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jīng)疏卷第二十七載曰:諸法皆為因緣所起。因緣于諸法名之為異。有異因緣便有諸法。故言異法有故異法出生。亦如水土為芽緣。芽與水土何時有心領(lǐng)解生法。云我與汝生汝可受生。但有此異緣芽則得生。亦如水因緣故火便盡滅。水火亦無更相領(lǐng)解我起汝滅。
佛語因緣非姻緣,然理通。
少年不識愁滋味,多年后想起你。春殘,江南煙雨,小橋流水,魯迅筆下的烏棚船。我背負行囊行走在紹興附近的小鎮(zhèn)里,尋找落腳的地方。細碎的藍花布衫,秀發(fā)綰在腦后,你挽著袖子在屋前穿鎮(zhèn)而過的小河邊用木椎捶打著衣服,如畫似詩。我不由得拿出相機以你為景致拍攝,在調(diào)整光圈焦距的一刻,你回眸看見我,淺淺的一笑,我心觸動,迅速地按下快門。
那一瞬,那張照片成為我永久的回憶。
你問我是不是要找旅店,你說你家就是。我不由自主地跟在你的身后,走在小巷雨后青石板砌成的逶迤小徑中。苗條婀娜的你在我眼前指引,我居然忘記幫你擔(dān)負沉重的衣桶。站在你家門口,門楣上一枯木桐油漆過的小牌匾上書“水鄉(xiāng)曉筑”四個纖瘦字痕如你的身姿。
你給我安排一間臨溪的客房,陳設(shè)宛若閨房,空氣里散發(fā)著靈秀的氣息,窗臺上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安靜地長在青磁缽里。我問你那是什么草,你笑而不答。關(guān)于房錢食費,我第一次說什么就答應(yīng)什么。
余下的日子里,白天我穿梭在小鎮(zhèn)巷陌,用鏡頭去采擷江南那種特有的風(fēng)韻,夜晚和你家人一起吃著可口的飯菜,飯后我就在房里紀錄游記見聞。你喜歡這時來我的房間,看我寫看我整理照片。夜風(fēng)將紙箋吹落,你幫我拾起,羨慕地看著上面的字跡。
我說:想看就看吧,每天的游記。
你說:不識字,你寫得可好咯。
紹興口音濃郁,細細軟軟。
回憶里,還清晰記得第一天你親自給我做的紅袍椒炒仔雞、肉片炒地衣,還有用肉末、生姜末和豆腐,加點淀粉的紅燒丸子,味道不錯,口感比較嫩。旅途的勞累被美食一掃而空。從你父母談話中,我才知道你一個孤兒,父母在一次臺風(fēng)侵襲中雙雙離去。那個時候你才三歲,被他們收養(yǎng)。他們有一兒一女,生活不寬裕下,你失去了上學(xué)的條件。
江南行程安排的比較周密,雜志社電告我不能再盤桓,我奔向下一個小鎮(zhèn)。三年后我自費來到這個小鎮(zhèn),憑記憶來到“水鄉(xiāng)曉筑”,卻是人去屋空。鄰里相告,他們舉家去了寧波,燒得一手好菜的女子嫁給了那家的兒子。
也說不上悵然,我拿起相機將小巷里的“水鄉(xiāng)曉筑”拍下來,照片和她洗衣回眸笑顏永久地寄存在我的江南詩抄中。
※本文作者:槐蔭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