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師德之光演講稿(精選3篇)
語文教師師德之光演講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在演講之前我想先為大家講述一段自己剛參加工作后的經歷。
20_年9月1日我通過臨沭縣教師招考成為古龍中學一名語文教師,同時兼任七年級三班的'班主任。成為一名教師一直是我的理想,可是當我懷抱著一切關于教師最美好的字眼去走近她的時候,我的心有一種從天堂到地獄的感受!暗乩砦恢闷,學校規(guī)模小,辦學條件差”是我對古龍中學的最初印象。古龍中學位于山東省與江蘇省的交界處,順著學校往東走500米左右就是江蘇省東?h,在我參加工作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學校。全校一共有12個班級,所有的教職工加起來僅僅40多位,學校里唯一一座教學樓是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中年歲最久的。參加工作的一個星期里我最害怕的事情是上廁所,因為通往廁所的很長一段路沒有鋪水泥,尤其是連續(xù)下了一個星期的雨之后,深一腳淺一腳全是泥。令我至今難以忘記的是學生們開始住校的第一天,由于學校住房緊張,我和其他新分配的教師住到了學生宿舍旁的三間宿舍。那天下了一天的小雨,到了晚上的時候地面上全是積水,學生們第一次住校,晚上9:10休息的時間到了,校園里還是亂哄哄的,這種哄鬧一直持續(xù)到凌晨4點,在這期間我總共往學生宿舍里跑了11次,只為了讓學生安靜下來以便自己也能睡個安穩(wěn)覺,但無論怎樣,學生們安靜不了幾分鐘就又鬧了起來,就這樣折騰了一夜。可以想象,作為一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yè)生,從20_年7月10日大學畢業(yè)到20_年9月1日走上講臺,面對這樣的工作現(xiàn)實心里的落差會有多大。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要離開,我一定要離開。于是我緊接著報考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和臨沂市市直事業(yè)單位考試,可是當我接到市直事業(yè)單位面試通知的時候卻改變了主意,因為學生的一篇作文《我的老師》。由于我心里對現(xiàn)實的不滿意表現(xiàn)在臉上就是不茍言笑,來到學校工作的兩個多月時間里我在課堂上幾乎沒有笑過,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非常害怕我,認為我是一個很難接近的老師。一次語文早讀課,我來到教室聽到的不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而是看到學生們在討論數(shù)學題,當時我還是有一點生氣的,于是就隨口說了一句:既然同學們喜歡語文課做數(shù)學題,那咱以后的語文課就上數(shù)學吧。說完之后就轉身離開了教室。在我看來這僅僅是一句嚇唬孩子的話,以至于我很快就忘記了這件事,直到在學生的作文中看到關于這件事的敘述我才回憶起來。我沒有想到自己一句嚇唬孩子的話學生竟然信以為真,甚至全班一起寫了一封信向我道歉以取得我的原諒。從這件事我真正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么神圣。教師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這些純潔孩子的一生。我們一句不經意的話在學生看來就可以當作圣旨一樣看待。
俗話說:“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終生受益;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
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xiàn)。而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走上講臺,教書育人;走下講臺,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今天,當我再一次站上講臺,同時感觸到幾十雙純真稚嫩而又充滿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間,我的所有希求已化成七彩粉筆,我知道這便是我的起點。我,一個涉世未深,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知之甚少,對困難艱辛估計不足的大孩子,在我工作的近一年時間里我不僅深深感受到為人師的艱辛和壓力,更多的還是艱辛壓力背后那無法釋懷的平凡和奉獻。正象歌里所唱,“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
當我在課堂上傾心投入和學生們教學相長的時候,當我和學生們在辦公室敞開心扉促膝談心的時候,當我在節(jié)日里收到學生溫馨的祝福和問候的時候,當我看到學生的成績明顯進步的時候,我和許多老師一樣,體會到了付出后的歡樂,這是教師所特有的快樂。擁有這些,我并不艷羨萬貫錢財,因為這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語文教師師德之光演講稿 篇2
敬愛的領導們、教師們:
大家好!
我很榮幸能參加此次演講大會,我演講的題目是《甘為蠟燭,綻放師德之光》。泰戈爾是印度的大詩人,他曾經說道:花的事業(yè)是甜蜜的,果的事業(yè)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自己的綠蔭!雖然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師,但我的事業(yè)卻是偉大的,我為自己在教育事業(yè)中默默奉獻、無私犧牲而感到無比自豪。
在幾年的從教實踐中,我真切感受到當教師能充實我的人生、愉悅我的精神,讓我產生高尚之感,因為教師是最光輝的職業(yè),托著明天的希望。而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服務,這就是師德。每當發(fā)現(xiàn)自己和學生共同成長,我就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就感,我們甘為蠟燭,穿得素雅、吃得清淡,在大千世界心懷淡泊與奉獻,像蠟燭般用青春、生命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自己無怨無悔的人生。是的,我作為教師綻放著師德之光,盡管平凡,但我用脊梁支撐未來;盡管清貧,但我用雙手托舉希望。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yè)時就清楚地知道,我也許在一生中都不會干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不像科學家,進行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不像建筑設計師,設計出高樓大廈;不像農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一句古話這樣說: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但我在真正當了教師之后才切身體會到,學生天真的笑臉就是我的幸福,他們用童稚的聲音讓我體驗幸福,用渴求知識的雙眼讓我獲得工作動力。
當然,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著艱巨的責任,在社會道德水平偏低的現(xiàn)實面前,我該怎么做?我又能怎么做呢?自工作以來,我一次次地問自己,我曾經一味追求培養(yǎng)孩子,追求掌握新知識與高科技,卻忽略了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等教育。好在我聽到一個故事,它改變我的教育教學思想與觀念:故事發(fā)生在1987年1月,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參加巴黎集會,有人問其中一位金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或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這位學者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會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團結、互助,午飯休息時不能吵鬧,做錯了事情要敢于承認并表示歉意……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這些。我由衷地感謝這位學者,他讓我在教育教學中及時而深刻地悔悟,我在強調發(fā)揮學生的競爭性與創(chuàng)造性時,并不能忽略培養(yǎng)孩子從小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人格,同時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師風師德。
在短短數(shù)年的教書生涯中,雖然辛苦,雖然清貧,雖然也有過急躁、彷徨甚至想放棄,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誠至,一心一意頑石開,愛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將春風化雨暖人心。在這里,我想到了幾句詩:生命的遠景艱難而穩(wěn)重、美麗而動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給時間的方向,從腳下開始,從腳下結束。我是教師,就要奉獻,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時刻不忘責任,一心想著事業(y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為了學生能全面發(fā)展,我培優(yōu)輔困;為了學生能共同進步,我促膝談心;為了學生能受到教育,我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像蠟燭一樣,我有一顆服務與奉獻的心,我從事著“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有了一顆服務心,才會有一張微笑臉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給學生一張微笑的臉,會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知道怎樣去笑看世界、笑對人生。微笑著,欣賞學生,做慧眼的伯樂,給其成功感;微笑著,鼓勵學生,做成長的幫手,助其信心感;微笑著,寬容學生,做大肚的彌勒,育其自責感。是啊,笑臉下才有欣賞,才有鼓勵,才有寬容,才有愛。
實際上師德是很樸素的,不需要刻意塑造,更不需要刻意任何包裝,它就在我工作的點點滴滴中體現(xiàn),保持師者的責任、良心與愛,這就是師德。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因為有了愛,地更闊,天更藍;因為有了愛,花更艷,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愛將激勵著我在教師的事業(yè)上燃燒生命,綻放師德之光!
語文教師師德之光演講稿 篇3
面對天真而又淘氣的孩子們,我不知道柔和會有多大的效果,我秉承著“嚴師高徒”的傳統(tǒng),曾經嚴厲過,有過恨鐵不成鋼的暴烈,也有過疾風暴雨的憤怒;雖然班級的紀律井然,成績優(yōu)異,可是我覺得孩子們離我那樣遙遠;我偶爾的微笑竟然讓孩子們心花怒放,原來柔和就是微笑啊!蒙娜麗莎的微笑,不知迷倒了多少人,作為老師,為什么不讓自己的笑容催開孩子們如花的笑靨呢?
海倫凱勒說:“我急切地想看到他們(同學和老師)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她還說:“我要把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樣一個偉人,集盲聾啞于一身,卻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微笑充滿期待。更何況這些天真爛漫富有求知欲的孩子呢?他們希望老師的臉上有柔和的笑容,就像是春天的風,吹面不寒;冷笑、譏笑、訕笑都會在真誠的氛圍中消散;他們希望老師以一顆坦然仁愛的心靈,柔和地與他們交流;就像是夏日的雨,緩解焦渴;他們希望一切問題都以柔和的方式解決,不消極、不沖動、不偏頗,就像是秋天的云,明朗純凈;他們希望老師的態(tài)度和語言都是柔和的,滿含笑意地相待、相談,既沒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沒有笑里藏刀的虛偽。孩子們的這種愿望在一件小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還記得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剛剛下過雨,空氣十分新鮮,我的心情也愉悅了許多。邁著輕快的步子,我像以往一樣伴著鈴聲站到了教室門前。而此時同學們卻圍在張琪周圍,有說有笑,指指點點,似乎沒有聽到鈴聲一般。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過去,噢!是一只蝸牛。此時只聽一聲“老師來了!”同學們紛紛跑回了自己的座位,教室里一片寂靜,靜得連喘氣的聲音都能聽見。他們是在等待我的批評,我知道。
看看低著頭,滿臉緊張的張琪,我笑著從他緊握的小拳頭里接過那只蝸牛,看了看,說:“它的殼上有一圈圈的花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可愛的臉蛋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教室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老師,我也看見了!”“老師,它從殼里爬出來時才有趣呢!白白的,軟軟的。”看著孩子們興奮的表情,我不禁有些傷感。經常說現(xiàn)在的孩子寫作文缺少童趣,缺乏觀察,而細想想我們又給他們多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快樂呢?我們又給他們多少觀察的時間呢?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他們并沒有失去童心的快樂。而我,曾經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曾經以一個成人的標準要求他們,我的臉上又有多長時間不見笑容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熱切的小臉,那是童心在生長,而且還孕育著創(chuàng)新的契機,我要抓住它!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看清這只蝸牛了嗎?”
“沒有-------”
看著他們失望的眼神,我指著蝸牛,笑著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它,好嗎?”
教室里又是一陣歡呼聲,我把蝸牛用一張紅色的紙墊著放到實物投影儀上,教室里馬上鴉雀無聲,一雙雙興奮的眼睛盯著大屏幕。
“孩子們,蝸牛到底是什么樣的?”
“它的殼是圓形的,上面真的有一圈圈的花紋,”紫東說。
彤彤馬上說“它的殼一面有花紋,一面光滑。”
“別說了!”曉峰小聲說,“看!它從殼里出來了。”
隨后的課堂教學在孩子們形象的描述中進行。課后我留了題《蝸!返淖魑,孩子們干脆地答應了,臉上還帶著燦爛的笑容。
這本是一節(jié)普通的課,可每一個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令我感動,孩子們的興奮也帶給我深深的思索: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在這節(jié)課中我所做的只是把嚴厲的教訓變成了微笑,把混亂的紀律引向有序的教學。在微笑的感召下,孩子們思維的火苗熊熊燃燒;在柔和的氛圍中,孩子們智慧的花朵迎風怒放。
我記得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在他做一家學校校長的時候,校園的花房里長出了幾朵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學都很驚訝,每天來看玫瑰的人絡繹不絕。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照常在校園里散步,突然看到一個四歲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然后拿著它從容地走了過來。
蘇霍姆林斯基并沒有憤怒地沖過去,而是俯下身,親切地問這個小女孩:“孩子,你摘這朵花送給誰呀?能告訴我嗎?”小女孩有些害羞地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幾朵大玫瑰,奶奶有點不信,我現(xiàn)在摘下一朵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
蘇霍姆林斯基聽了小女孩的這番話,拉起她的小手回到花房,又摘下兩朵,對她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另一朵送給你的媽媽,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還有沒有下文,不過我想在小女孩的一生中,玫瑰花的馨香將永遠伴隨著她,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盛開的是愛和感恩,這是她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而這些僅僅源于大師的那份柔和與坦然。柔和的聲音、柔和的目光、柔和的表情讓年僅四歲的小女孩發(fā)出了內心最美好的聲音。我們的日常教學何嘗不是如此。聲音柔和了,學生喜歡和你交流;目光柔和了,學生樂意和你親近;表情柔和了,學生敢于跟你交心。這樣的教育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心靈,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小小的蝸牛事件,讓我深深地領悟了柔和的巨大力量。原來,柔和是一種修養(yǎng)。它不是喪失原則的遷就,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一種敬畏;柔和不是劍拔弩張的張揚,而是一種扼守尊嚴的藝術,是對自己所面對生命的一種尊重。柔和更是一種千帆過后的寧靜,是一種參透世間百味的平和,它是春天絢麗的陽光下綠草坪上姍姍學步的童真,是深夜愛人送來的一杯清茶一個淺笑的默契,是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中所綻放的芳香,是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中彈奏出的空靈。
泰戈爾說:“小溪里光滑的鵝卵石,不是因為錘的敲擊,而是因為水的輕歌曼舞。”兩千多年前的老子也曾經感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在面對一個個鮮活而又復雜的教育個體時,我們要用輕柔的手、溫柔的聲音去鑄造堅強而充滿斗志的一代新人,真正做到“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