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演講小故事(精選5篇)
一分鐘演講小故事 篇1
干燥而遼闊的大沙漠中間有一塊濕地,它也許是整個沙漠世界中最古老的地方。許多年前,這里到處都是森林,可風(fēng)沙一點(diǎn)一點(diǎn)吞噬著綠色。濕地因?yàn)閯偤帽粠讐K巨大的巖石遮擋著而保存下來,它的范圍很小,像大自然形成的一口深深的井。
蝸牛以前就和媽媽住在濕地里,如今,除了青苔他是整個世界上唯一的生命。沙漠,即使對于最敏捷的獵豹來說,都是無限遼闊的。對于行動緩慢的蝸牛來說,就等于完全不屬于它。它不可以離開,因?yàn)閶寢尭嬲],蝸牛只能在潮濕陰暗處生存,在烈日下滅亡。而且沙地對于蝸牛的身體更是危險,干燥的沙子會在片刻間滲入蝸牛黏滑柔軟的肉中,奪走他的生命。
“那怎樣才能使生活更好些呢?”
媽媽只說:“也許!有一天我們離開這青色的殼,會得到一雙翅膀,但永遠(yuǎn)別去嘗試!”
現(xiàn)在媽媽還在那里,不過只有青色的殼,F(xiàn)在是那樣的透明和美麗,完全想象不到曾經(jīng)住在這殼里的是那么滯緩的身體。
也許媽媽已獲得了她的翅膀,不再受到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到任何地方去了,她現(xiàn)在一定很快樂。然而,媽媽!我很孤單啊!青色的殼,還是那樣的透明和美麗,然而里面找不到媽媽了!
小蝸牛伸長了脖子,盡量地躺進(jìn)媽媽的殼里,它感到像是又回到了媽媽的懷抱。這使他暫時忘卻了孤獨(dú)。
“一條淺綠,兩條淡黃,一條淺褐——”小蝸牛仰頭數(shù)著殼背上的紋路。小時候,媽媽總背著它一起走,小蝸牛常這樣爬在媽媽背上數(shù)這些美麗的條紋,然而現(xiàn)在卻能在媽媽的身體里數(shù)了。
現(xiàn)在只有青色的殼。也許對于沙漠中蝸牛,孤獨(dú)就像這與生俱來的殼,但也唯有依賴這束縛而生存。時間對于緩慢者來說更加緩慢。
一分鐘演講小故事 篇2
位禪師問他的徒弟:“這個房間里你最喜歡什么?”
機(jī)靈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以黃金和大理石制成的,價值肯定不菲。
“那好,拿他走吧。”禪師說。
徒弟不等禪師吩咐第二遍,立刻用右手緊緊抓住了那個酒杯。
“你不想放開它嗎?”禪師接著問,“沒有別的你喜歡的了嗎?”徒弟承認(rèn),桌上那個脹鼓鼓的錢袋,也不惹他討厭。
“沒關(guān)系,你也拿去吧。”禪師說道。
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奪過錢袋。“現(xiàn)在呢?”他有點(diǎn)緊張地問禪師。
“現(xiàn)在你撓撓自己看。”
他當(dāng)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緊抱的東西!我們緊抓住的東西,也用它的方式把我們抓住了。
我們不反對賺錢,也不反對收集好東西,但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著我們。
生活遠(yuǎn)比我們預(yù)想的復(fù)雜,因?yàn)殡p手不僅要用來撿拾,還要用來抓撓和撫摸。我們除了相信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要“給自己一份好生活”。
一分鐘演講小故事 篇3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qū),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侯,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jiān)诔浴?/p>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到,當(dāng)顏回進(jìn)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夢見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xiàn)給尊長才能進(jìn)食,豈可自已先吃呢?”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侯,所可依靠的是心……。”
一分鐘演講小故事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xué):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誠實(shí)守信為榮》。從我上幼兒園到現(xiàn)在,所有的老師都教導(dǎo)我要做一個誠實(shí)守信的人。如果我不能做到這點(diǎn),就不會品嘗到生活的樂趣!大家都聽說過《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吧。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孩子在山坡上放羊,感到很無聊,就對著山下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人哪!快來人哪!……”山下的村民聞訊趕來,卻沒有看見狼,羊正在好好的吃草。孩子不禁大笑起來,人們才知道上了當(dāng),告訴孩子撒謊是不對的。第二天,孩子忘記了村民的話,又一次欺騙了大家。第三天,狼真的來了,而村民們誰也不愿意相信他了。結(jié)果,狼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試想,如果放羊的孩子沒有前兩次的欺騙大家,他的羊會被狼全部吃光嗎?對一個人來說,誠實(shí)守信是一種道德品質(zhì)和道德信念,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格的體現(xiàn)。所以,我呼喚“誠實(shí)守信”!做“誠實(shí)守信”的人,以“誠實(shí)守信”為榮!謝謝大家!
一分鐘演講小故事 篇5
勵志人生哲理小故事:窮人靠賣力,富人靠借力
——窮人和富人的區(qū)別在哪,看完你明白一切
有個窮人,因?yàn)槌圆伙柎┎慌,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么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yīng)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diǎn)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
并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dāng)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nèi)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干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qiáng)挖了一車?yán)郊猩腺I,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余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jiān)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jié)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
【哲理故事啟示】:
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學(xué)會借力吧!借?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臺的力,借系統(tǒng)的力!由此,你便找到了杠桿的著力點(diǎn),去撬動整個世界!