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一等獎演講稿(通用3篇)
感恩教育一等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公司領導,親愛的同仁們:
你們好!今天很高興參加公司的感恩教育活動,也很感謝你們給了我一個和你們交流的機會,下面我就這次活動和對感恩談談我自己的看法。知恩圖報,是我們偉大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人們常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烏鴉有反哺之義,綿羊有跪乳之恩,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最起碼的修養(yǎng),也是人之常情。不會感恩或者不愿感恩,是自私自利、缺乏修養(yǎng)的表現。
生活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能讓我們輕松自在的行走,我們時常會迷茫,但我們依然能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我們的親人、朋友和師長,甚至還有一些連名字都不記得的人一直在支撐著我們。生活給予我們的永遠超出了我們做能回報的,所以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身邊的每一位親友,向需要幫助的人給出你鼓勵的微笑、貼心的話語或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作為新時期的青年,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感恩就是一種品德,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做呢?我覺得,感恩,無謂大小、早晚、快慢與多少,我們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和細節(jié)做起,把感恩之情說出來,把感恩之事做到位,讓應該感謝的人能夠感覺到,讓感恩之舉去感動更多的人,來珍惜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
1、讓我們擁抱親情,感恩父母: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就是要我們常常關心父母,處處體諒父母,時時孝敬父母;少讓他們操心,多為他們著想,多與他們溝通,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給父母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說一句心里話,為父母洗一次腳。我們要體會父母的艱辛,尊重父母的勞動,做到不浪費,不亂花錢,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2、讓我們感恩公司,愛廠如家:感謝公司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作為公司的一員,讓我們?yōu)楣径嘧鲆稽c小事吧,愛護公物,愛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公司變得更加美麗。
3、讓我們勤奮學習,感恩老師傅:在人生的道路上老師傅給我們提供了莫大的幫助,感謝老師傅孜孜不倦的教誨。給老師傅倒一杯水,傳一張感謝的紙條,一聲親切的問候,這些點滴小事都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一片心意。
4、讓我們感謝同事,珍惜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受到同事幫助的經歷。幫助過我們,我們就不能忘記。當同事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竭盡全力,盡其所能地去幫助和關愛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當與同事發(fā)生沖突時,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化干戈為玉帛,真誠溝通,建立和維系同窗友情。
5、讓我們愛護環(huán)境,感恩自然:感謝大自然造就了青山綠水,生長了花草樹木,施舍了陽光雨露,要感謝公司給了我們一個美麗、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讓我們從愛護公司的一草一木做起,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保護自然,善待自然。
6、讓我們幫助他人,感恩社會:我們要關注弱勢群體,關心社會公益事業(yè),要常說感恩的話,常讀感恩的書,勤做孝敬的事,積極宣傳感恩的美德,用一顆感恩的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匯報社會,感恩時代。
讓我們全體同仁立刻行動起來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讓我們積極參與各項感恩活動,使我們的公司在這縷感恩的春風中,變得更加文明、平安、健康、和諧!讓我們的未來變得更加美麗、燦爛!讓我們共同呼喚:感恩,與你我同行!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感恩情懷”永留我心,讓世界永遠充滿愛!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各位的聆聽。
感恩教育一等獎演講稿 篇2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生活中的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缺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一、 感恩的內涵
“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這些詩句,講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銜環(huán)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
“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似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很多人、很多事,其咎蓋源于不會、不愿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僅僅是對自己沒有敵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之人,必是遭人唾罵的無恥之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要培養(yǎng)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么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于奉獻的人。
二、 開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與感恩教育的宗旨
1. 開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的“傷熊事件”以及后來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的“殺人事件”都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使高校的德育工作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一直以來德育對大學生來說好象就是思想品德課程到哲學到有關的鄧小平理論、馬克思基本原理等必修課程。上課,修學分,應付考試,聽聽相應講座,于是課程結束了,學分拿到了,思想品德課及格了。似乎學生接受了道德知識教育就不會出現道德上的問題了,對他終身的道德影響就可以一勞永逸了。而現實是大學生在走入群體、走向社會,面對社會與個人的種種問題之時,往往難以擺平自己,說服自己,走入了思維的困境、行動的陷阱。
我們的學生大手大腳花父母親的血汗錢,對父母的饋贈從不言謝,對朋友的幫助少有道謝,稍有不如意,便大發(fā)牢騷,總覺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會不公平,動輒訴諸暴力,或以死相脅,一不小心就走入兩個極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內向自卑……而傳統(tǒng)的學校德育教育在學生眼中再也不象以往那樣神圣和讓人心服口服。傳統(tǒng)德育弱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它的單一價值觀、物化個體以及其自始至終由外而內的“ 外爍”傾向。我們應該努力尋找一種由內而外的“內省”的新模式,它尋找一種道德的人本理解,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它可以真正促進人的主體性的發(fā)展,使人最終成為人。毫無疑問,感恩教育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蕩世間一切塵埃。感恩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應從感恩教育開始。
2.感恩教育的宗旨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旨在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通過多層面的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升華情感,從而形成道德認同,增強愛心行動。培養(yǎng)學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責任意識,引導廣大學生養(yǎng)成熱愛科學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態(tài),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對父母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對生活感恩,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并使這種意識轉化為孜孜以求,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
三、 開展感恩教育的具體內容與實施途徑
1.感恩教育的具體內容
開展感恩教育從內容上看應包括學會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從對象上看,我們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圍的人,那些幫助過我們,關心我們,鼓勵過我們的人,這里包含我們對父母對家庭的感恩,對其他親人的感恩,對同學老師和朋友的感恩,對國家與社會的感恩,對大自然的感恩等。
2. 感恩教育的實施途徑
(1) 改善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教育環(huán)境包括物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多個層面。物理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往往構成學校的精神文化環(huán)境。學生生活于其間,也“浸潤”于其間。它對學生的成長往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積淀與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豐富博大的校園精神文化環(huán)境將成為實施感恩教育的前提。長期以來在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盲點,即缺少對教育對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寬容之上的對話。師生關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種“管理與服從” 、“權威與聽從”的關系,是“以上對下” 、“以強對弱”的關系,這種關系常常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教訓” 、“告誡”甚至是“塑造”。處在這樣的人際關系之中,學生的心靈是封閉的、壓抑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礙,學生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之心當然難以養(yǎng)成。所以,只有在學校生活中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關系,使精神相遇的對話關系成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態(tài),才能讓學生在一種自由、變化、動態(tài)的對話關系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開展也才有教育環(huán)境基礎。
(2) 通過課堂道德教育,了解自身定位,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識。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識及對其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其次,通過課堂上對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長歷程的探討,讓學生認識到別人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要讓他們知道,無論是父母給予他們生命,還是朋友給予友情或者教師教他們智慧,這一切都是恩情。通過課堂教育形成大家普遍認同的“知恩”的道德共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將生活中基礎性的道德知識、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養(yǎng)融入其中,并將學生對生活與生命體驗貫穿于知識的傳授過程。
(3)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進行辨析式教育。首先是通過正面引導了解道德素質是人才的必要條件,了解感恩是生活中一種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tài)度。它是自發(fā)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它化作行動,實踐于生活中。一個人會因感恩而感到快樂,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將不會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其次,通過講座、開展社會調查、討論等形式,澄清與抵制各種消極的、錯誤的道德意識,正確認識生活中的不足。其三,要激勵學生不斷反思現狀,設計未來的價值理想,讓學生在這種不斷的“獲得” 、“反思” 、“設計”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生成,從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4) 教學生從身邊小事中學會體察生活,知恩圖報,學會回饋社會。開展感恩教育要讓學生了解到知恩圖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報,還包括感情世界的回報,回報可以從學會感謝做起,這包括通過語言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表達我們的謝意。學會知恩圖報,要引導學生學會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種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小恩惠的價值。應該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養(yǎng)感恩大樹成長的養(yǎng)料,生活就如讀一本書,你一字一行一頁地讀,在這過程中被感動了,就會知道報恩了。學會知恩圖報是要讓學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舉動才是報恩,對別人點滴的行為知道報答也是報恩。這里落實到學生的具體生活中可以是對父母的點滴孝心,對師長、同學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等等。這樣的心與行為會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園。
(5) 將感恩教育融入社會實踐,通過回饋社會,開展愛國、愛人民的教育。學校要引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同和接受社會性規(guī)則。帶領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把校園教育轉變?yōu)樯鐣逃。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形成和鞏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發(fā)現自身的價值,或者發(fā)現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到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幫助與施恩,不但能鍛煉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在活動中升華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
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無論貧窮與富貴,高尚與卑微,珍惜活著的感覺真好;學會感恩,感謝你身旁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幫助過你關心過你指點過你,還是怨恨你傷害你拋棄過你的人,畢竟都是你短暫人生回憶中的精彩部分。
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發(fā)生,如果用心去體會,時時都會有終生難忘的溫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凈的境界,讓我們都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吧!
感恩教育一等獎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從一個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了自己的孩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今天,我在這里重點講感恩父母,我們因該怎么感恩父母,對父母的愛我們應該怎樣行動呢。說到行動,可能有的同學不但體會不到自己父母的愛,反而把自己當成“少爺”、“千金”。對父母的愛盡然一點也沒感覺啊!
最后,請牢記,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謝同學。你將會發(fā)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