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美匡廬,不僅自然景點美不勝收,諸多人文景觀也讓人羨慕不已。遠在一千多年前就得到詩人白居易“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的絕高評價,而詩人李白則更贊譽廬山“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由于廬山自然條件優(yōu)美,歷代以來吸引了諸多詩人、學者來山游覽、讀書和隱居。如晉朝的陶淵明、王羲之等;南朝的江淹、謝靈運等;隋朝的歐陽詢等;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張九齡等;五代的黃滔、沈彬等;宋朝的蘇軾、陸游、岳飛、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歐陽修、文天祥等;元朝的趙夢俯、貫云石等;明朝的唐伯虎、徐霞客、湯顯祖等;清朝的王士楨、康有為等;民國的陳三立、程天放等……因此,廬山至今還留有不少有關詩人和學者的遺跡:栗里傳陶淵明的“濯纓池”;歸宗寺前傳王羲之的“洗墨池”;九疊屏傳李白的“太白讀書堂”;北香爐峰下傳白居易的“白樂天草堂”以及廬山北面的“濂溪書院”;南面的“白鹿洞書院”,皆一度成為我國古代教育中心之一。解放后,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來過這里,從而更增加了廬山在全世界的知名度。
站在仙人洞的最高點,我飽覽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驕傲,而自豪。望著滿山遍野吐蕊綻放的桃花、梅花、瑞香……口中不禁喃喃自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此時,我仿佛置身在霄漢,遨游在無極,這是我從未有過的輝煌,也是我從未體驗過的超然。相信每一個登廬山的游者都會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對廬山的崇高敬仰。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難道不是每個游者今生思想田園無與倫比的燦爛收獲?
※本文作者:zhangxf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