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領導在中學家長會上的講話
。ǘW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以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為抓手,真正實現(xiàn)以德治校。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德育工作,商討學校近期工作,研究學生發(fā)展狀況。建立有效的德育機制,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1)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如何加強班主任的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班主任工作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使班主任工作目標更明確、更具體。同時在管理制度上,發(fā)揮年級組的作用。各個年級組根據(jù)本年級實際,在開學初制訂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和管理辦法,積極開展工作,形成了各個年級的工作特色。
2)每學期都召開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培訓會和經(jīng)驗交流會,交流班級管理經(jīng)驗,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注重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學生的年齡、年級和心理特點,對學生開展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內(nèi)容的系列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2、抓好養(yǎng)成教育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養(yǎng)成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行為習慣的教育。良好的習慣栽種美好的未來,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開啟的大門。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他們還處于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因此,我校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本著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抓住先入為主的規(guī)律向?qū)W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要想成才,先得學會成人,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學會做事先從學會掃地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校制定了《二中一日生活常規(guī)》、《二中學生違紀處罰條例》等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要真正抓好養(yǎng)成教育,關鍵在于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各班級都成立了八部委干部工作制度,即:學習部、紀律部、衛(wèi)生部、體育部、安全部、餐飲部、公寓管理部、學生禮儀部。每個班級80%以上的學生都是班干部,實現(xiàn)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自覺遵守的育人目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舞臺。比如說:見到老師問個好,妨礙別人說聲對不起,這已成了我們每個學生最基本的禮貌用語。集合整隊,能做到快靜齊;按時起床,按時休息;進到教室便專心讀書、學習;每天三跑操,步伐整齊,步調(diào)一致,口號洪亮。宿舍環(huán)境布置合理,物品擺放整齊有序。
3、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孝” 為百行之首,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唐朝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表達了孝敬父母的渴望。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以孝敬父母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學孝、知孝、行孝。
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幸福,學會感恩。
1)講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主題班會,讓學生用優(yōu)雅動聽的語言進行演講,以此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使學生們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人倫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華倫理持續(xù)發(fā)展的內(nèi)在基因,是中華文化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