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五一勞動節(jié)國旗下講話稿(精選3篇)
小學生五一勞動節(jié)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小朋友: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勞動最光榮》。“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小朋友們,小喜鵲是靠勞動為自己建造新房子,小蜜蜂靠勞動換來甜美的蜜糖,是勞動為我們帶來幸福的生活,勞動最光榮!
一年一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就要到了,它是勞動者通過斗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爭取到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jié)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顒。
我們要,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媽媽做家務,“要學喜鵲造新房,要學蜜蜂采蜜糖。”
小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樂于勞動、熱愛勞動,長大后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
在這里提前祝全體老師及小朋友們“五一”勞動節(jié)快樂!
小學生五一勞動節(jié)國旗下講話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五月披著節(jié)日的盛裝來了,燦爛的陽光,拂面的微風,把我們送進了五一勞動節(jié)。同學們,我們年年都歡快地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那么你知道它是怎樣誕生嗎?
“五、一”這個特殊的日子,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jié)日。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人類,創(chuàng)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是勞動,筑就了現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勞動,讓偌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是勞動,使浩翰的荒原變成了畝畝良田。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同時,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熱愛勞動。
可是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同學們參加勞動時怕這怕那,有的同學可以說是根本不愛勞動。據調查,現在的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占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他們懶得鋪床疊被,懶得洗襪子、洗手絹,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在家里一切都由家長做,連書包也是家長背?梢,我們的同學參加的勞動太少了。不愛勞動的孩子,他們也很難愛學習,怕勞動,也會怕做作業(yè),怕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小學生,從小就要有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意識,認識到---勞動最光榮,不愛勞動的人將會一事無成。從小就要培養(yǎng)勞動感情,養(yǎng)成勞動習慣,珍惜勞動成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洗碗筷,洗手絹、襪子等,高年級的同學還可以學著洗洗衣服。爸爸媽媽很辛苦,難道我們不能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活嗎?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生五一勞動節(jié)國旗下講話稿 篇3
中秋節(jié)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jié)。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谔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國人把它作為團聚的日子,人們共享天倫之樂。都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十五的月亮是特別明亮的,在賞月亮的時候,親人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外面的游子,游子們也會情不自禁地思念起自己的親人。所以,中秋節(jié)又有"團圓節(jié)"之稱,可在這團圓之夜,我們還是在"異國他鄉(xiāng)",為了自己的明天,為了自己一生的生活而努力著。也許我們現在的努力是值得的。
現在的年輕人都特別熱衷于過洋節(jié),比如什么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也許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含義,但照樣跟著別人過。其實我不反對過外國的節(jié)日,他們有好的東西我們還是可吸收的,我感覺還是要把中國的節(jié)日看主要些。因為它畢竟是我們祖國的傳統(tǒng),因為它也是民族的東西,也體現我們祖國的特色,也是維系我們民族的根本。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也有個美麗的傳說,它們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現在的我們要通過過這些節(jié)日,了解這些節(jié)日的來源,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加深對民族,民族的東西就世界的東西。
中秋又是"秋收節(jié)",春播夏種到了秋天就是收獲的日子了,人們都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笑臉。人們都在各自忙著收獲自己的勞動成果。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jié)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希望人們能重視,因為它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