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制度(精選5篇)
德育管理制度 篇1
一、目標計劃
1、堅持以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為指導,以《小學德育綱要》和《中小學德育規(guī)程》為依據(jù),根據(jù)我校教育發(fā)展目標,制定我校德育工作發(fā)展目標。
2、根據(jù)天河區(qū)德育工作意見和我校德育發(fā)展目標,每學期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各中隊制定班隊工作計劃。
二、學習研討
1、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法規(guī),認清目標,提高認識,落實素質教育。
2、定期開展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總結交流,(期初、期中、期末),提高班級教育和管理水平。
三、隊伍培訓
1、根據(jù)學校工作特點,大力提倡班主任自學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和班級管理能力
2、適時組織班主任集中培訓,把握德育工作發(fā)展趨勢,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3、定期組織新班主任學習班主任工作條例和班主任工作常規(guī),使其盡快適應班主任工作,盡早抓出成果,創(chuàng)建特色。
四、四個“一百”教育
1、每學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
2、指導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和重大節(jié)日在家收看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
3、結合重大節(jié)日,開展讀書活動,每次側重閱讀一個方面的愛國主義教育圖書,并開展故事會和讀書演講比賽。
4、大力倡導學生唱愛國主義教育歌曲,每學年舉行一次歌詠比賽。
5、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努力創(chuàng)建適合我校教育需要的校級德育基地,并定期參觀學習。
五、校會、班會、隊會
1、每學期校會不少于3次,用于學習教育和總結表彰,促進學校工作全面開展。
2、單周班會,雙周隊會。
3、中隊主題會要根據(jù)少先隊大隊的工作安排,結合班級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提高教育效果。
4、每學期大隊主題會不少于2次。
德育管理制度 篇2
一、 德育工作的任務
小學德育的首要任務,是向學生進行以“五愛”為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及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著重教育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和訓練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習慣,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培養(yǎng)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跨世紀的新一代高素質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礎。
二、 德育工作的內容
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是:
。1)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
(2) 熱愛人民的教育;
。3) 熱愛集體的教育;
。4) 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
。5) 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6) 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
(7) 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8) 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
(9)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10)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教育。
三、 德育工作的途徑
學校德育工作應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實施德育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各科教學(特別是思品課),班級工作,少先隊活動、家長工作,校外工作,節(jié)日教育、傳統(tǒng)教育等各種教育活動。
四、 德育工作的職責
學校全體教職工都要把德育教育寓于本職工作之中,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其具體職責是:
抓德育的行政:通盤考慮學校的德育工作,制定規(guī)劃,檢查落實,負責建立校內以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參加的德育隊伍,校外以校外輔導員為骨干,家長參加的校外德育隊伍。
教導主任:協(xié)助校長管理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實施,領導班主任工作。
總輔導員:負責德育的日常工作,管理班隊工作,組織和開展少先隊活動,寓思想教育于少先隊活動之中。
班主任:負責本班的德育實施,開展班隊活動,經(jīng)常家訪,每期至少與每位家長聯(lián)系一次,完成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
科任老師:在完成各自所教學科的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有機地滲透德育,既管教,又管導,使各科教學與德育協(xié)同發(fā)展;要經(jīng)常與班主任配合,互通情況,積極家訪;要積極參加全校性的和所教班級的教育活動。
總務后勤工作人員:把服務育人擺在首位,參加各種教育活動,保證各種教育活動所需的經(jīng)費和物質。
輔導員:校內、外輔導員要積極組織少先隊開展各種活動,包括隊的基本知識教育,主題隊會,參觀訪問、競賽等。適時向隊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德育管理制度 篇3
一、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
二、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明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要抓住以德育人這個根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三、德育工作要從本地實際出發(fā),遵循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整體規(guī)劃中小學德育體系。
四、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機制。學校德育工作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業(yè)務之一,要加強領導和管理,第一把手新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中小學校實行校長要制訂德育工作計劃,并做好檢查指導、總結評比工作。要為開展德育工作提供經(jīng)費、場所和設施。各級督導部門要定期開展中小學德育專項督導檢查,建立切實可行的德育督導評估制度。市教育局每兩年召開一次德育工作總結表彰會。
五。各級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每個縣、區(qū)都要建設一個縣、區(qū)教育部門主管的德育基地。要編寫使用好鄉(xiāng)土教材,深入開展潮州時代精神的學習踐行教育活動。要按市教育局要求,落實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八有”、“五無”、“三化二氣氛”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和育人環(huán)境。
六、加強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嚴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及物品進入校園,樹立良好校風。定期開展評比文明學生、文明班級活動,促進優(yōu)良校風的形成。
七、建立教育、管理、防范機制,預防和減少中小學生違法犯罪。每學年春秋兩季新學期開學第一周都要開展“法紀教育周”活動。
八、針對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德育管理制度 篇4
一、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領導的小組,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二、組建以班主任、團隊、少先隊、政治課教師為骨干力量的德育工作隊伍,在校長負責的管理體制下開展工作。學校的全體教師職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三、德育工作小組確定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德育工作計劃,并負責檢查落實、督導和評估,組織好升國旗、時事教育等德育工作日常性工作,抓好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組建德育檔案。
四、每周一進行國旗升旗儀式,以及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舉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按國家教委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
五、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好學生校內外德育活動,包括社會調查、生產(chǎn)實習、公益勞動、社區(qū)服務、科技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六、加強德育科學研究,經(jīng)常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組織必要的參觀學習,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申報德育科研課題,積極參與德育教研活動,以科研為先導,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主動性。
七、積極組織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環(huán)境育人和服務育人,建設動態(tài)的“德育園地”。崇尚科學,反對迷信。
八、指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內容,參與聽課評課,督促學科教學德育目標的落實。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有計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校園氣氛。
德育管理制度 篇5
1、建立健全完善的德育管理機構、網(wǎng)絡。校長為德育領導小組組長,政教處具體實施,發(fā)揮團組織、年級組和班主任的作用,全面實施學校的德育思想和管理措施。
2、每學期、每學年制定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在此基礎上規(guī)劃學校的三年德育規(guī)劃,分階段實現(xiàn)學校的德育工作目標。
3、每學期初召開一次德育工作會議制度,對本學期的德育工作作深入的思考,制訂科學、規(guī)范的德育計劃;期末進行一次學生思想工作研討會。
4、建立班主任工作中關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交流會工作匯報會制度。
5、建立學校行為規(guī)范督導制度,全員、全程管理學生的行為、學習、生活。
6、建立家庭教育委員,發(fā)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相互聯(lián)系、共育英才的作用,每學期至少召開二次各年級家長會,輔導家長,搞好家庭教育。
7、建立評選德育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星級班主任、金愛心教師等制度,表彰和獎勵在德育教育中的優(yōu)秀教師。
8、每學年評選一次先進班級,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畢業(yè)生,并給予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