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家長會上的發(fā)言
家長保有童心,可以讓自己和孩子會更好的溝通,用孩子的語言來與他交流,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比如說要求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放回玩具盒,我會說:“玩具也有家,它想回家了,找不到家它會傷心的。”孩子會很自覺的把自己四處放的玩具收好。這種方法比簡單的批評教育要有效得多,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2、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生活有規(guī)律。這是保障孩子每天上學有足夠精力。
2)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護學習用品,使用后立即整理好、不丟失,能根據(jù)課表整理書包,做好第二天上課的準備。
3)學會安排時間。從一年級開學,我們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對時間的安排能力,從每天的作息時間開始,上學期間自己支配的時間雖然不多,但還是要列出安排,假期里就更要列出詳細的時間表,像課表一樣,自己設(shè)計媽媽審查后,貼到自己書桌的墊板下面,除了極特殊的情況,每天必須照計劃行事。
4)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教育。課間游戲、午間休息做到文明安全;放學后,要家長接送回家,家長晚來接孩子,要告訴孩子不亂跑,在校門衛(wèi)等候。
3、性格培養(yǎng)
1)在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忍耐。欲望很容易會得到滿足的孩子,因此不懂得珍惜。家長要對小孩的物質(zhì)欲望嚴格,情緒欲求寬松。當他向你撒嬌時就抱抱他、摸摸他的頭、用心疼他。當小孩忍耐痛苦的時候,大人也要忍耐,并請家長稱贊他!只要家長與孩子之間以愛心、信賴維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績優(yōu)異,而且擁有自信,也會受到朋友的歡迎和信賴。
2)學會欣賞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失敗遠遠多于成功。家長一定要有平常心、耐心、愛心和童心,容許孩子犯錯,在錯誤中不斷成長。家長要用孩子學走路、學說話時的那份耐心和欣賞,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看得見、摸得著,不斷品嘗成功的喜悅,呵護自尊心,激發(fā)自信心。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會推動孩子不斷進步。
建立功勞本。這是我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后得到的啟發(fā),我用了一個筆記本,專門用來記載孩子每天做得特別好的事情或是取得進步的事情,記載一件就可以在本上貼一顆五角星,十個五角星可以換一面紅旗,十面紅旗可以換一個笑臉,得到一個笑臉,孩子就可以滿足他特別期待的一個愿望。這個在職場是典型的正激勵,對孩子卻特別管用,因為孩子都是愛榮譽的,而每當他管不住自己的時候,用一顆星星二顆星星,或是讓他算著還有多少星星就可以達成一個什么愿望了,很有效的讓孩子加強自己的管控能力。不過家長對孩子的承諾也一定要兌現(xiàn),我們剛上一年級那會兒,每天晚上記功勞貼星星的時候,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今天字寫得工整了、沒有丟東西、堅持打球、跳繩連跳到一百下了等等,一點點的進步都給他貼一顆星星以示獎勵,成本低收效好,個人以為比動不動就許愿買這個吃那個的要好。
3)讓孩子體驗“學會”的喜悅。
明白一件事,學會一件事,對小孩而言,就像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門一樣,充滿感動,這種感動會帶給小孩自信,不斷地明白、學會,小孩就越來越愛學習了,讓小孩燃起學習的興趣。
三、溝通無極限
1、與老師和溝通
教育是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共同完成的,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讓老師和家長及時掌握孩 子的學習情況、身體狀況,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溝通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上官方網(wǎng)站、班級博客、發(fā)郵件、打電話、家校聯(lián)系本、面對面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