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家長會班主任發(fā)言稿
6、個別學生不會自主學習,自習課上總有學生管不住自己,會回頭說話,有的學生會在放學后不及時回家。我希望家長能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而不是在家長和老師的壓力下學習,這樣他們會學得更輕松更有效。
三、我班的學生及學生治理問題
初一是一個打基礎的時期,對中學的學習生活還有一定的新奇,沒有初三面臨畢業(yè)升學、擇業(yè)的兩難選擇的壓力,處于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時期,應該是潛心努力學習的時期,但這也是一個產生劇烈變化的時期,更是一個危險的時期,是一個爬坡的時期,一個分水嶺,總之,初一,是初中階段打基礎的時期!家長和老師總是覺得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如小學時期聽話,很喜歡頂嘴,所以常說他們"越長越不好管了"。實際上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分析,這是少年時期孩子的一種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抵抗高潮的具體表現(xiàn),父母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應該講道理,態(tài)度不要粗暴,語言不要挖苦,要講究分寸。如果還用小學時期的簡單說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們提高了認識又明白了道理,只要從內心服氣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有的家長跟我反映,自己跟孩子再三囑咐,讓孩子在學校一定好好學習要聽老師的話,要按時寫作業(yè)等等,可學生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這些簡單的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你并不能陪孩子上學,你不能坐到教室里看著孩子學習,他們在家長面前可能百依百順,可到了同齡人當中,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間,他們會按照自認為正確的方式生活和學習了。這樣就必須加強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系,這也是我們開家長會的初衷。我認為,對現(xiàn)在的孩子進行教育,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掌握孩子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在教育上更應講究方式方法,態(tài)度不能粗暴,語言不能過激。
家長要盡量抽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平時要和孩子多交流,詢問學習情況,不能等成績出來了,問題出來了才想到去關懷孩子。比如,孩子回到家你可以隨便問問:今天學校有什么新奇事?你喜不喜歡你的同桌?你的數(shù)學老師講課有什么特點?你的課本中有哪些優(yōu)美的短文?今天上課給老師出難題了嗎?等等。平常的交談會引起孩子的興趣,產生親近感,也有利于家長選擇合適的機會,采納適當?shù)姆绞狡降鹊倪M行教育。特別是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以前我教過的一個女生,她的家長和她交流是通過筆談的形式,把要對她說的話寫在紙上,留在她的寫字臺上,她有什么想法,意見和不愿當面說的話也寫下來,留給父母,這種方法很好,彼此都幸免了情緒上的問題,也很容易接受。當然,我不是說每個家長都采取這種方式,只要是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2、要全面而準確地估量自己的孩子,正確看待讀書無用論。
評估自己的孩子不能過高,也不可過低,農村有句古話叫"莊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已的好",在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怎么看都覺得很聰慧的,但到上學后,一比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學階段就心灰意冷,這就是對孩子智力估量不準確造成的。作為智力好些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對智力水平稍差的孩子,父母更要鼓舞,增加他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