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2011年畢業(yè)歡送會致辭
聽起來像是說教和勸善,其實不是。我55歲了,有點天真,卻不只有天真;我也毫不掩飾自己相信后果主義和實用主義(別有人認得這幾個字,愛拿北大說事,就以為可以開練了。當心閃了腰。。我是認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可能窮達淡定,榮辱不驚,守著自己的那點事業(yè),守著自己的那分安寧,哪怕在世俗眼光中他/她既不富有也不成功,甚至很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一個雖不完美卻還是值得好好活著并為之努力的社會,而許多人也會因此多了一個好好活著的理由。
就讓你我站成這個理由!
難道我們不就是為此才走進北大的嗎?盡管,許多同學就要告別這個校園了,我也將告別院長的職責。我們都如流水;我們都是過客。
但我們不可能告別北大。
北大并不只是一所大學的名字,不是東經(jīng)116.30北緯39.99交匯處的那灣清水、那方地界,甚至不是所謂的北大象征——“一塔湖圖”或墻上銘刻的北大校訓。你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北大,包括農(nóng)園的油餅或二教的自習,一幫子偽球迷半夜爬起來光著膀子看世界杯,或是“淘寶網(wǎng)”上等侯秒殺,當然還有歲末晚會上許校長那并不動人卻因此更加動人的歌聲,或是那枚從沒別上你胸前、已經(jīng)找不到了卻永遠別在你心頭的;铡
北大也是近代以來許多中國人的一個夢。你我就生活在,明天則會說曾經(jīng)生活在,他們的夢中;他們也因此永遠生活在你我的夢中了。不是什么莊生夢蝶;我說的只是,因為北大,我們懂得了責任,并且有能力擔當。
更何況高鐵和飛機,google街景、短信以及剛上市的iphone 4g,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農(nóng)業(yè)社會的“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天涯比鄰,法學院隨時歡迎你回家看看,也會以更多方式與你同在——無論你身在何方!
但為什么,為什么呢?穿過時光,穿過南方的山、北方的河,我們祖先的基因又一次跋涉而來,在你年輕的心中撩起了古老的離愁……
如果實在扛不住,就“小資”一下吧。用剩下的幾天,細細體會一下你似乎從未有過的軟弱和溫情,傷感那“小鳥一樣不回來”的青春,告別——在你入學時我祝福的——這段“也許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燦爛,但必定是你最懷念的時光!”
然后,我們出發(fā)。
這個夏日,北大見證了一批過客,他們要到一個叫做“前方”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