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中學2014年高一新生家長會上的發(fā)言
3、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發(fā)展,往往用自己的理性來干涉孩子們的自然發(fā)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要求孩子樣樣事情必須服從自己的安排,稍有反抗就拳腳相加或出言不遜,孩子整天誠惶誠恐,無法安心學習。在這種壓力下,家庭氣氛變得日益沉重,父母們犧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4、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由于我們特殊的教育體制,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外,還特別關心孩子的智商。為了能讓孩子成龍成風,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讓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以及公民意識等卻很少考慮,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什么問題都能解決。
無數(shù)事實說明,很多有成就的人或在工作崗位上千得出色的人,并不是那些單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成長起來的,學習成績并不代表一個人的未來,更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全面的能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響人一生的重要因素。
5、缺乏幽默感的家庭教育氛圍
高考這個指揮棒指揮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們一代又一代、一次又一次地成為高考的奴隸,家庭的氛圍也因而在它的指揮下變得格外的緊張。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沖突。生活中離家出走的孩子已經(jīng)不再是什么新鮮事,泡網(wǎng)吧整夜不回家的孩子更是屢見不鮮,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確值得我們認真的反思。根據(jù)美國專家的一項專題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系也要比—般的孩子好得多。
6、把“愛”當成—切權威行為的借口
愛并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很多父母以為愛就可以當成一切的借口。一句“這是為你好啊”,變成了孩子對自己的感恩戴德,其實這是很荒謬的。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愛的過程,沒有愛的教育是在生產(chǎn)一個產(chǎn)品,不是在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教育過程本身離不開愛,家庭教育更離不開愛。父母對孩子愛的程度決定了父母對孩子教育中的權威的程度。一個在孩子的心目中沒有權威的父母,已經(jīng)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資格,也因此無從談起在家庭教育中發(fā)揮作為人父人母應有的作用。用愛來樹立權威,而不是用權威來樹立權威。
所有一切,都是不正確的家庭教育的表現(xiàn),都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那么如何才能夠促進孩子更好的發(fā)展呢?這就是我要談的第二個問題。
二、家庭教育也要講究技巧與方法,我們需要大力實施陽光教育,讓陽光照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所謂“陽光教育”,就是教師和家長用愛心來關懷、理解、激勵孩子,使他們成為性格活潑、自立自強、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種教育。陽光教育并不是玄而又玄、不可捉摸的。要實施陽光教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提供一種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一種適宜的環(huán)境,是成功進行某種教育的 必要條件。適宜的罰;境,可以成為教育作用的增效器和教育影響的催化劑;不和諧的環(huán)境。則會削弱甚至抵消教育的作用與影響: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們俗語中也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可見環(huán)境的作用是很大的。陽光教育是要促成年輕一代自由、和諧、健康的發(fā)展。因而需要一個與之相適宜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其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寬松:寬松當然就不是強制與強迫,不是條條框框地對人給予約束,但寬松也絕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無原則地遷就和隨心所欲。寬松乃是寓規(guī)范于無形,是一種張弛有度、交流暢通、互動和諧、其樂融融的狀態(tài):有了這樣一種環(huán)境或者氛圍,孩子置身其中,就能夠無拘無束地成長、快快樂樂地生活。家長的期待與要求也易于變成孩子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陽光教育的目標就有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