。”韶山在無比的想象中尤如神圣之山,給毛澤東平添幾分神秘色彩。人的一生會遇上無數(shù)個逢九之日,一位成就偉業(yè)的領袖在逢九的日子成事也是再自然不過的,領袖喜歡九的數(shù)字嗎?不得而知。毛主席逝世是9月9日,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會死。據(jù)說病重的毛澤東有個葉落歸根的心愿,回家鄉(xiāng)養(yǎng)病。如有不測,愿意葬身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如此說來九月九日并不是他老人家選定的吉日,天有不測風云,那時全國人民在九月九日一天,悲痛欲絕。毛澤東最后的愿望未能了卻,成為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后的遺憾。
第一站是韶山毛澤東紀念堂,堂匾上“韶山毛澤東紀念堂”是毛致用同志所書。韶山?jīng)_毛姓居多,而毛致用并非韶山人氏。整個紀念堂園區(qū)規(guī)模宏大,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紀念堂內多為復制的毛澤東生前系列照片,仿真蠟像等,爾等時代的人對他的照片早已熟悉,沒有細看。導游講解也無新意,只是一些光怪離奇之事卻能吸引人。紀念堂內略顯空曠,反而是賣旅游紀念品的商店比比皆是,盡管營業(yè)員吆喝著卻沒有人去買賣。出售的紀念品多為毛澤東人像,看得出來有點慘淡經(jīng)營。嚴肅之地,不便調侃。文革期間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章,至今家里還有上百枚毛主席像章,多為鋁制。難怪周總理有這樣一句話:還我飛機!還我大炮!當年兵工廠把制造飛機的原料都生產(chǎn)毛主席像章了,因此像章在爾等眼里不是什么稀罕之物。
※本文作者:咖啡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