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睿智的投資者--家長會發(fā)言稿
在這樣的溝通交流下,孩子不但學會了怎樣走出困境,而且加深了與父母的感情,樂意聽從父母的教誨。同時他們還能感受到一個詞語“尊重”:家長朋友對孩子的尊重,家長朋友對自己的尊重,對無限可能性的尊重。
此時此刻,咱們家長朋友一定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時刻告訴自己:我盡量接受孩子的感受,傾聽她的難處。我要排除我的主觀看法,不妄加評論,不說教。我可以考慮任何新方法。
3)對于工作非常繁忙的家長來說,那就是把有限的時間用在關(guān)鍵要害之處。抓住關(guān)鍵時刻,找到適當?shù)臅r機。比如,回家作業(yè),要不要查?要,但不是天天查,我一周抽查一到兩次,讓你時時做好準備,這樣不知不覺就在幫助孩子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還有考試前,周末,這種時侯的作業(yè)就更要留心檢查,因為這種時侯往往是孩子馬虎的關(guān)口。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足,必須讓他當天解決掉,絕對不能說“這回饒了呢,下回小心”之類的話。因為這樣的話對孩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二、“適度”,就是要掌握好尺度。我們教師在工作中,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自理能力極差,不會掃地,不會系鞋帶,不會打紅領(lǐng)巾,不會查字典,不會自己對照課文找出遺漏的詞語。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在家長身上,因為他的家長把所有的事情都承包了,孩子只要寫字就行。不會寫的的字由媽媽寫出來自己抄,做“解釋詞語”,由媽媽查好詞典,找到該選的一項,孩子照抄。在家長的包辦代替下,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喪失了鍛煉能力的機會。而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與學習的能力是相通相關(guān)的。
還有一些家長,在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上失去了立場,失去了尺度,一味地寵著慣著,只要寶寶開口,即便是天上的星星也會舍命去摘。這樣的教育下,會出來什么樣的孩子呢?我們老師見多了:自私、驕橫、霸道、懶惰、不求上進。所以養(yǎng)育孩子要“嬌生而不慣養(yǎng)”。
那么該怎樣把握尺度呢?我想有兩句話可以參考。一是“自主必須獨立”。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獨立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所以他的獨立性和自我思考能力很重要,請那些保姆式的家長放手吧,讓孩子擁有一雙強健的翅膀去搏擊風雨吧。第二句是“自作必須自受”。也就是該守的規(guī)矩必須守,該做到的事必須做。
記得現(xiàn)任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的法官媽媽尚秀云(電影《法官媽媽》的原型)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3歲的孩子又哭又鬧,因為他怎么也不肯去幼兒園。這位媽媽狠心地把孩子留在門外,說:今天你必須去幼兒園,不去也得去。媽媽不會讓你現(xiàn)在進屋,但會在下午早些去接你。孩子在門外哭了很久,媽媽一直沒有開門。最后孩子只得背著自己小小的書包,一步一回頭地去幼兒園了。此時門里的媽媽已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事后尚法官問她為什么這樣做,這位媽媽說了一段話:孩子已經(jīng)3歲了,我要讓他知道有些規(guī)矩他是必須遵守的,不能由著性子胡來。守規(guī)矩就是這樣開始的,尊重規(guī)則,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也是這樣開始的。——這是尚法官的結(jié)語。
“自作必須自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該守的規(guī)矩必須守,該做到的事必須做。
第三個詞語就是“適法”,也就是方法問題。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有著鮮明的個性與獨特的個性。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在尊重生命、尊重個體的前提下,“因人施教”、“就事論事”、“因勢利導”……不失為好方法。
今天到場的家長朋友都是以學習交流取經(jīng)的心態(tài)來到這里。但是有兩種家長很讓我們擔心:一種是家長管,但不得法。從老師處得到了真經(jīng),一開始回去后興沖沖的,熱情高漲,可是持續(xù)不了幾天,可能是初見成效,也可能是總不見效,于是熱情消失殆盡,一切又回到了原點。而孩子的表現(xiàn)呢,也隨著家長的表現(xiàn),時隔一段時間就呈現(xiàn)出如同創(chuàng)業(yè)版一般的高開低走趨勢。
一種是家長不管,老師教了方法,嘗試后發(fā)現(xiàn)很累,索性不管。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任何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想取得效果,和離不開家長地堅持與努力的。——這就是我要說的第四個詞語:堅持。
家長朋友,世上最有價值的投資是什么?是在孩子身上投資咱們的時間、咱們的精力,咱們的心血。
孩子的成功,是多少錢都要不來的,孩子的成功,關(guān)乎到每一個家庭幸福指數(shù)的高低;孩子的成功,才是咱們家長真正的成功。我和在座每一位都一樣,都是家長,那就讓我們來做一個睿智的投資者,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和熱心,倡導一種相互尊重的溝通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激勵孩子合作的情感世界,營造一個和和美美的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